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编程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教育者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017-11-23  本文已影响29人  考拉微店

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要积极应对,教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人工智能教育要面向大众加以普及,特别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对受教育者而言,更重要的是情感沟通的能力、综合看世界的角度、发自内心的创造,这不仅是人类超越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我们都正在迎来机器人“新人类”。它们或将代替人类,从事翻译、助理、客服、司机、家政、资讯等工作;它们或将化身农用无人机、收割机器人,成为新一代“农民”;它们或将成为微创手术“医生”,为人类解除病患……它们能做到的,远远超过我们能想到的。

美国发布的报告预测,在未来10年至20年间,人工智能有可能取代47%的现有工作。麦肯锡发布的报告对此数字的预测是49%,人工智能专家的预测是70%。不管哪个更准确,都说明人工智能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要积极应对,教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一些大学开始招收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生,职业院校着手调整专业布局,其目的都是在人工智能火了之后,助推人工智能教育尽快跟上。

关于教什么的问题,要切忌浮躁。人工智能教育要面向大众加以普及,特别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让其对相关技术概念有大致了解,使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思维方式实现转变,为未来真正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精深原理打下基础。所以,刚开始就讲太多编程和算法并不现实,还是应当从基础开始,比如,把一些国内的机器人“请”到学校与学生交互,潜移默化地普及人工智能知识。

关于谁来教的问题,要弥补短板。短板之一,是各地区在教育资源积累和调用能力上的巨大差异。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学校很容易邀请到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授课,但更多地区则没有如此的资源储备,无法实现全民智能教育的目标。短板之二,是人工智能研究背后涉及学科不唯一的现实。人工智能更像是一个跨界融合的领域,参与其中的人员有研究计算机的、有研究自动化系统的、有研究通讯的,究竟用怎样的方式和逻辑去培养人工智能发展急需的人才,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在传统课堂教育方式之外,做好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大众媒体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或许是一个新的突破口。之前的科学类节目“最强大脑”就是例证,其拥有众多青少年粉丝,在与粉丝的互动中实现了相关科技类信息的深入人心。

当然,上面所说的都是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方式,于受教育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学着懂爱、懂世界、懂创造。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交流,却做不到真正的情感交流;人工智能可以在特定的范围内应用,却无法跨越“特定”的边界;人工智能可以快速运算、逼真模仿,却缺乏关键的创新能力。所以,情感沟通的能力、综合看世界的角度、发自内心的创造,才是人类超越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也正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