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随笔读书人物

短短几年从初小文化程度成长为北大教授,他用经验告诉你人脉到底有多

2017-11-14  本文已影响17人  小夜姬

他,一个湘西偏远小镇的乡下人,只有小学文凭,却交上了诸多杰出的社会名流,成为文学界的大师,有诸多事业有成的学生,还赢得了大家闺秀的芳心。

他就是沈从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沈从文是个文学界的奇迹。他只有小学水平,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第一次进京赶考居然交了白卷。然而没过几年,他就奇迹般地成为了北大、西南联大受欢迎的国文教授。

然而我是不会告诉你,这个励志的故事概括起来的典型就是,一个不学无术家道中落的富二代成长为北大教授的故事的。

1931年,沈从文在《从文自传》中写道:“假若命运不给我一些折磨,允许我那么把岁月送走,我想这时节我应当在那地方做了一个小绅士,我的太太一定是有些钱财的商人女,我一定是做过两任知事,还一定做了四个以上孩子的父亲;而且必然还学会了吸鸦片烟。照情形来看,我的生活应当是在那么一个公式里发展的。”

是啊,沈从文的祖父曾是曾国藩湘军旗下的将领,因战功卓著被提升为贵州提督;沈从文的父亲也曾是个镇守大沽炮台的军官;沈从文的母亲曾在军营中生活,读书多而且见多识广;外祖父守文庙做书院山长;舅舅在县城里开了第一家相馆和邮政局;姨夫是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的弟弟……这样的家世背景,就算是家道中落,也能指望这些亲戚或家族的声望在县城里拥有不错的工作和生活。然而他还是选择了北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真是奇怪的生物。在可以读书的时候,沈从文整天不学无术,还去当兵。然而当兵之后,他却爱上了读书并嗜书如命。不过,这些经历终究还是成为了他人生的财富。

原本在老家时,沈从文有着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就是给陈渠珍当秘书。然实在是喜欢读书,又想要追求自己的梦想,于是就决定放弃现有的生活去北京读书。

沈从文从决定到北京读书那一刻起,就想拜托原籍中那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权势网络,靠自己的努力建立自己的圈子。然而生活并不会那么如意。

他北上只带了自己三个月的薪水,一路上也花得差不多。北京的客栈贵得吓人,吃饭睡觉也全都需要花钱。身上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去找在北京的姐姐和姐夫。奈何姐姐也不宽绰,只给了他一床棉被和10银元。他又托表弟黄村生帮忙去找父亲口中那个可以免费入住的酉西会馆,最后依靠父亲的关系住进去了。

沈从文的表弟黄村生是北京农大的学生,在酉西会馆兼职做些管事赚生活费,在沈从文的生活中也给予了不少帮助。如果没有他,沈从文可能早就露宿街头或者成为冻死骨了。

在北京最初的日子里,沈从文到处找学校考试,然而处处碰壁。要么考不过,要么住宿费高得吓人。后来他索性放弃考试,只是在图书馆里面埋头读书。

身上的钱很快就花光了,他像乞丐一样的生活。好在沈从文比较幸运,火车上的陌生科长给了他10个银元,姐姐给了他10个银元,陈军长给了18个,表弟给了3个,看门的大爷给了1个……指望着这些人的施舍,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熬的时期。

为什么他不去做事?那种在车站帮人拎包的事情谁都能做,但是他就是不愿意浪费一丁点儿时间在学习以外。他宁愿在寒冷的冬天穿着单薄的衣服裹着棉被饥肠辘辘地在家里读书。他一心只想实现自己的独立——头脑的独立。

后来,他终于想到了自己有兴趣做的事,那就是写作。然而生活来源成为阻碍他写作的最大障碍,他已经饿到没有精力去专心写作,于是决定去找自己的大舅黄镜铭。不巧的是,大舅出去办事,怕是要十天半个月才回来。实在是熬不住的沈从文,又去向表弟黄秋生借了钱。1个银元并不多,也熬不了几天,然他并不考虑以后的生活,又优哉游哉地去了图书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军长是沈从文求学道路上一个重要的人。如果没有他,一代文豪也许就要早早夭折。当年离开湘西老家到北京读书时,军长曾许诺,如果沈从文考上了大学,就为他提供生活上的帮助。然而沈从文没有考上,也不好意思叨扰。

