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纬佛、儒、道专题

被现象迷住 便忘记了本来

2019-08-20  本文已影响2人  0b9d6921c540

有是非就有争斗,是非争斗发达了以后,与形而上道就越来越远。所以我们经常提这个问题,为什么看到古书上古人得道啊,或者学问成功的人,以前好得多,也快得多,为什么后来这么差呢?

古人并没有着书骗我们,物质文明越发达,社会越复杂,思想之混乱,是非善恶观念之复杂,都是障道的因缘,而且人类教育越普及,知识越开化了,学问越没有基础了,知识并不一定是学问,我是站在庄子的立场来说明这个道理。

所以庄子说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这个“爱”呀,代表私心的偏爱,人的自私越来越严重。

庄子齐物论全篇的宗旨,道体,宇宙万有的本体,本来是绝对、同一的当道体起作用的时候,一切万类的现象不同,作用不同,但道体是一样的。

比方像水一样,水的性能就是湿性,至于水有清水、浑水,或变成各种味道如咸、淡等,其性能不变,只是它的现状、作用变了。这个原则,我们必须要把握。

读《齐物论》,实际上是有其连贯性的,因为中间的文章和理论引用得太多了,我们容易被庄子的比喻说明所骗,看似漫无头绪,实际上很连贯。

比方上面讲到中国文化里惯用的典故狙公赋予朝三暮四,就是观念上随便一变,大家就被这些现象、概念迷住了,就引起人情绪上好恶是非的不同。讲到朝三暮四这个故事,因为比喻讲得太好了,我们容易被这很小的故事引走了,忘记了全篇里头引用这个故事的道理。

那么全篇说什么呢?道体是“一”的。因为大家自己的观念不同,被现象骗了,所以各家有各家的看法,儒家有儒家的看法,墨家有墨家的看法道家有道家的看法,各种说法都不同,应用的方法也不同。因此,被现象迷住了,忘记了本来。庄子讲的重点在这里。

这个重点把握住了,就明白庄子的比喻如同佛经上引用的一个道理一样:众盲摸象,各执一端。一个大象站在那里,由一群瞎子来摸这个象,他们摸到了象的鼻子、耳朵、嘴巴、腿、尾巴,就根据自己接触到的一点,认为整个象就是这个样子。每个瞎子摸的一点都是象的一部份,不能说它不是象,但是,毕竟不是全体的象。换一句话说,全体都错了。

佛学里头还有一个比方,禅宗常用的“分河引水,各立门庭世界上的水是一样,因为海洋、江河性质的不同,土壤的不同,种种原因的不同,所以水的味道有咸、有淡、有清、有浑、有硬、有软,一般人喝了一种水就以偏概全,概括天下的水大概就是这样。

这种“众盲摸象,各执一端”、“分河引水,各立门庭”的道理,同庄子所讲的观念是同一个道理。

不过庄子表达方式不同,尤其他的故事说得很美。所以庄子讲到狙公赋予”“朝三暮西这里,他说正好,两边都放下,取其中道而行,不过他没有建立一个字,庄子这里来个中庸之庸,在结论里叫做两行并存,我们引用了孔子在《易经》上说的“道并行而不悖”来说明。

接着,庄子引申这个道理,就讲到人对于道体形而上的知见,开始有一个最初追求原始生命的来源,因为大家都在追求这个道体最初的来源,理论知识越来越进步了,因此辩论也多了,各人的私心思想的偏见越来越多,庄子最后的结论就是: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南公怀瑾《庄子讲记·齐物论》26)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国学正能量,智慧识人性;相遇皆是缘,生命众欢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