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写我心城市故事

女人不结婚就很悲惨吗?结婚不等于幸福

2019-05-10  本文已影响66人  蜗牛拖拖鞋

01

前段时间一位闺蜜住院了,卵巢囊肿,需要切除,但后期复发的几率还是很大,医嘱:尽早结婚生子。

闺蜜苦笑道:“我能去哪找个人结婚啊,总不能大街上随便拉一个吧,我可不想将就。”虽说已是28岁,实打实的奔三,也曾有过不少的追求者,但这位姐们就是一个结论:不合适!

这位闺蜜的概念里,从来就没有“将就”“凑合”,无论是工作,还是零碎的生活细节,都追求尽善尽美,她的理念就是:宁缺毋滥,她也是一贯而从地执行着。

就因为一次急剧的腹痛,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规划,着急忙慌地找个凑合的人,把自己嫁出去,她是万万做不到的,倔强不屈地声明:“宁愿单身到老,也不凑合过活!”

爱情是一件奢侈品,并非每人都唾手可得。有人在寻觅一段时间后,发现纯粹美好的爱情可遇不可求,便找个差不多的人,搭伙过着差不多的日子。这样的生活不能一棒打死,就定义人家不幸福,比起孤独终老,似乎有个家,有个爱人,有个孩子,有个牵挂,也是一种幸福。

但是,依然有人坚持宁缺毋滥,在岁月长河中死磕,就为等一份纯真的爱情,没有将就,不愿委曲求全,绝不与自己和解。

28岁的年纪还有很大的一个空间让自己选择,但这个突降的病,就像给她一个紧急任务,她倒无所谓,着急的是她的妈妈。我们去看望她的时候,阿姨就暗暗向我们打探她的情感状况,也会指着另一个已婚朋友对她说:“你看,都是一起长大的,人家都两孩子的妈了。”

她委屈,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过,自己说了算,结婚与否,何时结婚都应自己说了算,凭什么要别人或所谓的命指手画脚,“我有房有存款,即使孤独终老,我也不会流浪街头。”

听起来似乎有番道理。有房有车有存款,富裕有足,余生无忧,至于婚姻、家庭,若有最好,若无也不强求。闺蜜就这样的心态,真爱至上,不愿向世俗妥协,不愿随意将就安顿,草草搭了半生幸福。


02

我们为什么害怕单身,就是害怕老无所依。不婚不育,最大的隐患就是晚年的安排。像闺蜜这样,突然生病,年轻时自己还能忍忍,或是父母、朋友都有力照顾,但是老了很难再独立抗衡。

但实际上,晚年孤苦无依,跟结婚与否也没多大关系。生活中不少例子,有丈夫有孩子,但没有经营好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老来也无人守候;无儿无女,用心去找,用爱经营也能有很多方法安度晚年。

一个认识的阿姨,终身未嫁,但晚年生活很是安逸。

高中时候在姑姑家寄宿,就经常碰到一位阿姨来串门。因为姑丈是老教师,那时的学校还分配房子,那位阿姨是同校的一位老教师,住在姑姑家楼下,大家叫她:“徐老师”。

住在教师宿舍小区的大多都相互熟知,就连家属们都经常一起喝茶聊天,互通有无的。老太太小媳妇们最喜欢的就是八卦聊天,撮合撮合未婚小青年。

而徐老师是大家久攻不下的堡垒。

她毕业后就分配到了这所学校,教语文。从她刚来学校时,小区里的老太太们就开始给她牵线搭桥,物色人选。她长相秀气,文文静静的,脾气也好,关键人还很勤快,教学或是带班都是好手,而且很会照顾父母。当年她父亲中风瘫痪时,她每天早晨都会教父亲练发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教;课后总会带老父亲遛弯,行走、压腿、按摩,耐心地帮助做康健,老父亲总给人利利索索、干干净净的感觉。反正,一眼就能看出她是个招婆家喜欢的贤妻良母。

据说,刚开始时,登门看相相亲的人,每天一人都能安排到一个月之后。她推掉了大部分,有一些个实在推不掉的,相处过一段时间,静悄悄地也没了下文。

过了两三年,老太太们的动力激情也慢慢耗没了,牵的红线也少了。就剩下她的母亲,至死不渝地为她物色女婿,求菩萨告乡亲地到处问姻缘。

姑姑还经常笑着说:“那会儿呀,久不久就听到楼下,一个老太太恨铁不成钢的数落声,要不就是抽抽涕涕的哭声。”无非就是老太太逼着她找对象,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轮番上演。