命运之神总是很眷顾他,在他几乎要熬不过1924年的春天时,收到了军长的三十元银票和一封信,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有了这笔钱,沈从文就在表弟的介绍下在北大附近租下来一间便宜的房子,做起了北大的旁听生。他的生活这才渐渐走上了正轨,凭借自己的经历和见识吸引了不少喜欢他的人,从而结交了很多杰出朋友,他的人脉圈也就扩展起来了。

每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沈从文就成了那些朋友的“不速之客”,在朋友家里留宿或蹭吃蹭喝。后来他开始创作,勒紧裤腰带给报社投稿,希望能赚点稿费,然而每一篇稿子都石沉大海。当他把周边的餐馆都赊了个遍再没脸走进去时,他打起了给郁达夫写信的主意。

也许初读《沉沦》时,沈从文不会想过自己会和作者有什么联系。然而最终他们还是被这样一封没有付邮的信联系到了一起。曾有人评论沈从文与郁达夫的交往时说:“没有郁达夫,沈从文可能会客死他乡;少了沈从文,郁达夫可能会沉沦一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命运之神果然很照顾他,郁达夫在收到信之后冒着冬天的严寒来帮助他。一番交谈之后,郁达夫深深地震撼于沈从文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追求知识渴望知识的精神,同情他的处境,并对造成他目前处境的社会感到愤怒。郁达夫临走前鼓励沈从文坚持写下去,回家之后奋笔疾书写下了“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抒发满腔愤懑,在《晨报副镌》上发表,还向鲁迅、徐志摩等人夸赞了沈从文,除此之外还特地给报社打了招呼,希望多给沈从文些发表习作的机会。沈从文投的稿子终于登上了报纸,还获得了稿酬。

那之后,沈从文的事业终于有了些起步。然而他却对自己的作品十分不满,甚至起了放弃写作的念头。他想去学一项谋生手艺。说来也巧,命运有时候就像是注定了一样,《民众文艺》的编辑胡也频和项拙慕名拜访沈从文,让他打消了放弃写作的念头。沈从文自己也说,如果当时去拜访的是相片制版的校长,也许他后来就真的成为一个照相师了。

沈从文一生中遇到了很多重要的人,我无法一一罗列。但他的一生真的很传奇。(推荐阅读《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沈从文是一个为梦想奋不顾身的人。但不得不说的是,如果只是凭着自己一腔热血去学习去追求理想,没有人脉,没有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没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就算沈从文他满腹才情,最终也只能是无名之处的一抔黄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机遇。而机遇的发现需要强大的人脉。我们都不是圣人,也不是孙悟空,仅凭一人在社会上打拼是很难获得成功的。我们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人脉,帮助别人也从别人身上获益,这样才能双赢。

现实离我们并不远。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你需要在这个城市里找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很难,找一处房租便宜的地方也很难,想独自一人在这地方生活下去更是难上加难,追求理想之类的简直就是是无稽之谈。如果此时有朋友一起分担房租,或为你介绍一份不错的工作,抑或为你提供经济支持或精神支持,你的生活就可能会有所不同。

也许,你已经感觉到,从儿时到现在,自己更换了很多圈子,而那些以前关系亲密的人也已经很多年没有联系,他们是不是对自己来说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呢?不要过早的下结论,因为在意外没有发生时,谁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需要谁。

前段时间公司里新来了一个同事小A。偶然间他接了一个电话,然后开始了和对方漫长的吐槽。

原来,对方是小A的小学同学小B,已经十多年没有联系。听说小A来了上海,就赶紧找人要了他的联系方式,问他的近况,最后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让小A帮忙在上海找一份工作。

小A苦笑不已。他自己独自一人刚从老家来到上海,刚找了这么一份还算趁手的工作,住的地方也还没有安顿下来。而小B和他关系不深,结婚生孩子他都只是晒在QQ空间里,并没有通知小A或者请他去。如今需要帮忙就想起了这位十几年没联系的老同学,岂不是很好笑?再说,小B从来都是不务正业,没什么技能,还一心想找个地方打酱油,这样的人谁会帮?

人脉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才称得上是人脉。人脉也有讲究的,沈从文再穷,他也是个有才情的人,所以他的人脉圈里都是些和他一样的有志之士,而不是同样饥肠辘辘的街边乞丐。不务正业的小B和勤劳肯干的小A注定不会存在于同一个圈子里,因为他高攀不起。

想拥有什么样的人脉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人脉究竟有多重要,只能靠你自己去探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