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他是一个缺爱的孩子
他是一个缺爱的孩子
昨天晚上,同学阿伟微信发来了信息,说他今年班上的一个孩子,父母离异,很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无论老师对他怎么好,只要有他不如意的地方(无论他做的对错),就偷偷搞破坏,偷东西!以前一到五年级基本学生都坐不到班里,即便是在班里也到处乱爬,太影响其他学生了,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耍,好偷东西,个子小,同班同学也很讨厌他。
问我对于这个孩子,该怎么教育。
看完阿伟发来的案例,我的脑海里第一时间就闪现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这是一个极度缺爱的孩子!
到处跑,是该接受规则教育的时候,没有父母教他。
偷东西,是自己物质匮乏,没有爸爸妈妈给孩子买。
同学讨厌他,是人际交往有障碍,可能孩子从小跟爷奶生活,他的脑子里就没有建立一种如何与人交往的模式。
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学校教育,遗传基因,家庭环境,社会因素,还有自身的意志等,都起着很大作用。
对于这个孩子,作为老师,我觉得:
首先,要放低自己对他的期待。不能用评价别的孩子的标准来看待他。别人考了90分是优秀,他两天没偷东西,是优秀;能给老师一个微笑也是进步。老师教会别的孩子做数学题是教学上的成功;教会了他一项劳动技能,同样能获得教育带来的成就感。
其次,缺爱,就要补爱。现在偷东西的孩子很少了,甚至别人捡到的大把大把的铅笔橡皮,放在讲台上,都没有人要。那是家长们给孩子买的多,孩子们不缺这些了。
如果他偷笔,我们可以去其他班找一些别人不要的笔送给他,或者发现点闪光点,奖励给他更好。当他也有用不完的笔的时候,我想他就不会再去偷笔了吧?
第三,偷东西的行为,也许不能单单看作是他缺少东西。有时候,孩子是太缺乏关爱、关注了!学习好的孩子,考试可以取得好成绩;足球踢的好的孩子,足球比赛可以踢进去球等等,这些都能引起老师的关注。可这个孩子,他怎样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呢?积极方面实在没有,那就做点坏事,引起老师的注意吧!
我们可以试想下面两种情况:
A.一个孩子在学校从来没有一个同学或者老师搭理他。像空气一般没有存在感。
B.一个孩子学习不好,没人和他玩,没人和他说话。但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只要做一件坏事,老师就会去找他,去搭理他,去和他说话,尽管用的方式是批评。但他的内心深处还是会获得一种被关注的快感。
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这个孩子,上面的这两种情境,哪一种体验更好一些呢?
所以,做坏事,也许是他现在学校生存所需要的。
作为老师,我们要带上显微镜,去发现他身上的一些微小的,在别人看来甚至是不值一提的闪光点,然后再用放大镜,在全班同学面前放大他的优点。一个孩子受到的积极关注多了,谁还吃饱了撑着去做坏事呢?
第四,让他学会交往。一方面,可以用聊天的方式告诉他,上六年级了,是大孩子了,来学校要穿干净衣服(奶奶顾不上洗,自己可以学着洗衣服),那样同学们才乐意跟你玩。还可以是人际交往的其他技巧。
另一方面,我相信孩子们都是善良的。可以告诉班里的孩子(说这些内容的时候,这个孩子不要在场):我们都有爸爸妈妈的关爱,能感到幸福。而这个孩子没有爸爸妈妈的关爱,是个可怜的孩子。假如你们是在他这样的家庭里生活,你希望同学们怎么对你呢?(角色换位,让同学们说出,作为同班同学,我们该怎么关心他。)
接下来老师再表扬一下同学们有爱心,相信大家一定能把爱心付诸于行动。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这句话用在这个孩子身上更恰当。我们现阶段不要奢望他考试能提高班级的及格率,长大能上什么大学。但可以目光再长远一些,从他未来的生活考虑,教会他诚实做人,如何干活,如何跟人相处,长大了能自食其力,不成为社会的负担,这也算是教育的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