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用一部动画片介绍了分析心理学的基本架构:《inside o
一、框架介绍
电影名字叫做《inside out》,中文名翻译为《头脑特工队》——其实没有翻出原文的韵味。
影片的主要角色有5个,他们分别叫做:
惧,哀,乐,厌,怒。
他们代表了与“意识自我”——莱利
联系比较紧密的5个内在“情结”(其实远远不止5种,只是他们比较常见),其实,就是“自我”内部的5个“人格碎片”。
换句话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不成熟的“意识自我”,内部存在着许多分裂的人格碎片(未被整合的情结)——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是处于内部分裂状态。
在这一点上,全片一直在暗示:
成年人的内在整合度相对比较高(就现实而言,其实未必),
所以,当镜头切换到莱利的妈妈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她的惧,哀,乐,厌,怒——5个人格碎片(情结)是共同坐在一个操控台上,是彼此整合、相互合作的状态。
——在莱利的爸爸的内心世界也一样,
但是小朋友就不行。
影片非常富有技巧地展示了莱利小妹的日常生活,来表现了小朋友的内在分裂。
也就是说,对于内部分裂的不成熟个体而言,这5个情结总是在相互干扰。
除此之外,影片给出了另一个暗示:
在莱利进行内在整合之前,她内在的控制面板很小很窄,不足以让5个人格碎片共同协作。所以,一旦其中某个情结进入对意识自我(莱利)的操控以后,就必须排挤其他4个情结。
鉴于现代社会的文化所给出的人生常识是如此肤浅的“快乐至上”,所以,影片便做了这样的文艺化表达:“快乐”将“哀伤”完全排斥在心灵的角落里,不准她出来。
通过不同的情结,制造不同的行为,
通过不同的行为,制造不同的记忆,
当其中的记忆群彼此汇合以后,就形成了“性格”
(用佛教的话说,这就是因缘与业力)
在影片的文艺化表达中,经由不同情结所制造的不同记忆,会按照类别从白色的中央控制中枢(意识)输送到深渊(潜意识)的边缘,形成“性格岛”。
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理论隐喻。
所谓“性格”,就是一个意识主体(我)所固定化的行为模式。
比如俱备“乐观”性格的人,遇见挫折习惯于往积极的方面思考;
而这个行为本身所形成的记忆,就是对“乐观”性格的强化。
但是,这是不是说,“乐观”就是一个意识主体(我)的绝对理想性格呢?
整个影片主要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盲目追求快乐的现代人,其实正是造成自身内部分裂的根本原因。
于是,
影片笔锋一转,快乐的童年生活就此突然中断:由于父亲工作调动,莱利被迫搬家,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就此中断。
——正片开始:
二、剧情展开
从乡村搬往都市以后,
先是由于搬家公司的疏忽,所有家具阴差阳错送到了别的地方;
然后老爹要去处理工作调动,不能陪伴母女;
再有就是小女孩莱利对新环境无法适应。
然后,
在转学第一天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哀伤”悄悄启动,让莱利开始回忆和思恋过往的幸福生活——这便把“快乐”从中央控制中枢(意识)给搞丢了:
快乐和哀伤两人被传送到潜意识的边缘地带(前意识),这里是可用记忆的储存库:
在这其中,常年闲置的记忆,会被工作人员登记并输送到深渊(潜意识)进行溶解(比如,常年不练的琴,常年不看的书,常年不用的外语单词,都会被抛到深渊进行溶解)。
所有不被使用的记忆都会褪色,然后便会被抛入深渊。
在这一段里,影片对现代人进行了十分犀利的嘲讽:
记忆工作人员在把绝大部分有用的知识都输入深渊以后,决定把一首市面上流行的广告歌给留下——因为这首流行曲已经在莱利的脑袋里回荡了成千上万遍。
在经过了这段小插曲以后,
借着快乐与哀伤要试图回到中央控制中枢(意识)的这一主线,通过她俩的视角,影片对人的心灵内部世界作了进一步的展开。
在记忆库里迷路以后,她俩找到了一个大象向导,一个莱利童年时期幻想出来的朋友(除了大象脸之外,其实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成):
这个大象是隐藏的关键角色,
因为是被幻想所创造出来的,所以他代表莱利内心的“创造力”。
然后,影片又开始嘲讽了,
大象说,随着莱利的年龄增长,她运用想象力召唤大象出来一起玩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也就是说,
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创造力却越来越弱。
因此,
快乐尝试着去鼓励创造力,结果弄巧成拙。
反而是哀伤不经意的出手,在彼此大哭了一场之后,创造力反而得到了安慰。
影片放到这里50分钟,
在此之前,快乐把哀伤怼了50分钟,而这一段戏想表达的是:
只有在遇见了代表“创造力”的大象以后,快乐与哀伤才得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和解。
然后大象便带她俩去搭乘能够通往中央控制中枢(意识)的“火车”:
火车代表的是“思想”,因为车上装满成堆的因素(facts)和意见(opinions):
接下来便是全片当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段:
当思想的列车正要带着三人返回中央控制中枢(意识)时,由于中央控制中枢里面其他3个人格碎片的捣乱,莱利的行为使得她自己失去了“诚实”的性格岛,导致思想的铁轨突然断裂:三人被抛入深渊。
这一段的隐喻是:
思想的根基是诚实
影片在这个部分的表达真是太棒了!
缺乏诚实的思想,便是没有铁轨的列车,根本开不走,乃至自我毁灭。
欺骗他人只是结果,根本原因在于欺骗自我。
放弃诚实,受损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在思想。
其实,不是。
我们只是在逃避思想。
换句话说——逃避自我/自我欺骗。
寻找各种理由来伪装自我,是很容易的;
毫无理由地面对自我,却是非常痛苦的。
然而,
唯有诚实地面对毫无遮掩的自我,思想方能扎下根基。
除非赤裸裸地面对自我,一个人不会得到任何成长,
即便只是1厘米的成长,也要对昨天的旧我进行唾弃;
即便只是1厘米的成长,也不得不面对羞愧和耻辱(这都是有益的!)
正因为如此,在佛教唯识学当中,将“惭”和“愧”列为善心所。
——它们都是成长的必备资粮。
正因为如此,所以《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
——诚实,是自我成长的唯一途径。
三、最后总结
在最后的高潮部分,快乐和哀伤借助创造力从深渊爬回了中枢。
并且,
在其他4个情结的帮助下,莱利的内心终于得到了人格碎片的整合。
影片这样暗示:
正是在经过了这番苦难以后
中央控制中枢(意识)的控制台得到了“升级”:
惧,哀,乐,厌,怒,
他们之间不必再相互干扰,而是进入了一个相互合作的状态:
从此可以一起操作中央控制台了。
而在现实生活中,
莱利也终于克服了所有的困难,适应了新的环境,开始了新的生活。
——THE END。
除了以上所介绍的部分之外,
影片还以轻松幽默的动画形式表达了“梦境”、“阴影”、“抽象思维”等其他元素。
整个作品非常优秀,学术与文艺有机结合,并且充满了游戏感与幽默感。
制作小组的创造力简直爆棚!!!
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