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19年2月1日,周五,阴
因开车技术一般,每次回家都选择早走。五点,什么样子,除了车站路的灯火辉煌,偶见几个环卫工的车子。城市的角落里人看起来还减少不少,还没有大规模放假。我昨天给大姐说,今天回去处理三大的事,那个李寨村的养老院,老板和她的丈夫因为三大的情况不好处理,想让我们把三大带走去医院或者商量一个解决办法。临近年关,这事不能马虎,早处理早安生。岁月推着你走,事情牵着你走,世间事不如意的事有八九。所以接纳与坦然面对才是真理,就像规律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路上的车少了不少,六点半到能看到王村街边小吃店还围着不少人。遮山的两座高层楼随着房地产的降温和资金链的断裂,一直矗立在国道边,成为这个乡镇和标志着过往烟云的记忆,还有背后的仲景养生城的没落,而异常繁荣的倒是释寅教老师和他鳌圆寺,这座山的风水人脉一直往这里斜。走一段,眼镜就因为暖气而昏昏沉沉,停在新修的镇平新旧国道的岔口,镇平312过城道路三易其道。一个玉如意,三个三岔口。
看到手机留言,是冯秋发来的。置身故乡的郊野,早晨冷,一只黑鸟从国道边的两棵榆树上飞过,就如这个国道的村名一样,榆树庄。冯秋分享了那天我去参加写的日记。他感慨和一直不曾谋面,在写寻访一百位老南阳口述南阳历史,从公众号关注到我。后来因为清代宛南书院刊刻的一本书,请我顺便帮忙寻访清代南阳的雕版印刷铺周吉祥斋的后人。他从我发在公众号的日志里知道他在几个月时间里反复调查此事,逢老人就问老南阳的周吉祥斋刻字铺和铺主人周文金。年底从苏州赶回来办婚礼,因为考虑不周,很多人没有通知。临婚礼前几天,觉得实为失礼。才陆续知会了几位老家的朋友。曾经他写日记,一天的人事都要写下来。现在看到我的日志写到他,真正觉写日记是一件可以挖掘自己灵魂的事。
1
从312国道到207国道转弯,才知道已经走了这条路足足三分之二,丛丘陵到平原,从麦田到藕池,一路上有好多的景致,可以停下来,好好看看,已无时间,原来这里曾经是大枣和美国杏梨基地。直到过了尹营的禹王集,我稍息片刻把车停在一边,那里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之一。这里庙会繁盛,又有赵河经过,那里还是从老家到小姨家二三十里的毕竟之路,因为小姨家在杨营沙家,我本方向感不强,摸差过几次路才清楚,大概只有这种情况才能印象深。
禹王集是上次冯秋结婚去禹王村才发现同一个名字必然有一些相通的东西才有内涵。禹王集是一个临近207国道通往襄樊的老路,早年的沙石路已经很好,就是彭锡田在镇平自治中打下来的根基。但是这里的禹王庙越来越好,原来的几间瓦房,一个祭台,总见里面彩旗飘飘,而这里的庙会尤为繁盛,一度让国道堵车需要交警疏通路线。这里的禹王和普通之下的禹王都是共同的之处,只是在不同的方域罢了。此处的禹王庙与禹王村的苍龙庙格局不一样,碑文七八块,倒是香火辉煌,也许是有求必应的节凑。
对面一个饭店外摆放着五六个长条桌,几个吃早餐的人围在一起。临街的是一个铁门,面朝东,我看看像我这样柔软的胖子是否真的能过去。挤拥不动,然后头先伸进去,身体再慢慢移动,这是小着的时候,从老房子门前钻进去的老把戏,但是几十年之后再做已经很难了。一个六角祭台,上面的彩绘和毛笔记事有些已经斑驳。七八通石碑一次矗立在周围,这里面有禹王庙的记载,也有张仲景的记载,三个几十年的松柏,还有三座应该是不同年代盖的房子供奉着不同的神。这是清末民初遗留下来的一点文化残存。有些石碑多从后来废弃的大兴水利修时代的小桥桥体上找到的。
2
进到院里才发现还有一个新修的庙门,上书禹王庙三个大字,雕梁画栋甚是雄伟,而过道里则成为鸟儿的天下,里面全是鸟,人一起就四散开来,面朝南这是一片浅浅的丘陵麦田。既无心看这些匠人的抓胎,也匆匆忙忙的拍几个照片,等有空闲再过来寻访。而这里也有李寨生态园,这个以现代农业、生态文旅为卖点的地方,成为镇平一带人们游玩的新去处,还有荷花园。荷叶已残,只剩下一个生态餐厅,附近还有不少狗肉馆。这里是南阳市狗肉馆最多的乡镇之一。
