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散文散文

大伯

2018-06-09  本文已影响27人  子期a

      “大伯去世了!”这消息是妈妈从乡下打电话来知道的,心里像灌了铅一般的沉重!于是,许多关于大伯生前往事,重重地压在了我的记忆里。

       其实,大伯不是我的亲人,只因是同村同姓,不知隔了多少代的同宗同族,论辈分和年龄我应叫他大伯。大伯年轻时,长得十分帅气,是当时十里八乡有名的美男子。解放前,由于家境贫寒,交不起丁税,在被逼无奈的情形下去当了国民党的壮丁。“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一桩意想不到的事情,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那是在一次军营里的独自闲暇散步,他无意中看见了一名高级军官与一个女人的风流韵事,当时他心头一震,意识到“不好!”正准备转身离开,可是来不及了,这对苟合的男女同时也发现了他。眼前的一幕已无法回避,他知道这种事情是最让人忌讳的,事后一直缄口不语,打算一辈子烂在肚子里。

       可是,时隔不久,他莫明其妙地被叫去医院体检,被军医诊断为精神病,并被关进了一所精神病人的医院里,当做精神病人治疗,其间受到人格、身体及精神上的摧残可想而知了。当他差不多被折磨成精神病人时,他所在的国民党部队投诚了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因病被送回了乡下老家。

       经历了国民党军旅生涯的蹉跎岁月,加上他这种让自己也说不明白的“病”史,使他一直娶不到老婆。回到家乡,父母早已双亡,除了一个看不起他的弟弟外,孤伶无依地生活着。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他唯一的是家徒四壁,寒衣几件。在我的印象中,每个冬天,他羸弱的身体穿得薄薄的,雪地里还趿拉着一双露了脚趾的布鞋,双手对插在衣袖里抵御着寒冷。很多时候,他一个人站在村外的小山坡和村口的塘提上,久久地注视着苍白的天空和不可及的远方,翕动着嘴自言自语,说到气愤时,也恨恨地骂上几句。每每看到他那弱不禁风站立的姿态,小时候的我常常被他怪异的行为所迷惑,也在心里朦胧地涌起一股怜悯与同情。

       大伯是个勤劳笃实的人,每年村里农忙需要劳动力时,他都会去主动帮忙。他做事认真,从不偷工减料,可结算工钱时,主动要求比别人少些。时间长了,即是闲时也有做不完的帮工。他帮人做事得来的钱舍不得花,吃穿得非常简朴,可每到过节的时候,把节省下来的一部分钱,用来买些糖果和好吃的东西,分发给队上孤寡老人和每个孩子,如果哪个老人和孩子因故当时不在,他都会一个不落地亲自送到家里去。大伯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过着。后来村里来了位蹲点的干部,视他的情况特殊,向上面写了份报告,不久当地政府为他每月解决了一些生活困难补助,他得到这些钱后,全部存入了信用社很少动用过。那年涨大水,洪水冲垮了村子的桥,为了村民们出入方便,村里动员大家集资,本来按他的情况无需有可,可他硬是捐献比别人多两倍的钱。村里人见此众口一词:有的说不能收他的钱;有的说收他的钱造孽啊!还有的说他是个苦命人,留着钱娶个婆娘吧等等。他听了后很生气地说:“我也是村里人,没有什么例外的,应该尽份心才是。”他亲弟弟知道后,气得脸儿铁青,骂他“宝里宝气!”从此对他更加怀恨在心。

        那些年,大家生活都很艰难,特别是农村人口想打一次牙祭更不容易。大伯为了省钱,常去镇上捡猪身上废弃的淋巴结吃,久吃成疾,后来生了一场大病,从此他再也不敢碰那东西,但身体每况愈下,体力一天不如一天了,叫他去帮工的人也越来越少。

        他老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加上精神上受到刺激和内心的极度痛苦,艰难地熬了七十八个年头,因再次发病,从此卧床不起。先是说糊涂话,最后不能进食,乡亲都说他的日子不多了!

         上次回家,因急废礼,我没能去看望大伯一眼,从此与他阴阳两隔,不禁心里感到非常愧疚!妈妈说大伯去世后,是乡亲们自发为他入殓殡葬的,场面还算是热闹;并说乡亲们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枕头下压着一笔钱,有一二万咧!还留下一张字条,字条上写了“我走了,没什么回报乡亲们的,剩下这点钱,替我交给村里需要关心的老人和孩子们吧!”听到这里,我感觉到电话那头的妈妈在抽泣,我的眼泪也忍不住顺着面颊流了下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