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之殇与演化之路——读《枪炮、病菌与钢铁》
2016年末,唐世平老师在讲座中推荐了《枪炮、病菌和钢铁》一书,他觉得这是一本人人都应该拜读的好书,后来偶然看见芒格也推荐过,所以潜意识地加深了我阅读的兴趣。往谷歌学术一搜,本书的引用率超过一万次,所以,看到文章的朋友,真心建议你找来读一读。
一、《枪炮、病菌与钢铁》讲了什么?
本书的撰写来自一个新几内亚人土人耶利对生物学家戴蒙德的提问,他说“为什么你们白人制造了那么多的货物并将它们运到新几内亚来,而我们黑人却几乎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货物呢?”这个问题就像有一天你为人父母之时,你的孩子问“为什么他们的爸爸妈妈能住在豪华别墅,而我们一家却要挤在70平米的房子,你们还要把每个月的工资拿去还房贷?”孩子可能要长大些,才问得出这样的问题,而你总不能只给出:他们有钱,我们没钱的回答吧。这样未免太赤裸裸了,但这就是生活的现实。也如同耶利遇到的现实,因为他的国家造不出面包和大炮来。原谅我做这样一个简单的类比。
我们继续说这本书。由耶利的问题展开,作者一书探讨的是关于现代世界的差异问题。或者将耶利的问题换一种方式来问,即:为什么当今世界财富和权力的分配会是这个样子,而不是以某种别的方式?例如,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非洲人和澳大利亚土著杀害、征服或消灭欧洲人和亚洲人呢?由此,我接着我上面提出了的问题,更近一步提出我写这篇文章的核心问题:为什么在这个现代社会,住得起别墅,取得人生成就的不是你?所以,相比耶利关于现代世界的差异问题,我问的是个人在现代社会的差异问题。讲述了作者的观点后,我会继续讨论我的观点。
该书作者是个生物学家,然而读过本书,你会觉得更似一本人类学说。关于当今世界差异的回答,作者给出的不是大家传统上被灌输的那一套答案,诸如,西方有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慢慢有了大冒险。中国在这些历史巨变的时候,闭关自守、夜郎自大,最后落伍了。这样的回答,回应的是过去500年的历史。但是我们如果真的想搞清楚中国落伍的问题,那么肯定不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对比,背后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超过了器物层次的考虑。如果让我再继续深入,我可能思考到亨廷顿的观点,是几千年发展起来的不同文明进行了不同的历史选择,并从而导致今天世界各文明国家的冲突和差异发展。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可以追溯到3000至5000年前。但是人类的历史显然不止5000年,还有没有更深次的原因呢?也就是5000年之前的超越文明的终极因素,决定了之前作者所提出来的那些问题,显然是有的。
好了,我们再回到作者的观点吧。
本书的主要结论是:
不同社会之所以在不同大陆得到发展,原因在于大陆环境的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过去一万年间的主要历史进程是:拥有枪炮、病菌和钢铁,或是拥有较早的技术和军事优势的人类群体,以牺牲其他群体为代价进行扩张,直到后者被取代或者大家都开始分享这些新优势。
这就是作者关于耶利问题的终极回答。
二、《枪炮、病菌与钢铁》下的个人之殇
我认可并笃信作者的这个观点,因为他一句话把问题讲清楚了。但回到我提出的问题即个人在现代社会的差异问题,并要是要得到我的答案。我又不得不把这句话改编和重新演绎一下:
人与人之间发展的差异,不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生理差异,而在于所成长的环境使然。过去的历史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简明的道理:那些拥有物质、技术优势的人,总是以牺牲其他人为代价进行扩张,直到后者无法被剥削殆尽或者大家开始分享这些社会创造出来的蛋糕和生产资料。剥削是一种赤裸裸的现实主义,分享则带有了自由主义的色彩。然而实际上,对于国家的扩张和个人的奋斗来说,这两种主义都是同时存在的,因为柔和在一起更具解释力。
在我看来,戴蒙德的这本书其实是回应了另外两本伟大的著作《物种起源》和《自私的基因》,但是解释目前这种现状的不只是基因,更多是自然选择。
什么是“自然选择”呢?大家不要太主观的去理解,也不要简单地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来诠释。达尔文所说的“自然选择”指的是一个物种的某些个体在自然条件下比同一物种中与之竞争的个体可以生存得更好与(或)繁殖得更成功。实际上,是差别生存状况和繁殖状况的自然过程做出了这种选择。如果条件改变了,不同种类的个体有可能生存或繁殖得更好,从而被“自然选择”,其结果就是这个种群经历了演化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物种其实是有的选择的,特别是在他还没那么强,还没适合世界的时候。明白“自然选择”的道理,对你我一生的发展都将极其受用。