过沙埠口,就能在转弯处看见一个牌子。对面是一个大理石雕着李寨村的村标,应该是统一这样搞的,附近的闻家营也是这个样式。这里面还有林麻油,在清末民初已经享誉中外的特色农产品。沿着水泥路往东走,过一座小桥,上面有一个小石桥饭店兼练车场。李寨原来是个大寨,在民国匪乱严重的时期,是一个兼顾的乡村城堡。
路边泥泞,走到桥头。才发现这个下坡的地上泥泞不堪,水窝和车辙很多。技术不好,只好舍近求远往村内水泥路上转。遇到一个门口放着一辆白车端着碗吃饭的年轻人,说第二个路口又转走到头,过一个桥一转就到了。显然这些桥都是环寨河的桥。路边不时的有小菜园出现,最为鲜明的是这个寨内的一排排土坯瓦房,里面尽是散落的树和日益变浅的寨河。一座已经扒了的房子,正好有个路口,有个走路划圈的六十多岁的大哥路过,我说这些房子多少年了。多少年?我记事起都好多年了,最少有六十年,现在房子都盖路边了,这些都废弃了。也不值钱,一座座的房子就放在那里。房子一没有人住就坏的快。顺着这条路走到头,看见两层楼就是养老院。尽管走过一次,但是还是有点生疏。
3
走到路口,看到往北拐的路也是湿滑泥泞,只好停在一边。这个青砖平房里的主人正在堂屋吃饭,我打了招呼,说去养老院一下,把车停在这里。他说没事,我们也是刚回来过年的。在这个稀稀落落的村庄里,不时的停有车。但很少有人,只有一条狗顺着路慢慢的走。踩过一段泥泞不堪的路,两边还有一座四合院,一座红砖平房,门口满是草。显然是没有人住了。而后面则是桃树林里套的麦苗和一些沟里的油菜,一场雨之后,阴冷的田野也积攒无限生机。
这个养老院就是在村里的一片废弃的房屋改造而成的一片天地,两座房子的位置,盖着两层楼,里面设施一应俱全。空调、卫生间、厨房、公共空间,虽然只开两个月,但这里显然已经住了六七个人。多是半身不遂和无人照料的老人。一个七三年的老伴的丈夫,人瘦小谦和,待人真诚。问我吃饭木,我说起来的早没吃,他说锅里还有给盛碗,电饭锅做的玉米糁,还有白菜炒花肉,馍,早晨也算不错。
一个半身不遂的八十多岁的阿姨,馒头白发,说是在这里住了几个月,孩子们都在外地,人看着利靓,说着过年也不一定回来。大姐穿着一身卫衣,从三大的房间里出来。三大一见来人,叫的更厉害了。我说年下的东西都准备齐全了,他点点头。床前放着消食饼,我跟席老师给三大换换纸尿库,又给他喂点水和消食饼。人到这个年纪,缺乏安全感,更加粘人,有人他会好一点。
4
父母不在,这个事还要管好,我才知道家族的意义。我去柳河王伯那里去,他是我父亲一辈的老大,需要给他们汇报一下三大的事。但是大伯已经是有哮喘的毛病,屋里有一个烧柴火的铁炉子取暖,屋里倒是很暖和。大娘正在门口洗涮,我带着米面去,才看见小娟和孩子们正在门口玩耍。还是老样子,大伯坐在床头,大娘和孩子们也过来。大伯说过年了就过来吃饭吧,瞬间泪奔。父母不在,回老家真的心里很难受。原来定下的三大在家,我们也回去,现在看来这个年就很难有一个好办法了,计划没有变化快。辉娃和哥又去河北看场子,我嘱托注意身体好好保暖。
再回家,去小爷家。小爷去贾宋镇为村里的事情去要钱。小奶在家里收拾年货,门口放着新的大众汽车,几个孩子在门口闹闹吵吵。少做一会,交待春节不一定回来了,先把话说一下。我和大姐去看生养我们的老房子,那是在东门外第一家,三大在这里种上几墩竹子,已经长的枝繁叶茂。看着这个老四合院,院里面的往事只能回味了。中午大姐说去她家吃饭。
路上的行人很多都是去街上赶集的人,人们忙一年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吉祥结。买年货、买新衣、收拾头发,准备过一个新年。大姐们家十年前盖了新楼,两个外甥门口等着我,中午吃饭前。红凯哥说老院子里还有很多古董书,这个院落几年没人住已经没有没落了,甚至椽子也落下来了。建筑和人是一个互相依赖的整体,相互温暖相互利用才不会腐朽。虽然二十年前也经常来这里,但没想到,除了在老房子根基上盖一座座新房外,颓废的乡村是一个新旧交错的过程。最后在零落的三四个木箱子找到的书多是书本和杂志。只有两本供销社志才有一点用处。这里面有冯紫岗的身影,虽然没人提,但这个乡村延伸最广的系统,通过这个能看到风华正茂的供销社的昨天。
