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如何平静的让孩子与父母合作

2021-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新丽0101

我最近特别急切地想讲这本书,因为我经常看到需要读这本书的人在我身边出现,这本书的名字叫作《不吼不叫如何平静的让孩子与父母合作》。因为在生活中你经常会看到很多父母大吼大叫。

那天我在一个酒店里边吃早餐。然后一家三口坐在那儿。那个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已经哭了,大声地哭,满嘴都是食物。你知道孩子满嘴食物哭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哇张嘴在那哭。然后那个爸爸在对面呵斥他,爸爸是低声的那种呵斥。那个妈妈就开始上手就打那个孩子,这个妈妈打了一下以后,那小孩哇的一声就更大了。那个爸爸就劝妈妈说,你别打他,但是照样用这种呵斥的方法对待那个孩子。那孩子我觉得他真的相当的无助。

很多的父母在生活当中就会觉得说,我不行,我必须得吼一声,然后那个火上来了以后,压抑不住这种火气。但是你知道这样做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吗?我最近感觉我讲了这么多的书之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我自己的结论。还没有开始讲这本书,我自己的结论是,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通常会有两种最大的问题,第一种问题就是成瘾。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容易有成瘾性人格,比如说抽烟、吸毒、打游戏停不下来等等。这些叫成瘾性人格,还包括赌博。还有一种状况就是孩子叛逆,然后摔门,跟你大喊大叫,做一些很过激的事儿。

这两种情况分别来自哪呢?综合了这么多的理论之后,你会发现这两种情况都来自于父母。成瘾性人格来自和父亲的关系不好,而叛逆的情绪来自于和母亲的关系不好。母亲太容易焦虑,母亲特别喜欢大喊大叫的时候,孩子就会特别变得容易暴躁,容易情绪不稳定。而父亲如果对孩子的关爱不够,或者说父亲特别的凶,不讲理,那么孩子就很有可能会有成瘾性人格。所以我特别急切地希望大家能够听到这本书,就是怎么样用不吼不叫的方法来跟孩子沟通。

这本书的推荐语当中有一条我印象很深,说从来没有见过一本这么慈悲的书,为什么说它慈悲呢?就是终于出现了有一个不是整天教训你的一本书籍。我在反思我以前讲的这些书籍,其实也有不对的地方。就是我们讲的所有的儿童教育类的书,大家听完了以后,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内疚。都会觉得这真是,我就这样,我真是不对,其实这种情绪并无助于你的修复,我们不应该给父母带来那么多的内疚。

这本书的开篇首先带来的是理解。这个作者是一位美国非常有名的护士,她是护士专业的一个专家,她是当了奶奶的人。她会经常讲到,她也会对她的孩子和孙子大吼大叫,因为她也有过非常不堪的人生。当她每次大喊大叫之后,甚至她还打过她的儿子,在那之后她会非常的懊悔。然后她慢慢地发现,其实这种自责或者是自卑都无助于你能够更好地改进。

因此这本书的开篇首先让我们了解吼叫,我们首先得理解吼叫是怎么回事儿,第一个观点就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存在着吼叫的问题,如果你没有的话,你可以观察一下你身边的朋友,朋友家里就会有。就是一定会有这种,都见过大吼大叫的问题,我们谁小时候没有被父母呵斥过。所以你首先应该知道,不是只有你才有这样的问题

吼叫有时候也是有用的,那吼叫在什么时候有用呢?比如说孩子过马路没有看到一辆汽车,这时候你要不要喊一声,小心,这是很有用的。然后小孩子在喂更小的小孩吃糖豆,你看这多危险,卡住气管就完蛋了,说不要动,这都可以。所以当孩子面临着危险或者紧急的关头的时候,其实父母的吼叫是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的。这个时候你必须得该吼的时候就要吼出来,因为你能救他的命。除了这种危急的情况之外,其他的吼叫其实未必是必要的。

定要不自责,不羞愧,做过的事就是做过了。承认自己做错了就好了,然后我下次会努力做的更好。但是深深的自责和羞愧会导致一个人没有动力去改进。你们听这个观点像不像我们讲过《拖延症》那本书里的观点,就是如果你整天责怪自己说,我怎么总是这么拖延,我太羞愧了,我都不能够再面对自己了。当你整天这样想的时候,其实你会继续拖延下去,因为你没有一个改进的动力。只有你接纳自己说,我知道我之前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我依然接纳我自己。像轻疗愈里边敲这个,尽管我心情很不好,但我依然接纳我自己,这就是接纳。首先要懂得接纳自己,你才有可能改进。

那么吼叫通常都会有一个外部触发器,作为一个家长,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外部触发器是什么?你比如说有的人一回到家,看到孩子的玩具乱糟糟的,他就急了,这就叫作触发器。一旦看到孩子玩具乱糟糟,他就立刻会爆发。有的人看到自己的配偶把内衣随便扔在地上,家里乱的像猪窝一样,就不行了。所以你要找到自己的触发器,针对这些触发器做一些相应的功课,你才能够慢慢地,不会一遇到一个场景就立刻会抓狂。

我见过我身边有的家长,他的触发器是孩子的哼唧。就是孩子哼哼唧唧的,只要孩子一哼唧,这妈妈就急了,好好说话。那个就好好说话,他这要求这孩子你必须得正常说话,你不能哼。但实际上你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哼哼唧唧的?所以首先找到你的情感触发器,然后知道接下来你要做的事是什么呢?我们很多人在遇到了情感触发器以后,为什么会直接吼叫?是因为他进入到第二步,就是不断升级的想法。

