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教师应该怎样做?
昨天看过吴松超老师的最后一条建议《面向未来,不让自己像个机器》,心中有颇多的感慨,今天又把这最后一节看了一遍。
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工智能大行其道,智能化教学开始逐步地进入学校、班级,有些发达城市的孩子们上课已经全员开始使用平板了。疫情开始以来,线上教学也开始频频发生,一些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学课件、教学手段与方法开始共享。我们这儿的农村学校也开始使用非常先进的电教设备进行教学活动。我记得去年我就和同事们讨论过,这样发展下去,那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是不是就不需要老师来教了?老师能够做些什么?我们的职业生涯能够远吗?同事还说,没这么快的事。
看到吴松超老师的这篇文章,我头脑中一下就想起了当时我们讨论的情景。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后,学校的形态肯定会发生大的变化,课堂绝对不会是今天的样子,知识的载体与传播途径会更加多样化,学生学习也会走向个性化,教师所要承担的工作或者角色也将巨变,如学生学习效果检测等与知识学习有关的很大一部分职能一定会由人工智能教学辅助设施承担。
面对未来的教育,我们教师要重视什么呢?吴老师在文章中给我们指出了方向。
第一,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培养。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教师都是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专业人员,不能停止学习是职业特点。现在教师学习的聚焦点在于学习掌握网络信息技术,钻研学科内容以及不断拓展学科边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
第二,整合学习资源的能力。教师经过不断学习、思考、锤炼出来的专业能力集中体现在“课程能力”上。未来,选择课程,就是选择教师。
第三,未来将凸显教师的几个身份角色:分享者、激励者、陪伴者。现在新的技术、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能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主性匮乏、习惯不佳等问题,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励与引导学生去体悟学习的乐趣,树立人生目标,增强学习自主性,学会自我调整……是教师特别重要的一个使命,也是教师需要投入情感和智慧的工作。教师要有意识的学习、积累,做学生的学习导师、人生导师。
面对未来,教师要有重新定义自己职业的意识,因为“价值”决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