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评判,是对自己的宽容
2019-05-05 本文已影响0人
梦溪文本
今天读张德芬的新书,其中一个章节是写给她的儿子的信。有一封信的内容,是告诉儿子不要对身边的人、事、物,急着评判好坏对错,也不要遇见和自己三观不一致的人就批判人家。
我感觉这封信就是写给我的一样。这段时间,我正在对自己的这一部分进行觉知。
我以前有一个习惯,对我第一感觉,也就是直觉不好的人,我都会刻意保持距离。在一段时间、一些交往过后,发现对方为人处事方式是我不能接受甚至反感的,我就会直接把那个人拉入黑名单。那些黑名单上的人,不是特殊原因,绝不主动交往。
这些黑名单上的人,基本没有一个是绕不过去的人。对于绕不过去的人,我选择无条件包容。也就是说,我是在刻意筛选社交圈,以免让自己去面对更多不接纳的人。我的逻辑是,本来就觉得与人打交道是一件挺累人的事情,面对更多不喜欢的、难打交道的人,岂不是更累么。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多年,最近,我渐渐觉知到一件事:其实,对于自己以外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与你三观一致,也都不可能按照你的意愿说话办事,你过得累或者不累,只是自己的问题。从你面前经过的人事物,你不用去做过多评判,你只拿出自己的态度和本心就好了。
喜欢或讨厌,只是自己内心的投射。不必拿自己的好恶,去评判他人。
他人如何为人处事,那是他的因果。我不接纳这个人的不好,是对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不接纳;我接纳了这个人,就是对自己的全然接纳。
当然,这里的接纳,是宽容对待的意思,不是无边界无底线。
觉知到这些,并不是所有与之有关的全都豁然开朗。我还需要进一步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