什么叫不断升级的想法?当你看到孩子的玩具乱糟糟的时候,你立刻就会升级的想到说,为什么总是我来收拾玩具?然后就会想到没有一个人关心这个家,除了我之外谁对这个家都不操心。就觉得自己特别委屈,特别痛苦,我怎么嫁给这么一个人,然后把孩子叫来骂一顿。

实际上你把你整个对人生的不如意,全部都因由这么一个触发器就迸发出来了。因为你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的烦恼,你让自己的这个想法不断地升级。家里人把内衣乱扔,扔的家里乱糟糟的,你也会立刻想到说他们对这个家不负责任,他们根本不爱这个家,说不定他根本就不想回这个家。好吧,能不过就不过了吧。你看从地上扔了一件内衣,最后直接上升到干脆别过日子了,因此你要小心。

那么怎么能够减少自己不断升级的想法的这个习惯?就是你要能够学会把它记录下来,学会把自己的这个发飙的过程慢慢地记录下来。这个记录和跟踪是一个特别好的有效地减少吼叫的一个过程。所以在这本书里边有一段,就是有一段给了你一些模板,你就照这个模板不断地填。我看到了什么情况,我当时的身体反应是什么,我的情绪反应是什么,我又想到了些什么问题,然后我是怎么做的,这就是觉知。

其实佛教讲的觉知的方法,在西方的心理学里边经常用到。他们的办法就是拿笔记下来,当你一次一次地记录自己发飙的过程的时候,你发飙的频率就会越来越少。然后要理解特别多的人会喊叫,这就是我们首先得知道自爱,你要知道自己吼叫其实是有原因的。你比如说大量的吼叫是发生在那些离异的父母身上,为什么呢?因为离异的父母更孤单,他们更加无助,没有人帮他们,他们一个人扛着整个家庭的这个责任。所以那个压力大到那个情况之下,他有时候难免就会喊一声,所以这个我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还有就是你想想看,有的父母会缺乏睡眠。尤其是家里边有两个孩子,小的这个晚上睡觉就很费劲,还要喂他吃奶,大的那个还不听话。所以当一个人缺乏睡眠的时候,是很容易脾气急躁的,这个我想大家也都能够理解。

还有就是有人感觉没有自己的时间,一切都被这个家庭占据了。这个家庭里边要照顾房子,要照顾孩子,要照顾老人,要养车,然后要挣钱等等。但是什么是我自己的时间?一旦想到这个问题,人们就难以抑制地内心会痛苦。所以在开篇他没有去责怪这些喜欢发飙的父母,没有去责怪这些大吼大叫的爸妈。他首先表示了理解,让我们知道每个人其实真的都不容易。当你能够了解、观察和接受自己的时候,才给我们后面的改变带来了一些机会。如果你不会去了解、观察、记录、改变,你就做不到最后的那一步。

在这里边有一个话让我觉得印象特别深刻,他说你有没有想象过,自己整天生活在监视器下边的感觉?就是你的一言一行永远有一个摄像机拍着你,然后把它记录下来,我想你一定会觉得很不舒服。走哪都被人拍着走,哪都有一个人看着你。但事实上他说,我们就是被我们的孩子这样监视着,这话听起来挺吓人的,实际上就这样。我们的孩子其实是每天在注意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有时候孩子跟你描述的他眼中的那个你会让你觉得特别的吃惊。

这个书里边有一个案例。有一个医生,他女儿那天画了一幅画,画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画,一个男人两个腿这么插着,这样走路的样子。他就问她女儿说,宝贝你画的是什么呀?她说我画的是早上起来的爸爸。这爸爸说我早上起来这样吗?她说你早上起来就这样,你每天早上起来都这样。就每天早上起来她爸爸就是,因为起床气的关系,可能很生气的样子。每天就是满头乱发,然后两个腿八字脚,咚咚咚走出来。女儿就觉得爸爸早上起来永远都不开心,所以就画这么一幅图。

我们有时候真的习惯了自己在家里边所扮演的形象,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孩子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但你要相信我,孩子观察事情的能力比大人要强很多倍。嘟嘟前两天在家里边玩游戏,他玩什么呢?一个人坐在那就看一辆车。用乐高拼起来的一个大车,然后在那看着。我说嘟嘟你玩啥呢,你在这?他说我在看这辆车。他看这辆车能够专注地看十几二十分钟。所以有时候孩子们能够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的细节,我们大人根本没有感觉。

有一天我在家里边,不是我喜欢卖旧书吗,你们知道我在网上经常卖我的旧书。然后我把我的旧书打成包,我说嘟嘟你来帮我一块做。嘟嘟说我的书已经卖完了,我没什么书好卖了。我说你陪爸爸一块做呗。他说行,然后他就坐在旁边,这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接下来我要说一句你经常说的话了。我说你要说什么?他就拿起一个手机在那这样玩游戏,说我现在就在陪你。我当时听完这句话我就乐了,我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你经常说这样的话。

我反思,有时候我真的有可能会拿着手机坐在旁边,他在那玩,然后我说我就在陪你。他说爸爸你陪我玩,我说正在陪你,实际上我拿着手机在看。孩子比我们记录得准确得多,孩子就是我们的监视器。所以各位家长你要知道你的一言一行在孩子那儿的反应是更加准确的,他把你拍下来,然后记住你,经常地给你回放。所以知道这个,你就知道你的言行在家里的责任有多么重大。