5
下午还要去李寨。我跟大姐、红凯哥还有两个外甥再去陪陪三大。后来到了才跟席老师聊聊,两个基督徒在为三大祷告,也是附近村庄里的。席老师原来也是家庭教会的基督徒,他告诉我他的爱人执意要办养老院,投资五十多万。他领着我看后面两座废弃的瓦房也买过来一起办个养老院。我说乡村养老是一个方向。但席老师不当家,说到底,还是在收钱时有分歧了。收钱太贵,另外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我跟小姨夫联系,他也在镇平县城一个大一点的养老院当服务员。后来他给我电话说,现在有些老板看你,有病就乱要价,你把你三大拉到这里吧,我在这里,你们也过个好年。
席老师对社会工作也感兴趣。其实我发现他们是一个信教人办的养老院,这个已经渗透到乡村的家庭教会,确实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靠聚会礼拜,再用养老院这个方式方法是一个值得关注。他们没有审批,靠教徒之间介绍,说着奉献和爱心牌子,值得再观察。给席老师和他的老婆说了感谢的话,留了钱,我和红凯哥把他抬到车上。具体位置小姨夫说在镇平老一高往东走。大外甥展展在镇平工艺美术学校上学,镇平也逛的熟,他指挥路。
路上的车渐渐的多起来,到镇平老南环的万隆城人们挤拥不动,车辆如蚂蚁搬家,左奔右突,费了办个小时才突出重围。老一高改成雪枫中学。我在二十年前在这里求学,有些街道也是知道的。一直往东走,突然一辆车直冲过来,急刹车,差一点怼架。有惊无险,直到看到衣服站在门口 。小姨夫也六十多岁了,带着我们把三大安置。他还要给院长说,,让院长安置。
6
这个院长四十多岁,聊天才知道,原来是一个开理发店的,后来因为自己父亲无人照顾,萌生办养老院的想法,一办四五年,供养天下父母,积德行善。聊到,一碗粥温暖一座城,聊到敬老月活动的那个爱心粥的敬老助老先进个人。老板姓任,也是这个团队的一员。可以看出,这个养老院设施一般,但很用心体贴。他们对社会工作还不了解,对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工作过程不了解。直到交钱签合同才知道这个敬老院是个民办养老院,相互留了电话,定下一二三顺序联系人。
安排好三大,也嘱托小姨夫注意身体。小姨四十来岁就不在了。大姐们也走了,半路大姐给我说,咱们在镇平吃完饭再走吧,我说回南阳了。偶遇一个骑三轮车的老乡,我问路,他说原来是安装空调的,晚上没事来拉点烟钱。还给我讲一个趣事,一个茶馆的自动麻将机,来回抖动,觉得是不是里面有麻将籽掉里面了,后来打开一看不是的,是一直小老鼠,跟着跑,失去平衡了,哈哈哈。他笑着很灿烂的样子。晃晃悠悠的开着车,我的眼不好,晚上开车路标有的都看不清楚。
晚上躺在床上,还在牵挂着三大的事。给早弟发信息问考试成绩出来没有。想着明天去余沟一天,坐在那里好好捋捋思路。大姐给我打电话问我到没有,我说早点睡。妹子明天还要值班才能回家,我说你回家了去看看三大,一个人在哪里不行,小姨夫岁数也大了。真的累了,我翻着手机相册里的母亲住院时的事照片,思绪万千。人呐,再大的思想,再大的抱负,再大的期望,到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 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腊月二十七的益博社工誌|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