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者到底管啥?

2018-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每天能量满满的sunny

职场上往往因为业务上的业绩成效好,大多数人可能从一个小职员走向管理者的岗位。而初入管理岗位很多人会出现“晕眩”和“矛盾”状态:

1、职员的“任务思维”VS管理者的“团队成就思维”

2、职员的“个人思维”VS管理者的“统筹思维”

3、职员的“求助思维”VS 管理者的“解决备选方案思维”

如果不能很好的实现上述的转化将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的定位:

中层管理者是公司中起到一个融合剂、上传下达的作用,往往优秀的公司具备良好的中层管理者团队,他们为高层决策提供备选方案、为公司创造更有效的产出、打造良好的团队。

在《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书中这样定义管理者的产出:

经理人的产出=他直接管辖部分的产出+他间接影响所及部门的产出。

从实际经验,我们会发现当我们担任小职员时,每完成1个任务或者活动,例如:完成1场活动的剧组,执行与策划,完成1份宣传报告等都是可量化可视的,这种可视化的产出往往能给人较大的成就感。可是中层管理者的产出来至于团队以及其他间接影响的部门,而非个人本身,这就决定了经理人的管理活动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他不仅要进行自我管理,还需要从统筹的角度管理团队,同时还需要向上级负责。

简单的说,管理者所从事的管理活动是其影响人、带领人、激发人由此推动团队产出的活动。

一般,中层管理者需要管理的事项包括:

1、中层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2、中层管理者的自我团队或部门管理

3、中层管理者的上级或跨部门管理

正如很多人所言,中层管理者就向夹心饼干,下面有职员们对你们的高要求,上面有上级对其的期待和要求,也往往要承受较高的压力。

如果在走向中层管理者的路上有更好的成长,需要对上述的三个问题有较好的思考与解决,接下来将通过问答并结合自身实践进行一一论述。

(ps:一个管理小白自我成长记录,欢迎更多小伙伴一起讨论,成长,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