如果你经常用大吼大叫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的话,孩子会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比如说注意力不集中。越是父母大吼大叫,孩子的注意力越不集中,学习遇到障碍,学习成绩差。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很多是被父母吼叫带来的。然后长大了以后容易焦虑,容易叛逆。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是用吼叫的方法来解决。

所以大吼大叫几乎无助于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好像每天早上起来起床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很多父母在后边会催,快点,起来了,要迟到了,怎么搞的。一天到晚这样催他。我后来就问这些家长,我说你们为什么早上起来要这么整天催他,大喊大叫地跟在屁股后边?他说我是为了帮他养成一个良好的时间习惯。我说你这样做根本没法帮他养成一个良好的时间习惯,你这样做只是帮他养成了一个把妈妈当做闹钟的习惯

他判断自己该不该走,唯一的条件是看我妈妈疯到什么程度。如果我妈还没有疯到足够的程度,那我还有时间。等我妈真的抓狂了,这时候才该走了,他一辈子都不会养成一个良好的时间习惯。所以当父母只会用大喊大叫的方式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会给孩子造成一系列心理的问题以及行为的问题。他其实根本没法知道自己怎么做是对的。

在这个书里边有一个场景我记得很清楚,就是一个小男孩说,当父亲朝我大喊大叫的时候,其实我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各位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被父母吼叫的样子,你会发现在父母发怒的那一刻他的智商是零,你的智商也一样是零。就你彻底呆掉了,你脑子里想的唯一的问题就是会不会打我,会不会打我,这今天会怎么样,很糟糕。你在想这个,你根本听不见父母说的任何一句话。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听一下这本书后面所给到的方法,我们来减少生活中的吼叫。

了解了吼叫的这些背景之后,我们来看看更深层次的原因。吼叫可能来自哪里?第一个是来自于遗传,代代相传。就是因为你的爷爷奶奶吼叫你的爸爸妈妈,所以你的爸爸妈妈很自然地吼叫你,然后你就吼叫你的孩子。我们的一个书童告诉我说,他小时候觉得他妈妈老吼叫他,他说我长大了肯定不会吼叫别人。结果当他有了弟弟以后,他发现他自己经常吼叫他弟弟。遗传,就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是第一个来源。

第二个来源是迁怒于人。一天中的生活压力、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已经很大了,然后你把这些怨气发在谁身上你会觉得更安全呢?弱者。找到一个弱者,孩子,来欺负他,冲他大喊大叫。这时候其实你是在迁怒于人。

孔夫子说颜回这个人有两个好处,叫不迁怒,不贰过。我记得我们在《梁漱溟先生讲孔孟》里边讲过这个,不迁怒,不二过是美德。当你能够知道好好地控制你的怒气,你把他迁怒在别人身上只会引起踢猫效应。听说过踢猫效应吗?老板骂员工,员工骂下边的员工,下边的员工没办法,回家骂老婆。然后老婆很生气就骂邮差,邮差出门就踢了猫,那个猫挠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早上那老板,这叫踢猫效应。所以这个社会上如果每个人都在冲别人不断地发泄怨气的话,这个社会的恶性循环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这是第二个叫迁怒于人。

第三个就是吼叫和愤怒会导致虐待。就是如果一个家庭当中的吼叫和愤怒变得不可遏制的时候,你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家庭的悲剧。当一个亲生妈妈她的愤怒情绪失控的时候,她真的会做很多不理性的事。我亲眼见过很多孩子因为吃饭的事被父母揍,吃饭的时候是不能够骂孩子的,因为它会影响消化,而且如果卡住气管的话,命都会没有的。但是我见过很多父母就会拉他、扯他、打他。

在这个书里边有一个案例。有一个小男孩把饭洒在地上,他妈妈就让他趴在地上把那个饭舔掉,这就是虐待。所以大吼大叫如果控制不好的话,会演化成虐待的状况。

还有就是跟健康的原因有关。有的父母自己的身体有问题,所以健康跟不上了,他的精力跟不上,他也会容易烦躁发脾气。所以有时候解决大吼大叫的问题,首先要让自己过上一个健康的生活。还有就是老人为什么喜欢大喊大叫?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爷爷奶奶带孩子,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精力不够,他们跟不上孩子的那个节奏。所以这时候他们只能用喊叫的方法来控制孩子,这个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还有一个大吼大叫的心理原因是来自于愧疚、羞愧的心情。当父母看到孩子做了错事以后,他的内心会产生极度的羞愧,他会认为这个很给我丢脸。而这种羞愧会形成一种力量,然后把它吼出来,似乎你就没有那么羞愧。这也是一种转移你自身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你让孩子来承受这个东西,这是不公平的。

这是我们深度剖析吼叫的一些来源,那么在要解决吼叫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得学会一件事,就是戴上气质的眼镜。什么叫戴上气质的眼镜呢?我们每个人天生是不一样的,这件事大家知道吧?人是有不同的气质的。

