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短取败

2019-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长桅云帆

近日,读了一篇关于关羽、张飞失败的文章。三国志作者陈寿说:“羽刚而 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关羽“骄于士大夫”,即瞧不起知识分子形的中高级领导(主要指关羽的下属)。那么中高级领导就会心生不满,不会主动配合关羽。在关羽北拒曹兵,东吴的吕蒙兵临城下时,不战而降,使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被擒,被杀。张飞常“无故鞭挞士卒”,下属在完不成任务,可能被杀时,铤而走险,砍下了张飞的脑袋。

关羽瞧不起下属,张飞更是鞭挞下属,寒了下属的心,在危急时刻,不是上下同心,共度难关,而是投降、背叛。因此,陈寿说他们“以短取败”。

项羽也是“以短取败”。项羽是反秦起义的主力军,最强大,推翻秦朝后分封各路诸侯,“政由羽出”。但最后被刘邦打败。

刘邦待人傲慢,好骂人。项羽“恭敬爱人”,有人生病还嘘寒问暖。那么为什么恰恰相反,刘邦胜,项羽败呢?

刘邦胜利后和下属讨论,找出原因,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讨论的结果是刘邦会用人,而项羽不会用人。刘邦信任下属,在利益分配上公平公正,充分调动了下属的积极性。而项羽则不信任下属,“奋其私智(司马迁语)”,只相信自己,用人唯亲,利益分配不公平,以致人才流失。代表人物是韩信和陈平,韩信一代军神,后人称为“兵仙”,最后项羽就是被韩信“十面埋伏”包围在垓下,迫使项羽自杀。陈平,顶级参谋,可以说张良第二,反间计策反了项羽的很多下属,使者的一顿饭让项羽疑心,逼走了唯一的金牌参谋范增。

以短取败,以短取败——或者,所有的失败都是以短取败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