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分析 (1)
我们之前把小说涉及的12个元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阅读小说就是对12个元素进行分析。有的元素没有列入小说元素里,比如环境,线索,等等。我们会用三次课来讲应该如何去分析解读一篇小说。徐则臣的小说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很棒的,有的也是正常的水平,我们并不用对每一篇作品进行分析。选择《露天电影》,因为比较有意思,可借鉴。
假设我们今天是第二次阅读,应该先对标题进行解读。第一次读,觉得这标题还不错,读完之后再分析,就会发现标题很有意思。首先,它起到一个线索的作用,接通了过去和现在,不过,对于未来并没有进行暗示。第二,作为一个身份。秦山原是放映员,代表一种文化的象征,知识分子身份的象征。第三,露天电影是一块幕布,具有故事的张力,还带有审判的意味。如果从启蒙人向农村人进行启蒙的角度看,它裹挟着对农村女性的伤害,这就使作品有了审判的意蕴。所以,标题的内涵还是很丰富的。
再如,徐则臣另一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也有类似意境在里面,和《露天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小说《跑步中关村》也一样,中关村属于区域的某个地方,代表某种隐晦的含义。徐则臣对标题的打磨充满了诗意,进行式题目有动感在里面。
接下来我们分析从局部细节着手进行品味。
开头。“车子正跑着,顿了一下,又憋熄了。”小说的开头提速,有转折感,给全文定了基调。小说在开头进行提速,有利于抓住读者。叙事以后,进行故事的细节描述,描述停车后的情景。在这里,用司机的粗鲁言语陪衬秦山原的人物性格。人物的语言也不是随意安排的。我们想表达自己观点时,可以通过人物去说,说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让人物从一个场景到目的地?这是需要设计的。我们要让人物有波折感,才吸引人。秦山原本来要去海陵,但中途下车了,去了扎下。扎下是一个被主人翁遗忘的地方,所以要停车才想起来,这样就符合人物的性格。开头这些描写是让人物命运在这里转折。如果写的内容在小说里起到的作用不明显,这个内容就不是必要的。
塑造人物形象,要注意异质性。撒尿的这段描写,作者用了全知视角到人物视角的转换这种写法。这种写法好像长镜头变成特写,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在这里的描写,作者把低俗当成伟大进行铺陈,具有反讽的意味,这是现代小说的特征之一。品味撒尿过程,有某种性的暗示在里面。司机喊他快一点,秦山原却偏偏慢慢来,这里用了迟滞的写法。
简单概括,小说开头就是描写秦山原要去海陵,但是中途下车去了扎下。
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去解读《如果大雪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