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练字&书法书法或写字

看看这位“民国书法第一人”的书法心得,定能让你有所收获。

2020-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燕京书画院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白蕉是我国近现代书法史上杰出的帖学大家之一,其一生沉酣书艺,精研书论,拿沙孟海的话来说就是"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孟会祥认为《论书文稿》是白蕉一生中书法论著所浓缩而成的精品之作。是其一生学书的经验之谈,仅仅数百字,却囊括了对于书法中如何学习书法,书法中的笔与墨,间架、章法、动静、虚实等。

今天我们也借白蕉《论书文稿》,摘其学书路径、结字之功、章法之妙、用墨之法四个部分,解密白蕉结字、章法、用墨之法。其中白蕉用墨之法的借鉴,让我获益良多。

(部分观点摘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林峰博士论文《白蕉书学研究》,在此表示感谢)

一、学书路径

访师百代,心许目媒。夫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炼才——《论书文稿》

《论书文稿》的开篇"宗师章"指出了书法的学习中如何"入由一家",然后"转入转难",最后达到出帖时"有我不有人,韵味出乎手"。

与白蕉同时代的老辈教子弟学书都是教其学颜柳,讲'颜筋柳骨'。白蕉反对如此,"他们不复顾到学习者的个性近不近?对于颜柳字帖的兴趣有没有?"。他认为各家有各家的风格和格调。选帖要从学习者角度来看,不同人的个性不同即不同的"笔性",学谁应该由学习者自己去决定,这就是"心许目媒""因性以炼才"。鉴于初学者鉴赏方面有限,大部分学者定会出现"选择综合症",指导老师的作用在于指出哪些名家可以学,哪些碑帖可以入手,以及它们的优劣高低之别。

学习分三段工夫。初段功夫:是确立宗主立脚跟,这一阶段找准一家"要力求其似"。要心中只有此帖,不可掺入己意,即所谓无我,如果只凭己意,信手直书,而美其名曰"意临",其实是自欺欺人。形似还不是目的,做到形似后,还要追求神态上的惟妙惟肖,以求精熟笔法结构,了解笔势之往来,笔意之顾盼,血脉之相连。

中段功夫:这个阶段可泛涉喜欢的历代渊源相近的各家碑帖,将诸家之长,点滴归源。"揽笔众奇,游于多门。扩视野于南北,骋笔势之纵横",此为立定脚跟再博采众长,才能洞见古人精奥。

终段功夫:自我面目确立的阶段,"面目具我,风格非人"最终"智过其师,方名得髓者矣"。

二、结字之功

间架则聚散明而疏密显,纵横跌宕,唯变所适。——论书文稿

白蕉首先强调理法的学习,初学时要循序渐进。"先规楷正,后窥行草。握管无时,法脉求证"。

白蕉强调理法的同时,另外极其反对执死法与机械法。"是艺术上所言的法,其实是一般的规律,一种规矩的运用,所以还必须变化。"这一般规律的方法和原则去安排结构那是远远不够的。

结字受笔法和笔势影响,在书写过程中加入了思想感情与个性特征,结字就会相应地产生变化。白蕉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这样才能用笔灵活,结字自然,让书法具有动态之美。拿白蕉的原话即是"还不是和泥塑木雕无异?作字要有活气,官止而神行,正如丝竹方罢而余音袅袅。"

三、章法之妙

行列则断续分而起伏应,隔行悬合,宛转相承。整体以观,林林总总,万红而一春——《论书文稿》

白蕉的章法是非常高明的,这里直接引用原话"讲点画,又讲' 分布',既要从有笔墨地方看,又要从无笔墨地方看;既要看实的地方,又要看虚的地方;既要看密的地方,又要看疏的地方"他强调字与字、行与行要有联系,有呼应。鄙视章法上如拍集体照一样,个个正襟危坐、神态端严,则必了无生趣,没有任何感人的地方。

自然书写是白蕉书法的一大特点,对于章法的要求也是一样。书法要在平时下大功夫,千锤百炼。但最后应用创作时必须要出之自然,而无雕琢刻意之感。所以白蕉特别反对安排做作。

借用邱振中老师"轴线图"理论,我们拿同时期帖学大家沈尹默和白蕉对比,沈的章法行轴线变化和摆动程度明显要少,白蕉则更加丰富,更能体现魏晋人的潇洒和韵致。

用"轴线图"方法分析白蕉书法的章法

四、用墨之法

白蕉的本墨法用得好,最高明的还是水墨法,用得非常率意和自由

水墨法在中国画中使用广泛。因为水的大量使用使得墨色非常有层次感。我们以写给邓散木的《书法论稿》为例。"狗""能"二字水墨淋漓,出现明显涨墨效果。后面开始不再蘸水枯笔为之,直到"触藩自苦"再次蘸墨,枯而不燥,与前面的畅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体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层次、虚实、动静、缓急等变化便显得极为丰富,令人目不暇接。

拿他本人的话说就是"蘸着浓就浓点,蘸着淡就淡些,干就干些,写来有奇趣。善用墨,墨淡而不渗化,笔干而能够写下去"。墨法关键是整体上要温润和谐。即便有"枯涩"之笔,也要遵守"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原则,以秉持"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欢迎微信搜索"北京市中艺燕京书画院"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