在小孩刚出生的时候,护士就发现有的小孩哭起来撕心裂肺,就是哇撕心裂肺小脸涨得通红。这种人的气质就属于那种外向型的,喜欢表达的那种。有的小孩哭的呜呜呜,就是小声,然后哭不出声来,声音非常小,这属于内向。有的小孩你只要一抱他他就高兴,有的小孩你抱他他没反应。这个哪个正常,哪个不正常呢?气质的正常的范畴是非常宽泛的。所以我们很多父母跟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其实是因为我们和我们孩子之间的气质有着很大的差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气质?我们老说气质这个词,一直没有搞明白,在这本书里边搞清楚。气质被医生分成了九个维度,在这九个方面人和人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叫作活动量,就这个人他好动不好动,活动量。有的小孩就一直跑一直跑,活动量很强,有的小孩喜欢坐着,这叫活动量。第二个是节律性,就这个人有没有节奏感,有没有节律性,喜不喜欢规律第三个叫作接近或者回避。遇到了好玩的东西是不是扑过去看?还是遇到了好玩的东西没见过是躲开?接近或者回避的特性。

第四个叫作适应性,能不能够很快地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第五个敏感度,这孩子敏感不敏感。我就记得嘟嘟小时候真的是相当的敏感。我们为了防止小孩磕到头会在这个脚上放几个那种软垫,各位见过吧,就是床桌脚放那种软垫。有一天我们把两个软垫调了一个位置,竟然被那个一岁多的小孩嘟嘟给发现了。他就跑过来非得把这个拿下来放在那边,把那个拿过来放在这边,那种秩序感的强烈程度,我觉得如果打分的话我给他打五分。就是他特别敏感,他会把他的玩具永远摆得整整齐齐的。之所以孩子跟孩子不一样,这就是气质。

然后反应强度,就是对外在的打击或者外在的这个事物的反应的强度高还是低。然后情绪本质,就他的情绪本质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是内向还是外向的。还包括他的注意力分散度,就这孩子容不容易被人吸引走。他是会集中精力地做事,还是会对各种各样的事好奇。这个没有好和坏,没有对和错,因为不要以为说只有专注的才一定会成功。有的人他好奇心很多,搞不好他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商人。还有就是他坚持度,做事能不能够坚持。

这九个维度决定着一个人和别人的差别,所以在这本书里边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测评表。你可以通过这九组问题给孩子打分,分别都是一分到五分。包括敏感度、活动量、反应强度、适应性、情绪本质、接近或者回避、坚持度、规律或者节奏,还有注意力分散度,通过问这么一些问题,给孩子打分。看看你的孩子到底是处在高敏感度还是低敏感度,是活动量大还是活动量小。

做完这个测试给他们打下这个分之后,你再给自己打一个分。你自己问问自己这九个问题,然后给自己打一个分。这时候你就能够看到你们家的很多矛盾是怎么产生的。比如说你就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像我就是一个对于秩序感不太讲究的人,我们家里乱一点能接受的人。但是我儿子就是一个对秩序感要求比较高的人,他就希望一些东西都放得整整齐齐的。那这时候两个人之间就会产生不同。有的人对敏感度不高,比如说有的父母说我就没凶他,我就跟他简单地说两句,我没有发脾气,他怎么吓成那样。孩子很害怕,为什么?孩子的敏感度比父母的高。

所以戴上这个气质的眼镜以后有什么好处呢?各位知道吗?你不再会看到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就会把他上升到他听话还是不听话,他乖还是不乖,他好带还是不好带,不是上升到这个层面。而是这是孩子的什么气质,这个孩子是因为是这种气质,所以他才会这样。

在这里边有一个最有意思的前提,你要相信人和人的气质是有很大差别的。就算是夫妻俩生的不同的孩子,老大、老二、老三,三个人可能性格完全不一样,这个是很多家庭验证的。老二跟老大简直差别太大了,从生下来这个气质就不一样。所以当他们的气质不一样的时候,你就可以说服自己能够有一些耐心,因为你没有给他们下结论,说他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他怎么这么让我操心。不是,只是他的气质跟我的气质不一样而已。

因为气质会产生特别多的争执。比如这个妈妈很着急,快点走,别迟到。那个孩子很磨叽,那孩子喜欢磨磨蹭蹭慢慢走,两个人气质不一样会产生差距。那么在这个时候如果产生了由于气质所发生的权力斗争,这时候你发现这个家庭就糟糕了。每天任何一件小事都会引发权力斗争。这事到底是听我的还是听孩子的?那个孩子就会特别说这不公平,你得听我的,你要尊重我。这个妈妈说,什么尊重你,就听我的。当这个权力斗争一旦出现的时候,叛逆就必然会发生。

怎么减少权力的争斗?这里边有一个原则,父母要成为那个定基调的人。但是在定了这个基调之后,你要让孩子知道它是有弹性空间的,这个弹性空间是可以遵从孩子的一些气质的。所以在我们家,我会跟嘟嘟,我在大概他三岁的时候,他就问过我为什么我要听你们的话。他说,为什么总是大人说了话我们要听?我就告诉他,你知道吗,我们是你的监护人。我们是你的监护人就意味着在十八岁以前,你还没有长大的时候,我们要对你的人生负责。所以你肯定是要听爸爸妈妈的话的,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爸爸妈妈会尊重你的意见,需要我们问你意见的时候,咱们可以商量着来。因此在你听我的意见,你听我的要求的这个前提之下,我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弹性。这时候你发现孩子也会舒服,因为孩子要的其实并不多。

