对生命说是

2020-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花dian时间

你对自己的态度,就是你的人生!

若带着爱,一生充满爱;

若带着不满,处处都不满;

若充满批评,经常被批评;

你的世界,就是你的投影,

你如何,你的世界就如何。

最近一直在看《对生命说是》

喜马拉雅上朗读

为了锻炼普通话

更为了看书的时候能专注大脑不会跑偏

说实话

第一次读没有太多的感受

只是觉得理论性太强

一带而过的看了一遍

最近又拿出来

却是爱不释手的感觉

许是用心了

更也许是走心了吧

跟着书中的描述去探索自己

更懂得每个行为模式背后的需求

知道所有的情绪化

源于做了“头脑”的奴隶

头脑是我们的知识仓库,它是大脑的一部分,是思想的居所。

头脑也满载着我们不经意间得到的零碎数据,包括孩提时代便开始积聚的关于对错的概念:我们应该如何和不该如何。

这些无意间从他人身上得来概念、信念、价值观和偏见并非来自自己本身的体验,称之为“制约”

制约呢,被我们的无意识头脑控制,它在一个不易察觉的层面影响着我们的日程常,也影响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以及人物和情景的感受和反应。

头脑是一个优秀的工具,它精于分析,把数据一小块一小块的分割的支离破碎,在一块块的相互比较和对照。好与坏,高与低,昼与夜……

头脑总是阻碍我们的感官体验,它无法平静的放松活在当下。

“体验者”的定义是——我们就在当下片刻。不幸的是,我们极少运用这个部分,因为我们太过于习惯让机械式头脑做主,不论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它。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头脑总是活在过去或者未来。除非我们刻意运用它。

体验者在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新鲜的。它不受束缚,懂得欣赏什么是满足,什么是美丽,什么是独特,在每个情境里,在每个人身体里。它无法批评,因为它不会比较——“比较”是头脑的功能。

说了这么多无厘头的句子,让我明白了,头脑和无意识支配着我们。

头脑喜欢指责“状况”,

头脑从不满足,爱比较,

头脑有个“强烈惯性”它通过对事物的诠释,身体会以“打”或者“逃”的应对模式,而产生种种情绪。

那么,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平时的一些行为。

是否觉察到,大多时候都是头脑在作祟呢?

举个例子:

因为一件事对方没有满足我?我会觉得很受伤,失望,愤怒,生气……

假如我们只是和情绪呆在一起,看到它关注它,允许身体做出它想要做的——握紧拳头,跺脚,让愤怒爆发,但不要使用语言,一开口,我们就会回到头脑了,感受情绪的变化,直到它慢慢消退,恢复平静。我们把知觉转移到感官体验。

当一个体验者,头脑的力量相对变得薄弱。

这很好!因为我们看到的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投射,我是一切的根源。

往往呢?还有另一种情境,很多时候,头脑会把你从感受里拉开,让你落入使你愤怒的原因里——然后找出更多的证据,证明都是对方的错对方不好导致的……

此刻我们读懂了~充满攻击性的人,是感受不到爱或者不受尊重,不被欣赏渴望被接受的心情。

也就是说此刻我们的愤怒是对“事”而没看到“人”

头脑借着制造问题,供应滋养,它变得强大,那么它便继续能够为未来和过去而忧虑。

所以,要走出问题,先走出头脑。

对生命说“是”

意思是寻找对的事物——带给你满足和滋养的东西,这需要对自己的态度负责任,需要做出积极的选择,然后你会经历喜乐,这是每一天的选择!

对生命说“不”是抱怨和斥责,希望事情有所不同,这是焦点在错误上,放在问题和困难上面,不用对自己负责任,这对你来说容易的多,但这会让你执着于只是受害者,令你动弹不得,你也肯定感受不到活力、流动和喜乐。

当然,选择权在你手上,没有人强迫你,记住,没有对与错的选择,——这是你的生命,你有权过你想要的生活。

自然给了我们头脑和体验者两者,意味着我们同样需要两者。

同样,对你的头脑和体验者说“是”

最后,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