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每日穴位学习-手太阳小肠经肩贞
肩 贞
手太阳小肠经 之
肩即肩部,贞指第一,此穴为本经入肩部的第一穴,故名肩贞。
【取穴】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解剖】
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最深部上方为桡神经。
【穴性】清头聪耳,通经活络。
【主治】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配穴】
配肩髃,舒筋活络止痛,治肩臂疼痛,上肢瘫痪。
配关冲、肩髃,治肩中热,不可以顾。
配肩髃、天宗、肩髎、曲垣,治肩胛下神经痛。
配天宗、肩外俞,治肩痛。
配肩髃、肩髎、天宗、巨骨,治肩凝症。
配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治上肢麻痹。
配肩髎、曲池、肩井、手三里、合谷吗,治疗上肢不遂。
配天井,消结散瘀,治淋巴结炎。
配完骨,聪耳通窍,治耳鸣无闻。
【刺灸法】
1. 直刺0.6-1寸,或向外斜刺1-1.5寸,或向前腋缝方向透刺。肩部及肩胛部有酸胀感,或可有麻电感向肩及指端传导。注意:针刺时,切不可偏向内侧,以免损伤胸侧壁,造成气胸。
2.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治疗乳痈
取肩贞、天宗,用2~2.5寸长毫针直刺,针用泻法,进针后提插至有酸、麻、胀痛感觉时,留针并以艾条灸针柄30~40分钟,每灸5分钟提插一次,在提插中,针感有的向肩胛和乳房扩散,灸至局部周围皮肤红晕面积达9~16平方厘米为度。
典籍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项疬,适耳(鸣)无闻,引缺盆肩中热痛麻痹不举,肩贞主之。耳鸣无闻,肩贞及完骨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风痹,手臂不举。
《针灸大成》:主伤寒寒热,耳鸣耳聋,缺盆肩中热痛,风痹,手足麻木不举。
《类经图翼》:主治伤寒寒热,颔肿,耳鸣耳聋,缺盆肩中热痛,风痹手足不举。
出 处
《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脏俞五十穴……肩贞二穴。《针灸甲乙经》:肩贞,在肩曲胛下,两骨解间,肩髃后陷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