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孩子自我保护的方式
1. 两岁的孩子应该学会说不,也懂得大喊大叫,向家人求助。
2. 三岁到四岁的孩子,应该学会明确表达不喜欢对方的行为,大声制止、反抗或者求助。
3. 五岁以上的孩子应学会保护头部、眼睛等重要的部位,特殊情况可以还手反击。
那谁家的孩子,
为什么打人呢?
也许你家孩子不打人,但是也请认真了解下,为什么其他小朋友会打人。
如果小朋友在交往时,仅仅是因为意见不合就立刻故意打人。大部分原因是与家里养育环境相关。如果你家孩子就是这样,经常攻击别人。请参考我的建议: 家长自己首先要情绪稳定,坚决不能以暴制暴。孩子的今天都是拜你所赐,你又有何资格对孩子暴力?请不要第一时间想办法“纠正”孩子的行为。而是第一时间给孩子爱。你可以把孩子抱起来,亲亲孩子,表明你是爱他的。如果孩子当时情绪激动,大哭大叫,请允许孩子先释放情绪。
等到孩子平静后,继续把孩子抱在怀里,开始疏导。不要教育,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判谴责,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这样不是好孩子”之类的。 所谓的疏导即,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要让孩子意识到在面对那个“冲突”时,真正需要解决的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那个惹到自己的小朋友。当然,这不过是即刻的反应做法,更多的反思及正确的教养功课内容家长要在生活中进行。
很明显,这一切都是家长养育的结果。家长在家中有打骂孩子的行为,因为孩子通常会以家人对待他的方式去对待其他人。家长都爱孩子,可是很多家长遇到问题,第一行为的反应却是经常打孩子。打骂的做法已经内化在了身体里,变成了临场不可控制的反应。能够想象家长的童年也是被打、被愤怒地对待。
其次,这样的孩子平时很少受到肯定与认可,行为总是被限制。孩子在家中得不到父母的信任,经常活在恐惧与拘束当中。家长总是扮演权威的角色,孩子在家里体会不到平等与尊重,只感受到自己是弱者。在幼儿园或学校就会试着扮演“强者”的角色,继而通过欺凌别人获得“强者”的安全感、控制感。家长要对自己的养育方式有觉醒,要在行为上改变才是关键 。
如果你是被打孩子的家长,也请你能够给予“打人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理解,他们还只是小朋友,他们只是缺少爱。所有成年人的暴力都源于家庭,以及他人的以暴制暴。
孩子替小朋友出头而“打人”
这是情商问题
好朋友被欺负,孩子有正义感,替朋友出头,家长该如何反应?请仔细阅读我模拟的对话。
妈妈:“为什么要打那个小朋友?”
孩子:“因为他打了我的朋友。”
妈妈:“他打你的朋友,这个行为对吗?”
孩子:“不对。”
妈妈:“他打人不对,是吗?”
孩子:“是的。”
妈妈:“他打人不对,你打人也是不对的。他打了你的朋友,最伤心的是谁?”
孩子:“是我的朋友。”
妈妈:“所以,你应该首先去安慰你的朋友。”
孩子:“可是我很生气。”
妈妈:“我知道你很生气,也理解你因为生气打了小朋友。可是我们现在安静地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
......
这样的对话才真正有利于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的培养及情商的发展。
孩子被欺负不告诉你?
根本原因是对家长缺乏信任。以自己为例,我就很讨厌和父母交流沟通。我妈经常说:“你这个孩子,平时什么事也不跟家里人说。” 我内心OS:“没说过吗?说什么你们都是评判我,从来没有真正倾听过,就知道数落我。”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对自己不敞开心扉,却不自我反省下原因。那些暴力事件的发生,家长责任是撇不掉的。家长一定要在每天日常生活中,跟孩子像朋友一样平等地沟通,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与需求。孩子才会在遇到问题和危险的时候,选择向父母求助。
必要的安全保护
1. 注意孩子在上下学路上的安全,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情绪的变化。
2. 与孩子保持沟通的“顺畅”,给孩子求助的出口。
3. 不要让孩子携带大量的现金、佩戴贵重首饰等等,以免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4. 家长要给孩子必要的保护知识,意外伤害教育 、逃跑知识、求救知识,有条件也可以让孩子学一些基本的自我防卫 。
5. 上下学路上尽量和三两个同学结伴而行。
6. 要与行为粗暴的同学保持适当的距离。
7. 父母在对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多给孩子讲讲真实的案例。
校园暴力频发,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的安全。我个人认为,暴力与欺凌总是有某种选择的, 只有少数孩子会成为被凌霸的对象。如果你真的读懂了这篇文章,并且愿意参考实践,便无需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