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作文之法:感叹!设疑!

2024-06-1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黄杨树

张九成在《修辞鉴衡》卷二引《横浦日新》中说:“欧公文粹如金玉,东坡文浩如河汉,盛矣哉!”又云:“人言欧公《五代史》其间议论多感叹,又多设疑,盖感叹则动人,设疑则意广,此作文之法也。”

张九成,南宋理学家,以心学为核心,心性与事功相结合的思想,对南宋哲学产生深远的影响。著有《孟子传》,创建了横浦学派。

张九成为安定学派胡瑗、濂溪学派周敦颐的三传弟子、二程再传门人,师事于“免山学派”杨时。九成自幼聪慧,八岁即能默诵《六经》,从学于杨时。同舍生“更相惊服而师尊之”。绍兴二年(1132)登进士第一。后辞官回家,学者闻风而至,“执贽门下”,虚心请教。九成与喻樗、张浚、姚述尧、叶先觉、施德操等为友,互相切磋学艺。又与禅师宗果为莫逆交,多接受其佛学思想。因形成以二程、杨时“理学”思想为主,又杂入大量佛学思想的学派。

横浦学派继承二程和杨时思想,学术思想大端仍源程门理学。他们特别重视《六经》。认为,《六经》与圣人合,非圣人合《六经》也。《六经》即圣人之心,随其所用,皆切家理。又主张,看《六经》须充精求《论语》和《孟子》,入便自有味。于平淡处得味,方可以入道。他们认为,“道非虚无也,曰因而已男。以虚无为道,足以亡国;以日用为道,则尧舜三代之勋业也。”
在“日用”之中,尤其提倡“为善”,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即善也。
要做到“善”,必须注重“慎独”等修养功夫,认为“一念之善,则天神、地祗、祥风,和气皆在于此;一念之,则妖星、厉鬼、凶荒、札瘥皆在于此,是以君子慎其独”。还提出,为善要真心实意,不能图虚名。为善而好名,乃是大患,若能涵养,消除其好名之心,方是为善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