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是中医补气要药
黄芪是中医补气要药。中医认为,黄芪可补全身之气,还可生血、固表、升阳、生肌、止汗。
中医临床多用于治疗气虚体弱,行走气急,四肢无力,体虚多汗,脾胃虚弱,气虚脱肛,精神萎靡不振以及心悸等症。
脑力工作者及妇女由于脾胃虚弱,经常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呼吸不畅,四肢发凉,最为适宜服用黄芪。
若在冬令时节,体弱易患感冒者,可用黄芪煎汤代茶饮,有防治感冒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芪(黄芪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及抗缺氧的作用,能显著降低血压,并能扩张血管,对抗心肌缺血,其多糖有明显的保肝作用等。
黄芪一般用量为10~15克,大剂量时可用30~60克。饮片黄芪分为炙与不炙两种,补气升阳多用炙黄芪,其他方面多为生用。
补益调养方法: 黄芪50克,老母鸡1只(洗净)共炖,熟后加适量调味品,食肉饮汤。适用于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
黄芪30克,大枣10枚,瘦肉(猪、牛、羊肉均可)500克,加调味品,共炖,食肉饮汤。适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和贫血等。
黄芪30克,鲫鱼1条(150~200克),掏膛、洗净,放入大碗内,下黄芪,加水适量,放入调味品,蒸2小时左右,食鱼饮汤。适用于营养不良,肾炎浮肿,产后体弱等。
体倦乏力、食少便溏、咳嗽气短者可参见人参、党参等配伍使用。
脱肛、内脏脱垂、眼睑下垂者可用黄芪9克、柴胡6克、升麻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糖尿病口干易渴者可用黄芪9克、天花粉6克、葛根6克开水冲泡,每日代茶饮用。
面色苍白、血流不易止、皮下易瘀青者可用当归3克、黄芪15克开水冲泡,每日代茶饮用。
久患咳喘、气短神疲者,可用紫菀3克,款冬花3克,苦杏仁 6克,黄芪6克,开水冲泡,每日代茶饮用。
平日易汗出不止,易患伤风感冒者,可用黄芪6克,防风6克,白术6克,每日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溃疡后期,创口难愈者,可用黄芪6克,人参6克,当归6克,每日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中风后遗症,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者可用人参6克,黄芪6克,川芎6克,每日开水冲泡,代茶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