比如说你想让他去洗澡,他想再玩一会儿。好,给他两个选择,你要么现在去洗澡,要么你玩十五分钟然后去洗澡。你觉得怎么样?他选一项,他说那我玩15分钟再去。很好,这叫弹性。所以当你给出一个弹性的时候,孩子跟你不会有权力的争夺,而且你永远都知道说,是你说了算。

在了解了这个气质的眼镜之后,我们知道了我们跟孩子之间不是敌我矛盾,我们跟孩子之间不是要进行权力争夺的一个关系,而是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气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怎么办,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是什么?第一个办法,首先你要学会追踪和记录你的吼叫。每次你有了吼叫的情绪之后把它记下来,那么这种追踪和记录是有效地降低吼叫频率的一个办法。我知道很多中国的家庭没有这个习惯,我们连账都不记。那既然你不想记的话,没关系,你只要提醒自己说我今天又吼叫了,有觉知其实也就不错了。

那么接下来第二步,你要建立自我同情。建立自我同情的意思是什么?不是给自己找借口。很多人建立同情的办法是,我是被逼的,我今天这样骂他是因为他把我逼急了。要不是我这个生活这么艰难,我也不至于这样。这都是找借口。你发现当你找借口的时候,你下次还会这样吼叫。建立自我同情是理解自己。首先前提是承认自己错了,我今天又对孩子吼叫了,这样做是不对的。我的压力可能太大了,我现在需要放松一下,这是可以的。

你需要找到自己去改进的路径,而不是需要找到一个自己发脾气的借口。能够理解这两个的区别吗?找到一个发脾气的借口,你没有任何行动。而找到一个理解了自己为什么会发脾气的原因,并且告诉自己下一步我打算怎么做,这才有行动的方向。所以只有你能够建立自我的同情,你才有可能能够改进吼叫的频率。

那么如果你不吼叫的话应该怎么办?当你吼叫准备发生的时候,有时候真的一股火从后脑勺冲上来,眼看就要发飙了,在这一刻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叫ABCDE。大家以为是那个认知疗法是吗,ABCDE?不是,这个不是认认知疗法的ABCDE,是另外一个ABCDE,这个ABCDE是专门对治吼叫的方法。

A叫作Ask,首先自问说,是什么触发了我这么生气?你还记得吗,有那个触发的扳机。然后我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我的这个想法是怎么样不断地延伸出来的?我们会有很多延伸的想法,当你能够进行自问的时候,OK,开始冷静了。

第二步叫作Breathe,就是呼吸。先让自己深呼吸一下,先自问然后深呼吸。第三步叫Calm yourself,就是让你自己平静,首先平静自我,平静了自我以后,第四步叫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决定你的孩子需要些什么。这时候你要确定说孩子这时候这么闹,孩子不听话, 他此刻最需要什么?他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的是我的理解和关爱,还是我帮他一块儿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他需要我能够尊重他的意见?确定孩子的需要。

最后一步叫作同理心,Empathy,就是你要能够用同理心的方式来跟对方进行沟通。这是ABCDE,能记得吗?ABCDE,重复一遍。A是Ask,就是自问,问问自己此刻怎么回事,为什么会突然这么生气。第二步,Breathe,呼吸。第三步,冷静下来,让自己冷静。第四步,去了解对方的需求,有没有想起《非暴力沟通》?了解对方的需求。

在这个地方有一个跟孩子教育的4C法则,什么叫4C法则?4C法则是4个用C开头的字母所构成的教育方法。第1个叫作沟通,在沟通这一步你就会发现很多家长做的是有问题的。你比如说很多家长会这样讲,你给我老实一点,你乖一点,你听话。你注意我说这几句话孩子能不能听得懂?听不懂。因为你所给出的指示都是含混的指示,都是一种大方向,都是一种感觉。所以在沟通的时候,你首先要学会表达要简短具体和简单。比如说不要打妹妹,停止,现在不能吃了,去把手洗了。这是非常简洁简单的指挥,这种指挥孩子才能够听得懂。

如果孩子不照做的话,你可以解释并且示范,告诉他就这样做。这就叫作和平,就这做一块好好玩,这才是好好玩。所以如果你简单地跟他说跟妹妹好好玩,你注意点,那他不知道注意些什么。然后使用鼓励性的言辞,多发挥我和你这两个词的力量。经常要跟孩子说,你要去做什么或者我要求你怎么怎么样。把话说清楚,这是第一条沟通。

第二个叫选择,我们经常会要求父母给出孩子选择,但你注意看这样是不是选择?在游乐场里边你希望孩子跟你回家,然后孩子不走。这时候你说给你两个选择,要么现在跟我走,要么我自己走。你注意这是有选择吗?不是。这第二个选择是不可能的,第二个选择是妈妈自己走了,把孩子扔到游乐场,这怎么可能呢?这是威胁,这不是真的选择。

所以当我要求大家给出孩子选择的时候,你要真的给出他选择。就是好,现在可以跟妈妈一块回家,或者咱们去那边吃一根冰淇淋,然后咱们一块回家,你觉得好不好?这是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现在就离开这个游乐场然后回家,第二个选择是现在去吃冰淇淋然后回家。或者现在你可以去洗澡,或者你看15分钟,把这集电视剧看完,咱们去洗澡,这才叫有选择。