因为,人其实也是这样一个物种,如何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在这里是有一个比较的,因为有好就有不好。如何对比,自然就是将你的生存状态与同类做比较。比较的标准和方式有很多,但一般都是借助物质来度量人们的生存状态,起码在你还没实现物质自由的时期,这个标准总是最适用的。实际上,每个人的差别生存状况和繁殖状况的自然过程做出了这种选择,即构成了现在以及未来的你。如果作为个体的你的生存或者生活条件改观了。那么你就很可能生存或者繁殖得更好,从而重新被“自然选择”,你最后的结果,就是与你之前的那种结果相比,作为个体的你就经历了生命的演化。而如果是某个群体或者人种经历了这种演化,那么他们确实被重新选择了。因此,这群人又会按照“以那些拥有物质、技术优势的人,总是以牺牲其他人为代价进行扩张,直到后者无法被剥削殆尽或者大家开始分享这些社会创造出来的新优势。”这种方式淘汰掉其他人,或者在它们之上,继续生存下去。
这种残酷又现实的论调下,是不是就意味着,在一个人既没有物质基础又没有创造财富的生产资料(包括技术等)的前提下,不追求这些东西就没事儿呢?不是的,作为人类进化历程中的一个生命,这是你无法逃避的选择,即你都得为了这些东西,为了社会前进的车轮而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只是到了你使命完成之时,你最终能分到多少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愿,不论被动还是主动,采取何种方式,但目的地总是相似的。
因此,明白这些之后,要做的是开启心智,并努力去追求这些东西。精神的,最终也会转化为物质的,物质的会累计更多。达到目的,可以是多线操作,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你需要尽量多掌握些技能,使个体有限的时间效用最大化,也即达到了社会要求的价值。
然而,最大的成功,毕竟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而这些人取得成功的时间差异也很大,成功者之间的竞争依然很激烈。从长远和一定的时空范围来看,最后,有些人是取得了成功,但是他们没有继而取得更新、更大的进展,也免不了终将被再次淘汰的概率。政界、商界中的案例不胜枚举。这就成了绝大多数人一生无法避免之殇。
三、《枪炮、病菌与钢铁》下的个人演化之路
不要灰心,这只是我理解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都需要奋斗,只是我希望多一份对奋斗的理解,或许能使我们走得更远。只有奋斗才会盼来运气的改变,从而有可能改变你的出身。
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里的第一句话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得到幸福,婚姻必须在许多不同方面都是成功的:两性的吸引、对金钱的共识、对孩子的管教、宗教信仰、三亲六眷,以及其他重大问题。在这所有基本方面只要有一个方面出了问题,就可使婚姻毁掉,即使这婚姻中其他必要的幸福因素一样不少。这个原则推而广之,可以用来了解婚姻以外的生活的其他许多方面。
过去,对于成功,我们往往是寻求容易的、单一因素的解释,所以“成功学”和“鸡汤”正中下怀,但又泛滥不止。但那些东西强调的因素太少,而且让你误以为成功真的就那么简单。当你被割韭菜的同时,其实是实现了别人的成功。不知道你意识到了没有。
因此,对于大多数重大的事情来说,成功实际上需要避免许多个别的可能的失败原因。这也是芒格《穷查理宝典》一书的真谛:寻找并实现lollapalooza效应。
如果还需要解释,我借用知乎上的一个问题来回答可能更形象:为什么很多人辛劳一生,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
Z者说一个人的命运,既要靠自我的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当所有人都在引用这句话时,却永远也领悟不到Z者背后没有说的话。
除了历史的进程还要考虑:
路线的选择,
学习的好坏,
人品的高低,
身材的胖瘦,
脸长的美丑,
家庭的背景,
对象的有无,
婚姻的质量,
面试的表现,
公司的远近,
工资的水平,
领导的看法,
同事的关系,
对手的策略,
晋升的空间,
眼界的范围,
时局的分析,
意外的状况
……
人一辈子是由数不胜数的变量组成的。
辛劳一生只是变量之一。
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建议你不要停止奋斗。
毕竟,生命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明白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只有奋斗,让你准备充足,才不会错失好运,才能改变出身,完成个体生命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