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三的梗
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将近二十岁大学生(老家近门亲戚)发的视频,对着手机扭来扭去跳了一段奇怪的舞,配的文字说是科目三要一把过。
我很纳闷,科目三跟这段舞有什么关系呢?科目三指的不是驾照考试中的上路考试么?怎么还能扯上一段舞蹈呢?
一百度,发现是个非主流的梗。
它来源于广西人在结婚时,在酒宴上通常要过三关,好像分别是说普通话、喝酒和跳一段舞(记得不一定准)。然后这个跳一段舞就发展成如今这个梗,而且要配上专门的BGM和大致相同的肢体动作。
这一定又是网络论坛上类似“以讹传讹”招数出现的一个略带调侃意味的梗。如果不是互联网深度玩家,很难领会其要义。而且这个深度玩家,恐怕还要将精力集中于游戏、抖音等休闲类内容上才可以。
不禁感叹自己落伍了,跟不上潮流。说实话,我这些年常常有这样的恐慌。既对互联网上一些奇怪的事物不感兴趣,又不想做被互联网抛弃的无知者。这种心态有点矛盾,正如你不可能既想当领导者又不想做事一样,二者永远不可兼得。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梗每天都在发生,一点都不奇怪。每天发生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新互联网现象,有些只为一小部分人所知道,有些知道的人多一些,当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会在互联网上成为潮流。
比如当年非常著名的“打酱油”“躺平”等网络词汇一样,它精准地切中了某一部分人或者很多人的心理状态,于是便引起了群体共鸣。但,到了不上网的农村老大爷老大娘面前,他们则会对“打酱油”“躺平”表现出一脸懵逼的样子,正如我现在对“科目三”的困惑一样。
实际上,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资讯的产生相比以往正以指数级增长,任何人无法做到了解一切,甚至连把每天的热搜了解一遍都很困难,更不用说这些冷门的“无聊”梗了。之所以对这个“无聊”加上引号,是因为它只是相对的,对于我而言是无聊的,对于那位二十岁不到的大男孩儿却并非如此。我所感到悲伤的,也许是自己逝去的年华和已经不在的青春而已。
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加上信息时代互联网推荐算法的推波助澜,我们都不可避免的沉浸在信息茧房里,你以为你所知道的便是世界的全部,那显然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你所知道的,往往连这世界的角落都算不上。正如罗翔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