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高敏者》| 内向高敏者的幸福指南

2020-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楚安森

经常会有朋友问我,“我感觉自己比较内向,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变得外向吗?”“我家孩子比较内向,在学校不怎么喜欢和其他小朋友接触,怎么才能让孩子变得合群呢?”

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想要让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变得外向,似乎内向是一种不好的精神状态,好像出现了什么问题都是因为内向的性格造成的,有些内向的人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外向的人差,甚至会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擅长或者不喜欢的事。

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内向的人不如外向的人呢?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本关于内向的书,叫做《内向高敏者》,《内向高敏者》的副标题是《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这是一本针对内向型高敏感人群的幸福生活指南,专门分析内向高敏者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这本书可以让内向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也可以让不是内向高敏者的人学会如何和这类人群相处。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作者西尔维亚·洛肯就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洛肯博士在德国学术交流咨询中心从事过多年培训和研究工作。在工作中她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让她对性格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 2003年的时候洛肯博士开始专门为内向性格者做咨询工作,在此期间,她帮助和陪伴内向者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重新获得自信,过上了自在幸福的生活。

一、内向高敏者的劣势:为什么内向高敏者希望自己变得外向?

在生活中,内向的人不喜欢热闹,不喜欢寒暄,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他们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是给别人一种不合群的感觉。最关键的是内向的人被误会的时候还不太喜欢解释,他们信奉“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愁”的处世态度,就是那种你不问我我一定不说,你问了我我不一定说的交流方式。所以人们也就会将腼腆害羞、不爱说话、不善言辞、不自信、难沟通等词与内向的人联系在一起。

而人们总是称赞外向性格的人,他们自信,善于沟通,热衷表现,会活跃气氛,总是人群中的焦点。人们觉得他们个性活泼、能言善道,愿意积极和别人互动,所以他们总是能给其他人留下不错的印象。在应酬的场合,外向的人也总是能让自己的领导或者家长觉得“拿得出手”。

不得不承认,相比较而言,性格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讨喜,也更受欢迎。人们也喜欢把外向人的性格作为标杆,内向的人也常常被家人和朋友鼓励要变得外向开放,似乎内向变成了一种性格缺陷。特别是父母,他们把孩子的内向性格看成了一种“病”,感觉非得治好不可。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三个内向高敏者遇到的问题:

“我就是没法像别的同事一样推销自己。其他人在老板面前好像总能轻易地表现自己。”

——丽萨,29岁

“皮特是我升职路上的竞争对手,如果我能像他一样擅长演讲就好了!他说话总是那么风趣幽默,我却讨厌站在台上,其实专业上我明明比皮特优秀得多。

——亨利,46岁

“朋友们周末总想出去玩,但是我常常只想窝在沙发里,安静地看书,或者睡个午觉。我是不是早衰了?”

——拉娜,24岁

从这三个内向高敏者反映出的问题当中,我们能够感觉到他们也讨厌自己内向的性格。难道内向的人真的不如外向型的人吗?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外向的人天生优于内向的人,其实不然,内向高敏者不差于也不优于外向者。

内向和外向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呢?关于这个问题,《心理类型》这本书提到过。

内向型的人:他们通过独处获取能量,参加聚会后感觉疲惫,融入新环境较慢,交好的朋友不多,大多数时候比较安静,假期更喜欢待在家里。

外向型的人:融入新环境很快,认为大多数人都是朋友,喜欢冒险,热衷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独处久了会觉得无聊,他们从外部的刺激和反馈中恢复能量。

我们从中得知,原来是因为内向和外向的人获得能量的来源不同。外向的人注意外部世界,喜欢人多热闹的地方,他们从外界获取能量;内向的人则更注重自己的精神世界,通常情况下宁愿一个人在家独处,也不愿意参加聚会。所以他们一个好静,一个好动。

那么为什么不是外向向内向妥协,而是内向要让自己变得外向呢?这源于内向高敏者的三个性格缺点,这三个分别是自我否定、恐惧和易受刺激。

(一)自我否定

一个自我否定的人,会忽视、压制和贬低自己的需求,直到再也感受不到自己的需求为止,也就是他们会觉得自己微不足道,通常这种人会有牺牲精神,以牺牲为光荣,就是没有存在感。再加上有的时候,内向高敏者还经常被拿来和自己外向活跃的朋友或者同事作对比,于是内向高敏者自己也不喜欢自己了。