是你真心地给到孩子两个选择,而不是说要么现在洗澡,要么一辈子都别洗。这种词不是选择,这种词完全是威胁。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会用威胁来替代选择,要小心,这个孩子会觉得很痛苦。因为孩子能够感觉到那种被迫的压力,你知道吗?当父母威胁他要离开或者不要理他,或者再也不要干什么的时候,孩子是最痛苦的。所以给出真正的选择来。

第二个就是不要随便地说“行吗”、“好吗”。比如说这件事没得商量,那就不要再问他说好不好。你比如说我们10分钟以后关电视行吗?你看当你把这个行吗一说出来,孩子就跟你讨论说我再看一集,我再看两集好吗?我待会再看,这集好久都没看过了。他磨磨唧唧的,你又会觉得不高兴。所以你可以很坚定地告诉他说,还可以再看10分钟,10分钟以后关电视。把那个“行吗”去掉,当你没有给对方选择空间的时候,就不要随便地去征求对方的意见。

因为你是监护人,你是那个定基调的人。当你告诉对方说要这么做的时候,你要告诉他这是妈妈的选择,妈妈现在决定了要这样做了,不要拖泥带水。所以这是我们说的第二个办法,叫作选择的办法。

第三个是结果,结果就是说consequence,你要制定一个家庭的规则。就是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调整这个规划和结果,然后要跟孩子一块来回顾,跟全家人来回顾我们上次做的这个决定后来的结果怎么样。要能让孩子对他的行为负责,要让孩子看到说如果这个事这样做了,那么结果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后果。这个很像我们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在那本书里边经常有一个练习的步骤。就是让孩子想象这件事情做坏了以后会怎么样,这件事情如果这样做,那么结果会怎么样。这个就是结果的办法,让孩子参与到想象结果的过程当中来。

最后一个是连接,我觉得这一条被很多家长会忽略掉。什么是连接呢?就是你要跟孩子创造一对一的时间。如果你家里有好几个孩子的时候,你需要单独跟一个孩子经常地相处,这样的话,能够让这个孩子感受到妈妈给他的爱。无论是老大还是老二还是老三,你要单独地跟他们相处,建立一对一的连接。甚至不是父母一起跟他,而是妈妈一个人跟他或者父亲一个人跟他,这都是一对一的连接。在这个时候,你要经常地关注孩子的感受。有时候化解孩子大喊大叫,就是需要你关注他一下就好了。

我记得这里边有一个画面,就是有兄弟两个人一直在那玩,一直在那玩。然后该到了睡觉的时间,妈妈去叫他。往常的方式就是妈妈会吼,说快点去睡觉,你看你把弟弟带成什么样了。这样吼,你这样吼他,他们俩就在哈哈笑,然后玩,玩得更厉害,不愿意去。后来这个妈妈就换了一种方法,她说关注,既然你说关注他很重要。她就坐在旁边陪他们,看他们玩。那两个孩子一看到妈妈在那,没有叫他们去睡觉,在那陪着,看他们玩。孩子也很高兴,钻到妈妈怀里边来给妈妈看,说妈妈你看这个是什么?讲半天,妈妈很耐心地看他们三分钟。

你注意,这三分钟对孩子很重要。妈妈也能够有耐心盯着他们看三分钟,看他们怎么玩,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你知道吗,孩子特别喜欢我们关注他们,孩子经常会做很多很奇怪的事,其实就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所以当你能够关注他们三分钟的时候,他们真的已经觉得很幸福了。然后这时候妈妈用非常坚定而柔和的声音说,好吧,再玩5分钟,咱们去睡觉了。然后两个小孩很听话地结束了玩耍之后去睡觉。

这就是建立连接的力量,当你让孩子感受到你和他之间的关注,一对一的连接的时候,孩子爱了你,他才会喜欢听你的话。这才是人和人之间的根本。

在这里边对所有的家长有一个提醒,就是不要跟孩子记仇。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很好笑,说父母怎么会跟孩子记仇?父母经常跟孩子记仇,就是孩子一个事做的不好,父母翻脸了。父母翻脸了以后也不打了也不骂了,父母不理他,就一直不理他。你知道这种感情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在这书里边有一个案例,就是有一个德国的小伙子,他爸爸本来说好了,今天下午跟他一块做一些木工活。其实这个小孩很喜欢跟爸爸一块做木工活。结果这孩子出去玩,玩野了,就给忘了。等他回到房间的时候,他发现他爸爸已经自己在开始干那个活了,并且他爸爸一整天都不跟他说话。他爸爸认为他没有责任感,他爸爸用这样的方法来惩罚这个孩子。

这个孩子一开始怀着内疚给他爸爸打下手,然后干活。干一干发现他爸爸,他再怎么表现的示好,他再怎么表现的努力出汗,给爸爸递材料,他爸爸都不理他。他从内疚变成愤怒,从愤怒变成失望,最后从失望变成冷战。那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这件事情到孩子长大了以后,很多年他都记得,他都能够记得那天下午他爸爸不理他的时候,他无助的感觉。

所以有很多父母真的会跟孩子较劲。我经常在马路上都会见到孩子去抱着父母说,妈妈我错了,妈妈我再也不敢了。你会发现你对孩子如果真的特别用这种冷暴力的方法处理的时候,孩子会特别的黏你。你越对他凶,他越喜欢过来抱着你的大腿,然后哭,为什么呢?因为他感觉到被排斥。当他感觉到被排斥的时候,他就极度地渴望得到来自妈妈的拥抱。而这时候妈妈就是不抱他,这就叫作跟孩子赌气。所以我们作为大人,我们是大的,孩子是小的,我们不要跟孩子赌气。我们能够该原谅的时候要原谅,该给台阶的时候要下这个台阶,这是我们说的4C的原则。

