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惊蛰龙抬头

2020-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鼎尚CULTURE

       雨水节过及(1)半个月了。今天是3月5号——惊蛰(有些年份是3月6号),古称“启蛰”,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也是状块(2)写的。但是,《新唐书》、《旧唐书》又搞成了先惊蛰后雨水,从《宋史》开始,才雨水在先、惊蛰在后一直用到今天。这是由于春天的这块时候的气候,状也及得浪也及得(3),就像世道人心一样,不孃(4)能整得来水清理白(5)的。

       在这块时节,随到雨水、气温的变化,偶尔间会打雷,入藏(zàng)(6)的虫虫(7)、梭二爷(8)些开始出洞(9)了,古人认为是天上的春雷惊醒了冬眠的动物,所以把这块节气叫“惊蛰”,也有了借这块雷神拷(10)天鼓的时机来蒙鼓皮的习俗,正如《周礼·冬官考工记》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其实,真正使藏伏动物醒来的是变暖的气候,而不是轰隆隆的打雷声。

       惊蛰节的民间习俗还有咒雀、驱虫、打小人这些,只是我们遮(儿)(11)不时兴(12)罢了。惊蛰这天,有些榻榻(13)的娃娃儿(14)要围到自家个(儿)(15)的田地走一圈,边走边念:“金嘴雀,银嘴雀,我今天,来咒过,吃我的谷子烂嘴壳。”说是状块咒过后,庄稼些成熟后鸟雀就不敢来啄谷物些吃了。有些榻榻还要在门槛外先(16)撒石灰,墙角垴头(17)熏艾叶,预防蚊虫革蚤(18)和蛇、鼠。还有一些榻榻呢是通过炒板栗、豆子、玉麦子(19)或者烙煎饼这些做法来表示炒虫、驱虫。这种在惊蛰日用药物香味来驱散蚊虫、霉味的做法又慢慢变成了拍打对头人(用纸做成)和驱赶霉运求吉祥的“打小人”习俗。

       惊蛰期间的龙抬头传统习俗在我们川西一方是有的。“二月二”是上古时期从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中产生、发展而形成的“龙抬头”节。一到这天,大人娃娃往往都要及剃块头、理个发,有些人留都要把头发留到这天及理,寓意“龙抬头”行大运。在这一天,妇女伙(20)是不能动针线的,不然会伤了“龙睛”;也不能到井头及担水,以免触动了“龙头”。北方在吃食上还有那关几(21)的讲究,啥子吃面条、水饺、春饼这些,而且都要加上一个“龙”字,比如吃面条叫吃“龙须”,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米饭叫吃“龙子”。但我们川西这块榻榻好像不讲这些,只听说过有人家要在二月二这天吃猪脑壳肉,想当“龙头大哥”的。还有,邛崃尤其是牟礼那一转(22),栽桑养蚕历来就很港伙(23),也就有了一块跟农事相关的习俗(活路):抱(24)蚕子。每年惊蛰节到了以后,就开始把头年蚕子生下的蛋(25)(要在低温下保存,温度高了抱出的蚕宝宝没得桑叶吃就会饿死)拿来放到贴身的棉袄或热烘(26)的铺盖里头抱起,过了15—30天,蚕宝宝就抱出了,黑黢黢的像蚂蚁子(27),叫蚁蚕。这合(儿)(28)新鲜的桑叶刚好出来,蚁蚕吃着鲜嫩的桑叶再慢慢长大、吐丝。

        而南方的整法跟北方又不一样,兴祭社——土地神古称“社”、“社神”、“土神”或“福德正神”,客家人叫“土地伯公”,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的神。每年二月二“龙抬头”节这天,都要用三牲祭品、香烛纸钱等去土地庙祭供,祈求土地神保佑安居乐业。而且,南方又有做“牙”的习俗,“二月二”正好是“头牙”,所以,浙江、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在这一天的祭社实际上也是求土地神庇佑的“做牙”习俗。

       北方在惊蛰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吃梨(儿)。传说明代洪武年间上党长子县的渠氏靠贩梨贩麻发财后搬到祁县定居了下来。一直到清代雍正年间,渠氏的十四代孙渠百川要走西口做生意,那天正好是惊蛰,他们老汉(儿)(29)拿出两块梨(儿)喊他吃:“祖上靠贩梨(儿)创下家业定居祁县,今天惊蛰你要走西口了,吃梨(儿)是让你不要忘本,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一直记到这块教导,果然发财大富开了“长源厚”商号。后来离家创业的人也就兴起了吃梨(儿)的风气,之后,惊蛰吃梨(儿)又有了“努力(梨)荣祖”的含义。我们这块榻榻虽然没得惊蛰吃梨(儿)的传统,但创新创业的这种精神那是千万不能丢的,尤其是要大胆打破传统观念、传统思维,敢于走出邛崃、走出家乡,努力(梨)成就一番事业。还有呢,这惊蛰吃梨(儿)也有养生作用,因为这块季节气候干燥,容易外感咳嗽,梨(儿)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可以益脾利水,平和五脏,增强身体对邪气的抵抗力。

       今天个(儿)是惊蛰节,再忙都标(30)忘了及削个一两块梨(儿)来吃哈(31)。我也刚刚吃了块梨(儿),正好结束这篇文字,开启一年大吉。

注释:(1)过及:过去。及即去。(2)状块:这样。状即这;块即个。(3)状也及得浪也及得:这样也说得过,那样也说得过。浪即那、那样。(4)孃:怎么。(5)水清理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意思。(6)入藏:冬眠。(7)虫虫:指蚊虫一类的东西。(8)梭二爷:蛇。(9)出洞:指蛇等冬眠的动物外出活动。(10)拷:敲。(11)遮(儿):这里。(12)时兴:流行的意思。(13)榻榻:地方。(14)娃娃儿:小孩子。(15)自家个(儿):自己家、自己。“个儿”为语气助词。(16)外先:外面、外头。(17)墙角垴头:墙角旮旮。(18)革蚤:跳蚤。(19)玉麦子:玉麦、玉米。(20)伙:们。(21)那关几:那么多。(22)一转:一带,周边的意思。(23)港伙:兴盛、发达的意思。(24)抱:孵,孵化。(25)蛋:卵。(26)热烘:指温暖。(27)蚂蚁子:蚂蚁。(28)这合(儿):这时候。(29)他们老汉(儿):他父亲。老汉(儿),老年男子,这里指父亲。(30)标:不要。(31)哈:语气词。

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鼎尚者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