作者在书中提到,因为自我否定的人没有把自己的看得很重要,他们不争不抢,所以会显得很高尚。然而这根本没有任何好处,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自我伤害,如果内向高敏者总是无视自己,总觉得“这事我做得没有别人好”,他就变成了一个失败者。

我们经常会夸赞一个成绩突出的人,为了表示礼貌那个人也会适当表示客气,说几句比较谦虚的话,当然他们的内心肯定是为了自己的成绩而感到开心的。但是内向高敏者的否定不是只停留于表面,而是真的发自内心,他们会有一种叫“骗子候症群”的症状,这个症状说的不是说他通过欺骗社会而获得成就,而是他们总是自我欺骗,即使成绩斐然,他们也常常批判性地针对自己和自己的成就,总是用一句咒语欺骗自己的内心:我做的这些其实没什么特别的。

糟糕的是,一个妄自菲薄的人一旦真的受到负面评价,受到的打击会比一个自信的人更大。甚至未来的表现都很可能会因此变差,因为一个本来就否定自己的人会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够好。

(二)恐惧

在上学的时候,内向高敏者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还算简单可控,不喜欢说话可以独来独往,不喜欢聚会大不了就少交几个朋友。可是一旦步入社会工作之后,他们突然发现仅仅靠勤奋、自律和系统性学习就不能应付生活了。

他们也想成为好员工,他们也会受到同事带给他们的压力,他们也担心自己被辞退,但尴尬的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表现自己。于是他们为了获取那束不属于自己的光,而变成了自己不喜欢的人,他们把自己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人。

(三)易受刺激

内向高敏者易受刺激,就是比较敏感。他们会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说法,属于内心戏比较多的一种人,比如内向高敏者的朋友或者领导随便说的一句话,他会感觉这一定是话里有话。他们还比较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所以说话会非常小心谨慎。

内向高敏者其实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他们总是第一个用自己的缺点难为自己的人,这些显而易见的缺点会让他们自卑,甚至一无是处。内向高敏者就是因为自我否定、恐惧和易受刺激这些缺点,所以才努力地想要变得外向,但是不管成功与否,他们都会感觉自己很累。

二、内向高敏者应该如何做出改变

有一部电影叫《国王的演讲》,影片的背景设定在1936年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过世后,艾伯特王子临危受命继承王位,然而艾伯特王子因为在众人面前说话就会口吃,所以他没有办法在公众面前进行演讲,这让他在大型仪式上接连出丑。

对于片中的艾伯特来说,无法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作为国王最大的障碍,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的声音代表着人民,但我却说不出来”。艾伯特王子就是一位典型的内向高敏者。

不过,艾伯特王子的妻子伊丽莎白找到了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最终在莱昂纳尔的帮助下,艾伯特逐渐克服心理障碍,并在二战前发表了一番振奋人心的演讲。

内向型作家佩特里克·珲特认为,内向高敏者和外向活跃者改变自己的动因是不同的,这归根结底源于他们的人格核心不同。动因和大脑中的“谨慎中心”和“奖励中心”相关,内向型大脑的“谨慎中心”影响力明显大于“奖励中心”。内向高敏者的“谨慎中心”占主导地位,所以他们特别谨慎小心。

也就是说,他们不会为了奖励而走出舒适圈,只有当他们对现状感到不满,日常生活越来越痛苦的时候,才会做出改变。所以,外向活跃者改变的动机是追求奖励,而内向高敏者改变的动机是避免痛苦。

由于内向高敏者的大脑活跃区是“谨慎中心”,所以这种人非常独立自主,当然安全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当他们不得不做出改变的时候,他们才会做出改变,但是他们会有些盲目。

那么内向高敏者该如何正确地改变自己呢?作者提出改变的四个阶段。

1.找到受压点;2.利用判断力,寻找关联;3.跟着感觉走;4.做出决定。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三个高敏者改变的案例,我们选取其中两个进行分析。

首先,要找到受压点,也就是要知道让自己改变的压力来自哪里?在这个阶段主要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什么让你不舒服?第二个是你对什么不满意?

