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沟通从看到对方情绪开始
前天听一个妈妈说,上高中的儿子已经有好几天不理他了。
儿子和同学闹矛盾,情绪有点低落,妈妈劝他,“马上要高考了,有啥不开心的,现在要以学习为重。”接着用手机给儿子转了几个搞笑小视频:“儿子,给你看几个小视频,可有意思了,哈哈哈。”结果孩子好几天不理她。
孩子不开心时,妈妈不仅看不到孩子的不开心,而且自己还嘻嘻哈哈,结果惹得孩子更不开心了。
我也有过类似情况,有一天我和女儿聊天,她吐槽说学校宿管太严而且不合理,我说你不犯事儿不就行了。女儿沉默了,我还在继续说教。
后来女儿和我说:老妈,你知道为啥我不愿意和你聊天吗?因为我生气时、难过时你从来不当回事。
女儿的吐槽和沉默我都没看到,只顾自己喋喋不休,搞得她不想和我说太多。
我们和别人沟通时,往往会关注自己的感受和表达,在对方说话时,我们关注的不是对方讲话内容,而是在思考自己接下来要如何表达,无意识中忽略了对方的表达和情绪,这样的聊天,也会越聊越不投机。
看到一个新闻,有一个记者,他总能挖掘出被采访者很多别人采访不到的信息,别人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很简单,我只是做到了认真倾听和观察,和被采访者的状态保持同步而已,比如被采访者的情绪、动作、语速、语调等等,我尽量和他们保持一致。
记者还说起了一件事,他说当时曾经采访过一个爱翘二郎腿的人,当时被采访者翘一会儿腿就放下,放下时表情很不自然,说”不好意思,习惯了。”当被采访者再次翘起了二郎腿时,记者也做了同样的动作,说自己也有这个习惯,只是在公众场合不好意思做出来,这个动作引起了被采访者的好感,接下来的采访很顺利地完成了。
记者的做法和《情商》一书中一个服务员的做法如出一辙。解决了在沟通过程中和无意中会惹恼对方的问题。怎么做的呢?
1、感知他人情绪。
(1)了解情绪知识。情绪包括很多,比如高兴、痛苦、悲伤、忧愁、绝望等等,先了解人类都有哪些情绪,这个在网上能查到相关信息。
(2)了解情绪需求。
一个人处于不同的情绪,他的需求也不一样:比如悲伤的人不希望你去打扰他,开心的人喜欢和你共享开心时光。
而相同的情绪,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与习惯不同,需求也不同。比如同样是痛苦,有的人需要倾诉,而有的人需要独处,有的人需要大吃一顿,有的人茶饭不思。
(3)感知他人需求。感知到他人的情绪,通过他的神情或者动作来判断他的需求,并作出回应。比如和别人愉快地交谈时,他突然沉默了下来,你也可以沉默下来。
2、观察他人动作。
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下意识动作习惯,有的人喜欢手指轻点桌子,边点桌子边说话;有的人在聊天态度谨慎,语速很慢;有的人喜欢托着下巴说话.....在我们对方交流时,如果对观察到这些细微动作,自己也做出类似的动作,会增加对方的好感,达到愉快沟通的目的。
开头例子中的记者,他观察到被采访者翘二郎腿的动作并模仿,引起了对方的好感。
3、调整自己状态。
(1)评估自己状态。
觉察到对方的情绪,观察到对方的动作,看看自己的情绪是什么?评估一下当前的状态和动作,准备怎么做才能和对方达到一致状态?自己适应吗?
(2)调整和对方一致的状态。
在自己接受的范围内,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对方一致,包括表情、语速、语调等等。
以上方法来自《情商》中的片断,片断见下文:
片段来源:《情商》—影响一生的社交商
片段:人际交往成功的秘诀:要与别人情绪一致
R: 当地一家餐馆有位女服务员,大家都喜欢让她来服务。她有种神奇的能力,可以与顾客的情绪和节奏形成默契。如果有愁眉苦脸的顾客坐在角落里喝闷酒,她会非常安静,不去打扰。但是如果有一群同事说说笑笑,开心地吃午餐,地就会变得非常热情、外向。如果碰到带着小孩的年轻妈妈,地会马上变得非常活泼,对这些好动的孩子做鬼脸或者给他们讲笑话。因此,她得到的小费总是最多。
这个能够感知他人情绪的女服务员体现了这样一个原则:与他人情绪一致会取得人际交往的成功。在交流中,双方下意识的动作和习惯一致,交流的效果就会越好,他们彼此的印象也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