她自己也是不着急,每天按部就班的上下班,见熟人都和和气气地打招呼。老父亲走后,课后她就花时间来辅导学生,或者自己看书阅读,或是在操场上打羽毛球,反正她总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徐老师也不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跟人聊天的时候也是离不开柴米油盐,生活琐碎。

时间久了,老太太泄气了,也看开了,唠叨和诉苦都少了,估计也觉得她年级大了,三十好几了,嫁不嫁都随她意了。

刚开始在姑姑家住时,总能碰上一位姐姐从她家出来,后来才听说那是她的侄女。

她的侄女跟我情况相似,也是升中学了到了附近的学校,就搬过来跟姑姑和奶奶一起住。两人一起照顾老太太,她晚上给辅导功课,周末时还经常一起逛街、看电影,总之两人感情很好,甚至她侄女都不怎么回自己家,一直住在她家。

我高中毕业后,很少有机会回姑姑家。一次过年回去,听姑姑说徐老师已经退休,搬走了,把楼下的房子卖了,换了一套跟她侄女同小区的房子,基本上就默认以后由她侄女给养老了。她自己要是乐意,就报一个团去旅游,看看山山水水;要是闲着了,也会过去带带侄女的两个孩子;要是无聊了,就到楼下跳跳广场舞;时不时约着姑姑这帮老朋友喝喝早茶,生活也是有滋有味的。

姑姑跟姑丈闹脾气时,总会发牢骚说,很羡慕那位徐老师,单身贵族多自在。

生活本就不易,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过最舒服。婚姻只是一种选择,无论往哪个方向走,只要你努力,都会找到幸福。


03

许多婚姻经历告诉我们,婚姻并不是一重保障,而是一次冒险,结了婚并不意味着晚年就有了保障,有时还不如投一份养老保险来得实在。

远的不说,我妈的堂妹,我的小姨,辈分大我一轮但没大几岁。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就定了终身,22岁就生了一对双胞胎。

她出嫁时,我还当了伴娘。我记得,婚礼上的她,洋溢着一脸幸福,脸上的笑容都能拧出蜜来。

婚后的她过得并不幸福,夫妻俩都是二十出头,一直都是得过且过,哪里来的经济基础?青春张狂的年纪里,怎可能会默默迁就忍让?孩子出生后,夫妻俩就经常吵架,为孩子吵,为婆媳吵,为花钱吵,甚至为了买薰衣草味还是玫瑰味的沐浴露吵,总之任何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引起一场战火。

吵着吵着他们就累了,感情也淡了,两人深感煎熬与疲倦,但是为了两个孩子,好死不活的过着日子。后来,她也不再跟姨丈吵架,姨丈在外面的事她不过问,只要每月按时给钱就行,就这么默默地过着日子。

逢年过节相聚时,她都一个人带着孩子回来,姨丈偶尔高兴时会来一两次,在热闹的家庭聚会里,多少显得有些落寞。跟我寒暄时也时不时透露出自己的懊恼,“要是当初向你一样,好好考大学,现在生活就不是这样的了。”“要是先多工作两年,赚了钱再结婚,也不会弄成这样。”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段物质匮乏的婚姻,给人的保障微乎其微,难怪很多人宁愿相信钱,也不相信爱情。这也无可厚非,物质上的富足,才能让精神、情感更加自由。

虽然已经奔三,但从未被家里催婚,问原因,我妈带着一丝惋惜,了然地说:“着急结婚有什么用呢?向你小姨不就早早结婚了吗?现在不也是过得乱七八糟。要是你找不到一个称心如意、能保证你今后无忧的人,那还不如自己过。”

光有爱情没面包,还是会被饿死。自己丰衣足食了,爱情就是调味剂,有的话,你的生活会更有滋有味,没有也能过下去。所以,只要自己有能力把生活安顿好,结不结婚又有什么所谓呢?再说,不结婚的人就一定过得凄凉,那也不一定。

人生幸福与否,跟结不结婚没关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