案例1:安娜是一家企业的老板,她总是觉得自己外形不够突出,根本不能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很没有存在感,所以她想改变。

案例2:特奥在一个汽车公司做项目经理,他表现很出色,但是他总是感觉这不是他想要的。他感觉工作特别无聊,觉得生活不充实。

在这两个案例中,他们都对现状不满,试图去改变,也就有了做出了改变的动力。紧接着就是利用判断力,寻找关联。在这个阶段主要思考这些问题:问题发生在何处?还有哪些有问题?这些问题是否由我的某种习惯导致?我在什么情况下会想起这些问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案例1:安娜做了一个她擅长的事情--列清单,她把自己觉得没有存在感的情况都列了出来。她分析判断出的结果是:一旦需要进行口头交流时,她就会出问题,比如说开会的时候,她总是会说得又快,声音又小。

案例2:特奥开始问自己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他感觉无聊,他发现他擅长很多事情,他很愿意写同事们互相推诿的提案,他和小组的人相处也十分融洽。但是他不知道为什么会厌倦现在的生活。

接下来是要跟着感觉走。类似于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问问自己的内心,它不会骗你。在这个阶段主要思考以下的几个问题:什么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你渴望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在什么时候感觉特别舒服?

案例1:安娜觉得自己在一个比较小的群体或者一个人的时候最舒服,比起说话,她更愿意写字,列清单,做计划,通过社交媒体来沟通。

案例2:特奥发现当他帮助别人的时候最开心。他的感觉告诉他:他属于那种理想化的,想把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他于是开始寻找这样的工作机会。

最后是做出决定,并通过行动来实现。

案例1:安娜决定参加电子商务和线上销售方面的职业培训,有趣的是,她发现和客户交流一点都不难,因为这都和计划有关。

案例2:特奥被一家发展教育公司录取,虽然薪水很低,但是他很开心。

通过上面的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内向高敏者的人也可以变得更好,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盲目地改变。但是作为内向高敏者有的时候保持原状,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很重要。只有当内向高敏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发现自己需要改变的时候,才应该改变。

三、内向的优势:内向高敏者的优秀之处。

说来也奇怪,内向高敏者总是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些优点却隐藏的很深。因为他们的优点总是深藏不露,所以他们常常会忽视自己内作为向高敏者的优势,他们拥有的优势,就像一笔沉默的宝藏。

在挖掘这笔宝藏之前,我们先谈一下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业界名人。

有学者研究了爱因斯坦的生平,童年的爱因斯坦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玩耍,中小学的时候成绩也是中上等,并没有显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但是从小到大,爱因斯坦都保持了独立思考、认真专注、酷爱阅读的习惯,这些习惯促使他对世界产生好奇,并在物理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属于典型的内向高敏感人群。

除此之外,我们会发现在各个领域当中,往往能够名垂千古的人都是这些内向性格的人,比如,发明世界第一台个人电脑的沃兹;谷歌的两个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 ·布林;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写哈利波特的J.K罗琳等等。

所以内向高敏者沉默的宝藏都有什么呢?

我们会发现,这些人独立思考、善于分析、持续专注、坚韧不拔、谨慎、做事专注、善于自我探索、擅长分析、擅长写作、持之以恒,同时也看得出内向高敏者真是一个高产的群体。而这些优点无一例外地充分发挥出内向性格的优势。

在本书中也提到,内向的人是容易获得幸福的一类人群。我们一直在寻找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许多的书籍和许多的名人都给出了答案。如果单单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要我们感到幸福很简单,只需要一杯由各种荷尔蒙和神经递质调和的鸡尾酒就行了。其实,说白了就是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如果单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这三种物质都可以使人幸福。

《内向高敏者》这本书告诉我们:外向活跃者拥有较高的多巴胺水平,而内向高敏者的脑部化学物质导致他们很少表现出亢奋的状态。也就是说内向高敏者拥有较少的多巴胺水平,这样比较的话,外向的人比内向的要幸福的多。

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衡量幸福的标杆。捧着一杯热乎乎的奶茶,抱着一本书舒舒服服坐在家里的内向高敏者,与那些和兄弟们坐过山车的外向者相比,哪个幸福,哪个不幸福呢?

幸福其实有一种特质——幸福是一种“瞬时抓拍”。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早上开开心心地醒来,兴高采烈过完一整天,晚上又心情愉快地上床睡觉。所以,有的科学家认为:幸福是我们生活的副产品,它偶尔发生,且持续时间很短,之后,我们又回到日常的生活状态之中去,或者变得不幸福才是一种常态。

蒋勋先生曾经说过:“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理论。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我们人生的幸福瞬间就像历史上的唐朝一样,短暂而美丽。那么,怎样才能让幸福延长呢?本书中有两个关于幸福的研究:特尔曼研究和格兰特研究。

