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援》:直面生死的两难是绕不开的课题
救援现场惊心动魄的画面让我看到人类的渺小和局限,面对天灾人祸时,生命脆弱到不堪一击,但同时又让我意识到人类是如何各司其职、互相协作,靠着非理性的信念和勇气去完成看似不可能任务,并最终在生存的重重困境中完成自我实现的。
周末和朋友一起去看了鼠年春节因疫情而推迟上映的《紧急救援》。在电影中有一些残酷的直面生死的东西,令人动容、纠结、意难平。
最引起我关注的不是扣人心弦的打斗场面,而是电影在试图解答一些老生常谈的哲学问题的野心:面临必然的死亡和不确定的命运,我们要如何取舍,如何战胜恐惧,如何忍住悲伤,从存在的悖论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对于特殊而伟大的一类职业而言,直面生死的两难常常是绕不开的课题。
“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对于职业搜救队员来讲,他们是靠这种非理性的信念冲向死亡和危险的。即便如此,他们也必须在救援伤者和保护自己之间做好取舍和平衡,即使带着拯救者的光环,他们也免不了还要对抗最可怕的敌人和未知的厄运,没有谁能说自己有绝对的把握。放弃敬畏的生命甚至比铤而走险来得更加不容易。
是大公无私还是英雄主义?二者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尽管初衷都是最大的善意和勇气,但无论是人生哲学还是职业纪律都要求克制感性冲动并做出更加理智的抉择。正因为如此,眼看着生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流逝殆尽,绝望、不忍却不得不割舍,才是最让人心痛和遗憾的事。
王彦霖饰演的赵呈因为想多救一条生命而错过了最后的撤离时间。在水下的那场尽力之后的挥手诀别,让人心痛到难以忘怀。几分钟之前,他还是个极有把握的拯救者,离成功仅咫尺之遥。但转瞬之间,他却再也不能返回地面了。
命运的残酷之处就在于不是每次都会给出清晰的启示,明明看到唾手可得的生机,转眼之间又露出狰狞冷漠的面孔。悲剧有时候无法被阻止,因为有太多变化、太多无法掌控的因素。
人毕竟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信念有时候能帮助我们跨越极限,有时候也会让我们误入绝境;侥幸脱险的成功经验既能指引我们穿越火线、获得意外奖赏,但也能怂恿我们铤而走险,甚至做出不太聪明的决定。
“恐惧一旦出现,就再也走不了了。”
一直以来,彭于晏饰演的高谦凭借直觉和信念,游走在生命边缘,靠着胆识和魄力挽回了了许多濒临陨灭的生命。可是赵呈的离开让他曾经坚信的一些东西开始动摇,自己的决策会影响他人生死存亡的命运。他不再笃定地将信念和意义凌驾于一切之上。所以久久不能释怀,不能重新回到战场。
最后的回归,他靠的仍然是职业本能,看到深陷困境的人们命悬一线地等待救援时,他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抛下即将进行手术的儿子,冲向危险阵地的最前线。
可当九死一生的高谦凭着非人的意志从火海中奇迹生还,等待他的却不是特别好的消息,儿子的手术并不成功。
电影的最后,彭于晏饰演的高谦有一段安静而有力的对白。
很多人都问我在这么多次救援任务中,有没有想过自己可能死在现场?
答案是有想过。
人生那么难,困难和挑战一件接着一件。
但我必须要拼到最后一口气,这口气就是勇气。
电影启示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怎样在两难之中做出相对正确的决定,你需要依靠自己的直觉和经验,但也需要建立固定的原则,最后还需要一些运气,标准答案是不存在的,完美答案的临界点是模糊的,我们只能试图无限地靠近它;二是我们如何对抗存在的必然不完美,如何跨越失败的阴影,面对再次失败的恐惧和可能性,代价是惨痛而沉重的,答案或许很难想清楚。在此之前,却不得不负重前行,努力放下那些折磨我们的东西。
任何能力都需要通过反复锻炼才可以熟能生巧,求生技能更是如此。作为特殊行业的一员,日常训练是极其痛苦的。这些酷刑般的折磨让他们得以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坚持下来,不断突破生理极限,克服精神上的恐惧,做出更加理性的决定,增加生还的可能。
救援现场惊心动魄的画面让我看到人类的渺小和局限,面对天灾人祸时,生命脆弱到不堪一击,但同时又让我意识到人类是如何各司其职、互相协作,靠着非理性的信念和勇气去完成看似不可能任务,并最终在生存的重重困境中完成自我实现的。
无论是从事特殊职业,还是作为普通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