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前期花大量时间准备的事,真的行动了吗
本文1813字,预计阅读5分钟
你好哦,我是韩小芽。
20号我在回校的地铁上,刷到一篇特别有用的文章。
不仅是对我很有帮助,很多伙伴们要开始准备12月份的考研了,也有伙伴准备学习技能,开号写作,这个思路对你也会很有用。
那篇文章的作者是“跑步的人”(知乎和公众号同名),很多在知乎查四六级攻略的伙伴一定知道他。
我关注了很多公众号,但是“跑步的人”,就是非常棒且务实的一位。
1
他那天的文章,说的是一个很通用的做事思路:
我们在开始备考,减肥,考研,准备竞赛等等很多大计划之前,总想要找到最权威的备考方案,好评最多的减肥/健身方法,但最后事情往往没做成,其实都可以先做个大致框架计划,先上手就干,在过程中在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适合的计划。
而只要你开始上手去做,你会发现你已经迈出了最难的一步了。
你的拖延,疑虑,畏难情绪,心理抗拒等等,统统都会得到缓解,因为你已经开始行动了,行动了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感受,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 先上手就干”,有的伙伴看到这句话,可能会觉得一定是作者在鼓吹我们直截了当的蛮干,在写一些打鸡血的话胡弄玄虚。
毕竟考研名额百万人竞争,减肥减不下去,想写公众号文章的我们,连高中语文作文都死活憋不出来,怎么能先上手就干呢?
而我今天专门想写这篇文章,分享阿步的这个思路,就是因为这个方法绝不是假大空,在我上学期长达一学期的考研准备和现在写公众号等事情中,我感受很深。
只是,上学期的我并没有及时体会到上手就干的爽感,也没好好复盘自己为什么没开始行动,这次多亏了读阿步的文章。
2
以我自身写文章,备考四六级和专插本这两件事为例。
我是在去年5月份上岸专插本的,插本考试科目有语文,政治,英语三大类,我三科除了英语有点基础,其他都是要接触新的知识。
但是开始学习这几科时,我找了大量的学长学姐上岸贴,打印出来,题没做几道,沉迷于各种各样的“独门技巧”和“实用方法”,还打印了下来逐句勾画,恨不得一个字一个字的解析,想烂熟于心,就好像我记住了这些技巧再做题也能80+一样。
(我想我可能是唯一一个上岸后还把复习资料随身带到新学校的人吧)
但是我前期花了大量的时间整理方法,来构思框架,想要得到完美的分数,就好像我已经会了这些知识点,我现在就是一个学习高手啦。上岸妥妥的。我不过谁过。
但是最后成绩并不好,我政治65,语文68,就连我引以为傲的英语专业课,也只是得了122分(满分200)。
我花时间整理的实践经验,终究是前辈们通过自己踏实做题得来的,而我自己买了卷子摞成小山,但是不耐心去做题,终究还是没有任何长进。
掌握了再多经验方法,不去老老实实的行动,你还是什么都不会。
3
我在2月20号开始发表了自己写的第一篇文章,可是我自己才知道,我迈出这一步用了多久。
我昨晚整理我的简书资料,发现我在19年就关注了阿猫读书,18年9月份百团招新的时候就问社长自己想做社团公众号的内容,想学写文章,在18年开始上大学直到22年,我关注了上百个公众号,可是,我到22年才开始写文章。
这几年,我一直默默关注运营公众号的内容,知乎上也专门列了收藏夹,遇到类似运营公众号的文章还会复制过来逐字拆解,好像我已经在为写公众号而努力了,我并不算没开始,我只是在准备酝酿而已。
甚至在心里已经勾画好了自己已经是个大佬,标题,格式,接商单,引流,好像已经把公众号玩的“透透的”。
我看到有的号从第一篇文章到现在100多篇,看到有的文章内容精华却阅读量寥寥,我还会以旁观者的心态去想,嘿,要是我来写,阅读量没准比你多。
我脑海里已经把自己带入到大佬级别了,彷佛我现在就是一个思想成熟的写手,但是现实的我仅仅是一个连公众号都没开,连一个字都没写过的人。
直到现在开通公众号,我才发现自己才刚刚是个小白啊,标题格式字体前后间距,文章内容打磨积累灵感,每一项都是细致活儿。我才真真切切感受到那些技巧该怎么用,我该怎么一点点进步,提高每一点细节。
前期做大量准备,会给你一种“我已经行动了,我没有放弃”的错觉,好像准备过程中也是一种行动。
你在准备过程中耗费时间精力,却不想着什么时候开始实践,那么这些准备,毫无意义。
4
最后,送给大家我很喜欢的号主逆熵增者说的一句话,先完成,再完美。
如果你现在正在经历这种前期大量准备阶段,其实很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你读了文章,多多少少一定会对这样的事变得敏感。
如果你要备考,要减肥,就先去动起来,先做大致框架,在行动中发现不足,解决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切勿停留在想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