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杂文随笔精选录

读书:庄严佛土,则非庄严

2020-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谷意

大雨过后,天气凉爽下来。早上忙其它事,未去市场买菜,午餐如何下锅呢?冰箱里有老家的豆腐,储物柜还有些晒干老萝卜,就煮锅地瓜粥吧,再配上煎豆腐、蒜苗拌碎老萝卜干,有色有味,清淡爽口,去油脂也降火,给饭后铺垫一个短暂的不火不燥的午休。

我相信自己做的菜味道坏不到哪去,除了咸淡有时因个人口味感觉的重了或轻了,色香味方面自觉离厨师尽一步之遥。自己并未正儿八经地培训过厨艺,顶多就是读过几本做菜的书,另外就是以前应酬多品尝过其它菜品,所以,有时遇见以前没做过的食材,自由稍加琢磨,竞也无师自通地做出可口的菜肴。我有时反问自己,是自己聪明吗?可明明自己的智商并不高,常给人笨手笨脚的印象,那么,没有实践过的食材又说这么凭空做出菜肴呢?

随着做菜次数的增多,我有所悟,所谓的会做菜,主要是对各种食材的理解。每种食材都有其酸甜苦辣性,每种性状又是相生相克的,只要遵循让食材如何相生相克并处于和谐状态,外加火候的拿捏、调料的增减,就可以做出各色的菜肴菜。因此,菜肴各异是表象,食材性状和谐相成是每道好菜的不二法门,这个法门虽然无形,却是外延的,有无数对应的具体,可一但具体所指了,法门就沦为特定的对象,其准则就不一定适用其它食材的菜肴。我想,是不是可以由此去理解佛教由智慧而来的不可落于相日常俗事的美妙呢?

笛卡尔很有意思,坚持认为人类本体是二元构成的,每个人身上必然包括肉体与精神,肉体是广延的,包括大小、颜色、形状、变化等等可直观的,精神则是思维的,如知道、理解、分析、思考等等无法直观的。精神虽然不可直观,但笛卡尔肯定精神也是一种事物,借助在当时的科学技术知识,他推理出精神就位于人脑的松果腺内,但这样一来,就把自己的观点陷入不可解中,借用佛教话语,精神假如有了位置相,就等同于肉体色相。问题来了,精神的色香味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回答上了,就不是精神而是物质了。

语言是思想的边界,只要可以被语言表达出来的,所表达出来的内容,一定超越不过原来想表达出来的思想的边界,语言永远都只能在思想边界内的,其它艺术品或生活行为,难道不正如此吗?佛,一边回答须菩提的问题,一边开示须菩提不落于相,也就是开示众生,相是众生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能无限靠近觉悟。

附:《金刚经,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 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 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 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 ?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