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897)九江白鹿洞书院
书院是我国古人进行思想、学术交流的场所,它最早出现在唐朝,此后历朝历代都曾涌现出灿若繁星的大量书院,其中的应天、岳麓、白鹿洞和嵩阳被誉为中国“四大书院”,而白鹿洞书院位居首位,原因有三。
一是历史悠久。唐贞元年间,学子李渤隐居在庐山五老峰南麓读书,他喜好养鹿,常带宠物白鹿出行,人称“白鹿先生”。李渤考取功名后,于九江一带任职,便在曾经用功学习的地方建宅修院,供文人雅士品茗论道之用,由于这里四面环山,形如洞底,所以得名白鹿洞。此时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光景,为国内首批书院之一。
二是名人荟萃。无数鸿儒大家与白鹿洞书院有过交集,像周敦颐、朱熹、陆九渊、李梦阳、王阳明、利玛窦等,他们或在此任职,或游学于斯,而尤以思想家朱熹的贡献最大。朱子力主重修白鹿洞书院,并亲任“洞长”,还制定了我国最早的学规,里面强调: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正其义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三是典故颇多。唐末诗人王贞白在白鹿洞书院进修时,做《白鹿洞》诗二首,其一是:“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后被无数名人借用,“一寸光阴一寸金”遂成惜时名言。明嘉靖时期,当地知府认为白鹿洞无洞,名不副实,便在山岩上开凿出石洞,又置一石鹿,后来其不知所踪。1982年,重修书院时,在礼圣殿地下2米处找到石鹿,复归原位,“瑞鹿照洞”一时传为佳话。
现在,白鹿洞书院仍在发挥学术交流的重要作用,时常举办国学研讨会,其也是一处游览胜地。内有御书阁、明伦堂、白鹿洞、礼圣殿、丹桂亭以及思贤台等建筑,还饲养了几只白鹿。许多家长携子带女来此朝拜,静坐于明伦堂的课桌之后,聆听工作人员细解“学规”,恍若置身课堂,涓涓儒学沁入心田。而亲子最不能错过的便是瞻仰白鹿洞,向白鹿像行礼,祈愿子女金榜题名学业有成。
然而,现代人的功利思想早与朱熹“不谋其利”“不计其功”的初衷大相径庭了。古人治学在修心,可现在的人们更多的是为谋生而蝇营狗苟。是国学没落了,还是今人变势利了?或许根由在于生活压力山大,世人无暇修身平天下,唯有在苟且中偷生。人们无法梦圆现世,只好到白鹿洞书院献上一份憧憬,也实不为过。但愿世风不再内卷,但愿莘莘学子能够博学、慎思、 笃行,让白鹿成为每个人心目中的瑞兽。
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