特尔曼研究得出的结论:能够让一个人获得长久幸福的个性是认真负责的态度。

格兰特研究得出的答案是:一个人在年老的时候身体和灵魂都很健康,还对自己很满意的话,他的人生就是幸福的。当然这里既包括了个人对自己的评估,也要考量医生和心理学家的评估。

除了这两个重要的结论,获得长久幸福还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点: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这不仅仅包括伴侣间的关系,也包括了和周边所有人的关系。

第二点:重要的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方式。这一点对于内向高敏者尤其重要,不要总是把问题都归结到自己的身上去,长期这样下去的话,会让我们生病。

第三点:不要让情绪伤害自己或者别人,要正确疏导不良情绪。

这就是一张幸福生活的秘方。看到这里,作为内向高敏者,他们善于分析、小心谨慎、坚韧不拔,简直是拥了获得幸福生活的天时地利人和。

三、内向高敏者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感?

作者在书中提到,作为一个内向高敏者是强化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尝试变成一个根本不是自己的人,同时也不要逃避身上的毛病。每个优势都有它的“阴暗面”,就像每束光都会投下阴影一样。就跟道家讲的“道”一样,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过无奈的是我们总是先看到内向高敏者的“阴暗面”。

其他人到底是怎么看内向高敏者的?可笑的是,其实这根本无所谓。心理学家珍斯·亚森多普夫曾经指出,我们眼里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其实是我们对自己看法的反射。也就是只有当你赋予了自己价值,别人才会赋予你价值。你只有爱自己,尊重自己的需求,才能让别人爱你、尊重你。

内向高敏者有自己的策略达成目标,但是如何才能坚持用自己舒适的方式实现目标。答案是自我认同,也就是自尊。

美国心里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曾把自尊心比作钙质:如果没有它,我们会处处受限,生活质量堪忧。他还特别把自尊心比作人的免疫系统,能防止我们生病。当生活突然给我们一击,日子不再是良辰美景时,良好的自尊心能够让我们远离恐惧和忧郁。

作为内向的人经常会没有存在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贡献,那么作为内向的人,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呢?书中提到了六种提升自尊心的习惯。

第一种习惯,要有意识地生活。有意识地生活意味着清醒地生活,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做什么事情,知道自己是怎么思考、怎么计划、怎么行动的。发现不足和缺点后,要勇于改正,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利用内向性格的擅长分析的优势,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

第二种习惯,要接纳真实的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作为内向高敏者,要接受自己本身性格的优势。尤其是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要勇敢接受和面对。从现在开始,停止批判和自我否定,全面接受自己。

第三种习惯,做到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意味着对自己的选择、决定、行动、人际关系、生活负责。要知道,内向高敏者没有办法控制所有的事情,但是他们可以控制自己,对自己负责。在事情发生后,不推卸责任、不逃避、不埋怨他人,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主动解决问题。

第四种习惯,做到坚持自我。这意味着,在生活里,勇敢做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虽然内向高敏者害怕和别人发生冲突,但并不意味着要顺从别人的意见和看法。要勇敢说“不”,从小事开始练习,坚持自己的观点,维护自己的利益。

第五种习惯,为自己设定人生目标,全力执行目标。有了目标,人生才会有方向,才不会迷茫。制定了目标之后,要约束自己,全力去执行目标。在执行的过程中,给自己以耐心和信心,花费时间和精力,克服困难去完成。

第六种习惯,要锻炼知行一致。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要和自己的理想、标准以及信念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帮助内向高敏者提高自我价值感。比如自己的理念是不人云亦云,那么在工作中和同事出现分歧时,要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以上这六种习惯可以帮助内向高敏者培养自尊心,提升自我价值感。这些对于内向高敏者克服自卑心非常重要。当然,这需要内向高敏者一点点去努力改变,最终达到作者西尔维亚‧洛肯所说的那样,“任何一个提升了自我价值感的人,都给自己上了重要的一课——我足够坚强,我能够以真实的自己,与我的人生以及人生中的所有卑劣、不公及困难一同成长。”

《内向高敏者》这本书还告诉我们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劣势利用好了也可以让我们取得进步,就像合理地利用恐惧也会让我们进步。因为只有恐惧才能让我们成长,否则,内向高敏者为了稳定就只会做对自己来说简单的事,这些简单的事不会让内向高敏者有多大的进步,也只有恐惧才能帮内向高敏者感知风险。

当然我们要知道,这些性格里面的优势和劣势并不是说外向的人就不存在,而是体现在内向人性格中更明显一些。作为内向高敏者要找到自己的力量所在,善用自己的优势,让自己过上自在的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