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妈妈的第一本食育书》
《给妈妈的第一本食育书》
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只是知道,给孩子做饭很重要,但是将做饭这件事情,上升到教育的高度,其中的重要意义,我还真的是没有意识到。
下面,总结一下我在本书中的收获吧:
收获一:了解了什么是食育。
食育,就是用教育的思维重新设计生活饮食场景,让孩子重新理解自己和食物的关系、了解如何选择食物以及与家人共进一餐的重要意义,进而从中汲取必要的养料和力量,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准备的生活教育。
收获二:对食物有了新的认识。
食物有这样四个重要的属性:
自然属性:食物本身是一个自然生命体,具有自然生命的特征,如季节差异性,地区差异性、种类差异性等。
社会属性:食物寄托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的情感与想象,食物与节日、祭祀、礼仪等文化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科学与艺术属性:烹饪本身就像一个实验,食材本身所具有的丰富色彩与形状,再搭配精美的容器,便可成为一件美好的作品。
生活属性:我们每天的基本生活都无法离开食物。
收获三:和孩子一起做饭就是最好的食育游戏,知道了怎么玩好这场游戏。
书中提供了这些可以借鉴的方法:
1、带孩子多逛菜市场,让菜市场变成孩子的游乐场。还可以在超市里也玩出新花样,还可以看一看,捏一捏,闻一闻,五感全启动。(这里写得有些笼统,具体细节在书里,不剧透了。)
2、让孩子走进厨房。
首先要降低厨房的危险性
第一步:建立厨房动线。(厨房动线,就是在厨房里每一步行动连贯起来的路线。)
第二步:收纳整理。要进行食材的收纳、工具和食器的收纳、调料的收纳。
其次,要了解厨房小规则,简而言之,就是有始有终。
最后,要让孩子循序渐进地进入状态:第一级,厨师助手;第二级,升级当副厨,接触火和电;第三级,培养创造力,当厨房里的主厨。
收获四:知道了要重建餐桌文化,将餐桌变成一个具有家庭文化,充满趣味的“交流中心”。
三步法:
第一步:要和家人共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还可以设计一个小小的就餐仪式。
第二步:聊一些轻松的话题,不谈论任何不愉快的事。
第三步:选择更天然的食材和更赏心悦目的餐具。
收获五:了解了食育的目标。
就是要让孩子做到营养的均衡、身心的发展、自我与社交的平衡,从而带来真正的健康。
其中,培养孩子的择食能力尤为重要。可以借鉴日本的三色法:红色指的是蛋白质类食物,如肉、蛋、豆制品等;黄色指的是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如主食和及淀粉等;绿色指的是纤维素类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收获六:了解了世界各国的食育教育。
例如英国的校园菜园计划、日本的《食育基本法》、意大利的慢食协会、美国的可食校园计划等。
有这么多的收获,可见我之前对这部分内容是非常忽视的。不过“朝闻道,夕死可矣。”任何时候,明白任何道理都不算晚,从今天开始,我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做饭水平,也要有意识地让孩爸和孩子参与进来,创建具有家庭特色的食育模式,给孩子更好的成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