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气质需规范,技艺传承很关键2022-10-04

2022-10-04  本文已影响0人  志存高远_开开心

匠人气质需规范,技艺传承很关键

  ——读书所获

20221004

2022年10月4日,国庆节假期第四天,天气是小雨转中雨,气温下降,正适合宅在家里读书。

今天接着读《教师花传书》的第一部分的两个篇章。

作为匠人的教师:craftsmanship

一、“专家”与“匠人”

教师既是在复杂的执行实践中寻求高度的反思与判断的“专家”,同时也是通过经验积累练就了经验与智慧的践行教育实践的“匠人”。教师的工作具有双重属性,既担负公共的责任,又要绽放教学实践的“妙花”。即兼备“专家”与“匠人”的双重特质。

二、匠人气质

作为“匠人”的教师的性格特质也集中表现在“倾听”上。这里所说的倾听能力,当然首先是倾听儿童的声音(不只是发言或言语,还包括未能发出的缄默的声音),但却不止于此,还要具备听取教材中所隐含的声音的能力,以及听取教师自身内在的声音的能力。

为什么“倾听”是作为“匠人”的教师最核心的能力呢?为了形成课堂中学生之间的对话式的交流,教师首先要进行倾听,以此为基础和前提,学生之间的交流关系才能形成。一方面,“倾听”这一被动行为能够触发教师的想象力。另一方面,通过“倾听”这一被动行为,教师能够完全接纳儿童,接受教材的课题,接受自己内部的声音。作为“匠人”的教师,倾听儿童的声音、倾听教材的声音、倾听自己的声音,这是提升自身工作最重要的途径。

三、三条规范

教师在养成“匠人气质”的过程中遵循以下三种规范。其一是注重对每位儿童的尊重;其二是关注教材的可能性与发展性;其三是注重自身的教育哲学。进一步来说,教学及其结果的好坏另当别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能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尊重教材的可能性与发展性,关注自身的教育哲学,这样的教师才可能获得令人信赖的“匠人气质”。

反思: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和为师之道,自己离“匠人气质”还有一定的距离,虽然自己也很努力,可是缺少一些专业引领,缺少一些教育理论指导,缺少一些课堂教学反思,最终才导致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停滞不前。“倾听”做的不够好,“规范”做的不全面。书本上的讲解给自己的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关键就在于自己如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落实?

技艺的传承与学习:作为“匠人”的成长

一、花是心,种是技

花是心,种是技。这里的“花”是指能乐所表现的美,而“技”则是指能乐的表现技法。

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观摩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出其中的缺点,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不难,但要根据课堂事件来支持执教教师的成长,给予实际的建议就不那么容易了。作为研究者,所肩负的使命不是拼命追赶那些站在教学实践顶端的优秀教师,而是对那些每天奋斗在混乱与困惑中的绝大多数教师予以帮助。我们不仅要师从那些“优秀教师”,更要从“普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那里学习。

三、技法的学习与传承

教学技术不是“技能”,而是“技艺”或“技法”。教学实践不是日常的行为,而是创造性的。即便是把教学的技法分解为各种“技能”,并将其从教学实践的语境中分离出来加以训练,也不要期望这些技能会在教学中得到活用。

教师作为“匠人”的技术不是“技能”,而是“技艺”或者“技法”,其传承与学习基本上靠“模仿”,通过“学徒制”的方式加以学习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教师作为匠人的“技艺”或“技法”就是在教师社群中通过“模仿”与“示范”的方式来传承和学习的。

太多的教师追求“花”,而对“花”的“种”却视而不见。明明只有通过长期的研修培育“种子”才能够得到“花”,却被“花”遮住了眼睛,失去了培育“花”令其绽放的意识。

反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工作本身就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掌握技艺是每一名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教育工作者为之追求的崇高目标。向身边所有的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苦于钻研,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教育教学的“技艺”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才可以真正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播好种子,培育花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