所以ABCDE来让我们减少吼叫的可能性,那么怎么解决呢?用4C的方法,用沟通的方法,用选择的方法,用结果的方法,用连接的方法。这是这本书的主体,我们学会了这些方法之后,那么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已经吼叫了怎么办?我就喜欢吼叫,我有时候忍不住就会大喊大叫,那该怎么办?我相信有很多书友是有这样的问题的。当然有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加入樊登读书会,赶紧好好听一听,会减少吼叫的机会。

那说到正经的,这本书里边的正经方法是什么?第一步要学会真诚地道歉,真诚的道歉是什么呢?你比如说妈妈打你也不是故意的,妈妈打你也是为了你好,要不是你把那个事做的那么糟糕,妈妈也不会打你。各位,这是真诚的道歉吗?不是,这还是在推卸责任。这还是在找借口说,要不是你做错了,妈妈就不会打你。这个根本就不真诚,这种道歉对于孩子没有用,对于你自己将来改变也没有用。

真诚的道歉应该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后悔,表达自己的后悔,说妈妈昨天打了你,妈妈觉得特别后悔。第二句你要表示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妈妈错了,妈妈不应该打你,这是妈妈的修养不好,所以妈妈觉得很内疚。第三步你要给出一个补救的措施。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妈妈承诺不会再打你了。而且为了补救,妈妈陪你一块到公园去玩一下,提出一个补救的方案。或者带你的朋友到家里边我们再开一个party,这是补救。

所以有这三个层面才叫作真正的道歉,就是后悔、责任和补救。真诚道歉之后,你还可以做到你下次注意提前计划,为什么呢?孩子有不同的气质,你以前发飙是因为你没有注意到孩子的气质。而现在当你发现孩子有不同的气质以后,在你下次规划一个行动的时候,你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孩子的气质?根据他的气质,我来做一个这样设计和规划,调整一下我们一块做事的节奏。

还有就是要学会规划家庭会议,家庭会议是一个很好的弥补的方法,怎么开家庭会议呢?跟公司开会差不多。要定下会议的议题,要定下具体的时间,要定下来谁会参加这个会。甚至我觉得最好玩的是你能够把会议通知贴在你们家的墙上,通知,今天晚上七点我们将召开家庭会议,参会的人有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姐姐,三个人都写在那。会议的议题我们要讨论什么,在这个会议当中非常有意思的几个环节,比如说每个人都要首先说出别人的优点,要表扬别人。爸爸今天做得好在哪,弟弟做的好在哪,每个人都要表扬别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增强互动的过程。

第二步可以真诚地提出对对方的意见,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发言权杖了。我们在很多书里讲过发言权杖,拿一根筷子,家里边谁拿到这个筷子谁说话,不要吵架。拿到筷子的人说话,说完以后把筷子给到下一个人,下一个人说话,这样就不会吵架。每个人说出对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针对一些共同的问题进行讨论。

比如说昨天妈妈冲着妹妹吼叫这件事情,大家各自发表一些意见,下一次我们该怎么做,这时候达成一个家庭的议题的结论。这种会议是很容易促进整个家庭的和谐,这个家里边大家是可以讨论问题的,并且是可以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你带着孩子一块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你作为一个大人,随便告诉他们一个答案就完事了,这也是培养孩子社会能力的过程。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使用定时器。这个书里边推荐定时器,孩子特别喜欢这个。因为孩子喜欢一切有秩序感的东西,孩子喜欢一切有一个特殊规则的东西。你比如说他们俩在打架,拿一个定时器过去,说我给你们定一下时,十分钟。十分钟之后,你们俩要能够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呢?然后两个小孩就会在十分钟之内努力地去想怎么样能够解决。那如果解决不了呢?到十分钟没解决好,十分钟你们俩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你们俩要面对一个共同的惩罚。那好,咱们今天想想看,有些什么事咱不能做,这就是定时器的方法。

用定时器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孩子的游戏感。他会觉得在这么一点点时间之内我可以做什么。孩子哭,给你上定时器,可以哭五分钟。来没问题,哭五分钟,上个定时器。所以用定时器的方法也能够有效地去缓解这个大吼大叫的方法。

那么最后给了一些非常细节化的代替吼叫的方法,我们在这一一地呈现一下。第一个就是运用表格和日历。我们说了孩子们喜欢有规律的生活,孩子们喜欢有规划的生活。所以嘟嘟自己在墙上都画了一个日历,他自己画的,然后说哪天哪天干什么。那天很让人感动的是他在一个大的日历上,把我们全家人的生日全部都标注了出来,他特别喜欢干这事。然后把考试的时间标注出来,把复习的时间标注出来。这个不是说谁教他做这么一个东西,孩子天生就这样,孩子就喜欢有规律性的东西。所以你跟他一块画一个表格和日历,这个会有助于孩子有规划地去做事,而不是吼叫。它是可以替代吼叫的一个方法。

第二个是你学会放低声音。你知道在家里边说话声音越低的那个人越有权威。我爸爸原来和我们都是这样一声,我就立刻老实了。因为他声音虽然很低,但他很有威严感。所以你可以在你愤怒的时候,你可以学会放低声音去说话。

