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为何提倡革命
电视剧《谋圣鬼谷子》主演段奕宏、戚薇。这部剧拍完放了好几年,截至目前还未上映。
古往今来,对于鬼谷子之类的题材,一般是讳莫如深。因为他是一个危险人物。
司马迁记秦始皇出游,刘邦的感慨是“大丈夫当如此”,而项羽的感慨是“彼可取而代之”。项羽正是充当一个危险人物的角色,推翻秦王朝的功劳他是最大的,所以也才有《项羽本纪》。
历史总令人猜想,如果公子扶苏能够成功接替帝位,秦朝的结局必不至于二世而亡。当年秦嬴政读罢韩非子的《孤愤》一文,拍案叫绝,却无论如何不能想象他撒手人寰以后,若他能见到亲手打造的王朝在几十年间化为灰烬,是否也该“孤愤”一把。
法家对秦王朝的贡献,始于商鞅,终于韩非子、李斯。而在这期间横扫六合、统一中国,又有纵横家的功劳。纵横家多危险人物,张仪、公孙衍“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孟子认为他们都算不上大丈夫。也许是因为,这些人长期处于政治斗争的压力中,心态不正,自然跟“圣贤”之称相去甚远。
《鬼谷子》一书倒是言必称“圣人”,但书中所称道的圣人之举动,多是阴柔之术。当然,我们可以认为,这确是纵横家理想中的圣人形象,犹如道家的圣人也是“守柔”。同是崇尚“阴柔”,只不过一个是进取,一个是退守,何必根据利害得失来判断其价值?更何况《鬼谷子》一书在今天看来也有进步之处。
今日多数人都研究的沟通艺术、说话之道,其实从这本游说的理论著作中,也能得到许多借鉴,若加上《战国策》则更相辅相成。
《鬼谷子》不单纯讲游说。其中第四篇《抵巇》(读音“纸戏”),讲的是政治。具体内容是讲“如何应对系统的漏洞”,若以电脑的操作系统来比喻,就很好理解。
任何操作系统都是由代码写成的,而任何代码都不可能无懈可击,必然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漏洞。社会系统也有漏洞,圣人必须随着社会的运转,去发现它们。再根据漏洞的大小采取对应措施,比如打打补丁、改写某段代码、发布新版本,最严重的是推倒重来,改写系统内核。比如说微软Windows XP系统虽属经典,但随着对系统的修补升级,其源代码可能已经过度臃肿、或是跟不上硬件的发展,推倒重来就是必要的。
《鬼谷子·抵巇》说:“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就是说,系统漏洞若还能修补,就打打补丁;漏洞百出,就推倒重来。这个思路用在虚拟的系统,看起来再正常不过;但用在社会这个现实系统,就很危险,没有哪个统治者愿意被推倒重来。所以,这是鬼谷子之所以危险的一个地方,也就是提倡革命。
圣人见漏洞百出,则抵之以法。这里的“法”字其实值得重视,大多注解都只是认作“方法”,或者认为是下文提出的法则。这却关系到纵横家和法家存在联系的关键,此处“法”字应就是法家之“法”。纵横家和法家都是崇尚权谋的,只是法家只为统治者说话,而纵横家也为平民百姓说话。
楚汉相争,刘邦入主咸阳,“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这样的举动深得人心,百姓唯恐刘邦当不成秦王。也说明,秦法存在很大的漏洞——杀伤力太强。在没有录音机和摄像头的时代,要证明某人“诽谤”和“偶语”是一件稀里糊涂的事(纵然在今时也不容易),比如秦始皇见到写有谶语的石头,就下令将石头所在地附近的居民尽数屠杀。刘邦的约法三章,正暗合“以法抵而得之”。
当然,这种“抵而得之”的思想有个前提条件是“世不可治”,即是系统已然面临崩溃。这个时候自然要改写规则。后来虽然汉承秦制,但汉代的法律法规也是逐步在改写的,把秦王朝的严刑酷法逐一去除,才呈现出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由“抵而得之”变成“抵而塞之”。
《鬼谷子》一书居然安插了这么一篇《抵巇》,颇有意味。纵观上下诸篇,基本上都是讲游说之术,而这一篇突然讲起政治。这跟2号纵横家向8号法家转变有关系。
“由于第二型人压抑了许多负面的攻击性情感,所以,当第二型人正常的自我防御失败时,向第八型人发展可以看做是一种表现自身的方式。”
这篇《抵巇》是遭受非议最多的一篇,因为它的攻击性太强了。古人对抵巇的批判是彻底的,其中也不乏对它的歪曲。它似乎是支持“窃国者侯”这样的举动,实则不是,这应该是一种革命,出于社会系统的不可治。
从“抵之以法”的细节来看,这是纵横家对法家学说的改造。法家之法,自统治者发出;而在纵横家这里,“法”也可为圣人所用,“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
文/似或存#《九型诸子-第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