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 STRUCTURE

python数据结构教程 Day10

2020-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XaviSong

本节重点:

  1. 散列
  2. 散列函数
  3. 完美散列函数
  4. hashlib
  5. 散列函数设计
  6. 冲突解决方案

一、散列

能够使得查找的次数降低到常数级别,我们对数据项所处的位置就必须有更多的先验知识。如果我们事先能知道要找的数据项应该出现在数据集中的什么位置,就可以直接到那个位置看看数据项是否存在即可,由数据项的值来确定其存放位置

散列表(哈希表)

是一 种数据集,其中数据项的存储方式尤其有利于将来快速的查找定位。散列表中的每一个存储位置,称为槽(slot),可以用来保存数据项,每个槽有一个唯一的名称。

在插入数据项之前,每个槽的值都是 None,表示空槽。

二、散列函数

实现从数据项到存储槽名称的转换的,称为散列函数(hash function),示例中散列函数接受数据项作为参数,返回整数值0~10,表示数据项存储的槽号(名称)。

示例:

数据项:54,26,93,17,77,31

散列函数1:求余数

将数据项除以散列表的大小,得到的余数作为槽号。实际上“求余数”方法会以不同形式出现在所有 散列函数里,因为散列函数返回的槽号必须在散列表大小范围之内,所以一般会对散列表大小求余。

公式:h(item)= item % 11,计算出对应结果为10,4,5,6,0,9

当6个数据项插入后,占据了散列表 11个槽中的6个。槽被数据项占据的比例称为散列表的“负载因子” ,这里负载因子为6/11。

要查找某个数据项是否存在于表中,我们只需要使用同一个散列函数,对查找项进行计算,测试下返回的槽号所对应的槽中是否有数据项即可,实现了O(1)时间复杂度的查找算法。

缺陷:

假如还要保存44,h(44)=0,它跟77被分配到同一个0#槽中,这种情况称为“冲突collision

三、完美散列函数

定义:

给定一组数据项,如果一个散列函数能把 每个数据项映射到不同的槽中,那么这个散列函数就可以称为“完美散列函数”。如果数据固定,总是可以想办法设计出完美散列函数,但如果数据项经常性的变动,很难有一个系统性的方法来设计对应的完美散列函数,一般是如果出现了冲突,再解决冲突。

获得完美散列函数数的一种方法是扩大散列表的容量,大到所有可能出现的数据项都能够占据不同的槽。但是这种方式如果数据项很大时,空间开销太高。退而求其次,一般我们找到一个较好的散列函数即可。冲突最少(近似完美)、计算难度低(额外开销小)、充分分散数据项(节约空间)

运用完美散列函数能够对任何不同的数据生成不同的散列值,如果把散列值当作数据的“指纹”或者“摘要” ,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在数据的一致性校验上。设计巧妙的“准完美”散列函数能在实用范围 内做到这一点,满足压缩性、易计算性、抗修改性、抗冲突性四个原则。

应用:MD5、SHA1、SHA2,用于数据的一致性校验较多,如彩票投注应用、文件内容、网络文件完整与否、加密形式保存密码。

四、hashlib

Python自带MD5和SHA系列的散列函数 库:hashlib。

>>>import hashlib
>>>hashlib.md5("hello world").hexdigest()
'fc3ff98e8c6a0d3087d515c0473f8677'

可以使用update方法对任意长度的数据进行分部分计算,解决数据内存不足的问题。

m = hashlib.md5()
m.update("hello world!")
m.update("this is part 2")

五、散列函数设计

1、折叠法:

将数据项按照位数分为若干段,再将几段数字相加,最后对散列表大小求余,得到散列值,有时可能加入隔数反转等微调操作。

示例:
例如,对电话号码62767255
可以两位两位分为4段(62、76、72、55)
相加(62+76+72+55=265)
散列表包括11个槽,那么就是265%11=1
所以h(62767255)=1
隔数反转:
比如(62、76、72、55)隔数反转为(62、67
、72、55)
再累加(62+67+72+55=256)
对11求余(256%11=3),所以h'(62767255)=3
2、平方取中法:

首先将数据项做平方运算,然后取平方数的中间两位,再对散列表的大小求余。

示例:
例如,对44进行散列
首先44*44=1936
然后取中间的93
对散列表大小11求余,93%11=5
3、非数项:

ASCII码转换数字后累加对散列表求余,该方法对变位词得到的散列值相同,考虑在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权重。

示例:
如cat,ord('c')==99, ord('a')==96,
ord('t')==116

再将这些整数累加,对散列表大小求余

当然,这样的散列函数对所有的变位词都返回相同的散列值,如eat与tea。为了防止这一点,可以将字符串所在的位置作为权重因子,乘以ord值。

坚持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散列函数不能成为存储过程和查找过程的计算负担。如果散列函数设计太过复杂,去花费大量的计算资源计算槽号,可能还不如简单地进行顺序查找或者二分查找,失去了散列本身的意义。

六、冲突解决方案

如果两个数据项被散列映射到同一个槽, 需要一个系统化的方法在散列表中保存第二个数据项,这个过程称为“解决冲突”。

散列函数中冲突的解决方案:
1、开放定址(寻找空槽、又称再散列)

1)线性探测(逐个槽寻找)

我们把44、55、20逐个插入到散列表中
h(44)=0,但发现0#槽已被77占据,向后找到第一个空槽1#,保存
h(55)=0,同样0#槽已经被占据,向后找到第一个空槽2#,保存
h(20)== 9,发现9#槽已经被31占据了,向后,再从头开始找到3#槽保存

缺点:如果同一个槽冲突的数据项较多的话,这些数据项就会在槽附近聚集起来,从而连锁式影响其它数据项的插入。

2)跳跃式探测:

newhashvalue = rehash(oldhashvalue)
对于线性探测来说,rehash(pos)= (pos+ 1)%sizeoftable
“+3”的跳跃式探测则是:rehash(pos)=(pos+ 3)% sizeoftable
跳跃式探测的再散列通式是:rehash(pos)=(pos+skip)% sizeoftable

跳跃式探测的再散列通式是:rehash(pos)=(pos+skip)% sizeoftable。跳跃式探测中,需要注意的是skip的取值,不能被散列表大小整除,否则会产生周期,造成很多空槽永远无法探测到一个技巧是,把散列表的大小设为素数,如例子中的11。

3)二次探测

基于跳跃式探测,不再固定skip的值,而是逐步增加skip值,如1、3、5、7、9。这样槽号就会是原散列值以平方数增加:h, h+1, h+4, h+9, h+16...

2、数据项链

将容纳单个数据项的槽扩展为容纳数据项集合(或者对数据项链表的引用),查找数据项时则需要查找同一个槽中的整个集合,当然,随着散列冲突的增加,对数据项的查找时间也会相应增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