第三招就是利用幽默和创意,当然这个需要有心情,心情不好的时候用不到这个,当然可以培养一下。说实话,像我们这么大年纪的人,看到那么小的小孩犯的错误。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大人的话,你都能从里边看出幽默感来,你会觉得好好玩。但你为什么也发飙呢?就是因为你也是个孩子,你根本没有成为一个大人,所以你才会觉得真是气死我了,他跟我对着干。孩子怎么会跟你对着干呢?不要把孩子变成自己的敌人,孩子是自己的盟友,而且孩子是给自己提供特别多欢乐的盟友,这是多么愉快的一种关系。但是我们经常跟孩子较真,你一较真你就,你把他当大人,你当然就生气了,没法调动幽默感。

还有一招就是实时数数。不是那种说我数三声,不起来我就揍你那种,不是。而是说我们一块来数个数,我们数到五,咱们大家就高兴,好吗?一二三四五这样,用数数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走出一些困境。

还有一招就是你可以静候结果。不吼叫怎么办呢?你可以静静地,你可以静静地看这个事的结果会怎么样。你可以关注他,因为孩子希望得到你的关注。然后他发现妈妈没有生气,其实他也就冷静。他其实心里很担心妈妈会发飙,这时候妈妈没有发飙,妈妈静静地看着他,他可能慢慢地也会意识到自己错在哪了。

还有一个就是再来一次。你比如说孩子有时候说话冒犯了你,说给你一个机会,重说一次。你刚刚这样说话不够礼貌,来,重说一次,给你个机会。孩子会珍惜这个机会,妈妈没有发飙,妈妈和爸爸没有发飙,给了他一个重说一次机会。他知道爸爸妈妈是很重视,你是怎么跟他们说话的,他就可以再来一次了。所以这一招也不错,可以替代大喊大叫。

最后一招是我们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那本书里边,还有《如何培养孩子生活能力》那本书都曾经提到过的,就是带着孩子一起想办法。当家庭遇到了这样的困境的时候,我们大家一块想办法,说来,咱们看看谁能够让大家开心起来。你们俩现在都不高兴,对吗?好, 想想办法,怎么让他高兴起来。当你把孩子拉进来,让他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行列当中来的时候,孩子就不容易跟你不断地闹别扭,你也就不至于大喊大叫了。

你看,有这么多种方法可以减少吼叫,我们还不赶紧去实践。你知道只要你能够想象这么一个场景,就是如果你的朋友像你的孩子,或者像你一样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我们对待朋友和同事,甚至陌生人,有时候都比我们对待孩子和自己要好的多。我们经常对待自己和对待孩子太过的苛刻,而对待陌生人我们会有很多的包容心、爱心,宝宝别哭什么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出来了。但实际上你如果能够把那点宽容和耐心用在你的家人身上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才真得美好起来了。

那么在最后,因为这本书是关于不吼不叫的所有问题的。所以最后还有一章是讲,有时候不是我吼叫,而是我的家人怎么办?比如说我的配偶喜欢大喊大叫,我们家的老人喜欢大喊大叫,我们家的雇工喜欢大喊大叫,这些人对孩子也会有很大的影响,那该怎么办?这里边有很多不同的层次,比如说这个大喊大叫已经牵扯到了虐待的这个层面,那么你要寻求社会组织的帮助或者去报警。有的,因为有人会虐待自己的孩子,你要报警去帮助孩子。

还有就是你要跟那些喜欢吼叫的人沟通,然后让他们要知道吼叫的问题所在。把我们所讲的这些方法全部都告诉他,甚至跟他们签订一个协议。跟爷爷奶奶签订一个协议,说不能够吼叫。我们不太建议大家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因为确实老人的体力跟不上。他有时候就会要么就溺爱、放纵,要么就吼叫,因为他精力不够了。但是我知道很多中国家庭没办法,他条件所限,必须得这样。

那么我就建议其实让老人家学习一下,让老人家也能够听一听我们讲的书,你不是入会了吗?你把这个书放出来给他们听一听,真的会改变。我见过很多老人家改变的,这是没问题的。所以当老人掌握了很多的育儿的知识方法之后,他也会变得跟过去不一样。而且人们都喜欢跟孩子能够产生一个良好的互动。

所以当你们家有人这样的状况出现的时候,要介入。不能袖手旁观,要解决它。还包括有的家里边有特殊儿童,就比如说这些孩子天生他有那种比如说智力的障碍或者沟通的障碍等等。就disorder而不是disease,这种孩子那的确会让家长更加的疲劳一些,但是你要知道越是对这样的孩子,越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否则的话会更无助于他的康复和他的突破自己的障碍。

在最后,这个书的那个标题我特别喜欢,他说世界的和平始于家庭。世界的和平始于家庭,各位你想想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恐怖分子愿意去杀人?你能够想象那些恐怖分子小时候是怎么长大的吗?他们活在一个每天宣扬着仇恨的家庭,他们活在一个每天大家就是互相欺压、打仗、暴力,靠暴力来获得优势的这么一个家庭。那他长大之后,他肯定就会仇恨这个社会,并且崇尚暴力。

我们每个人努力地把自己的家庭做得更好,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的和平。所以你的一吼一叫和这个世界和平都是相关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尽快地学会做一个不吼不叫也能够让孩子跟你平静合作的良好父母。谢谢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