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是最大的蔑视
子栩和小溪是大学同学,也是最要好的闺蜜。大学毕业后子栩考上了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业。小溪家庭条件一般,想尽早工作减轻家里负担。于是她选择参加国考,并且很顺利地考上了国家公务员,走进令无数青年学生羡慕的机关大楼。
子栩研究生毕业后进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理想目标明晰,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业绩增长很快,公司对她很公正,给她的回报和她的付出相匹配。良性循环,使她的项目越做越好,人也更加朝气蓬勃。两年后便成了公司项目经理,带着实习生独立承担公司的大项目。
当了公务员的小溪,却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日渐萎靡,完全没有了当初的焕发和阳光。只因当初选错了行。
小溪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世界的理想主义者。追求完美,喜欢想像,单纯善良。总是把所有的人和事都想得很美好。只要是领导安排的事,她都会倾尽全力去做,做不成最好决不罢休。却唯独搞不来机关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但凡靠主观努力就能实现的梦想,小溪几乎都做得完美无缺;一旦涉及到体制内、受客观因素制约的梦想,大多都难以实现。尽管她的工作多次获得上级或者同级相关部门的表彰奖励,却很难得到供职部门的肯定。
她做得越好,周围人的妒忌越甚。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小溪常常莫名其妙地遭小人算计。有的时候,她心情会被搞得很糟,很郁闷。
时间长了,郁闷就变成了伤心。在强大的体制面前,她微如尘埃,不管内心多么委屈,多么挣扎,到最后都归于沉寂。该做什么,还得做什么,该怎么做,还得怎么做。因为小溪实在舍不得丢掉这个碗饭。
为了给郁闷找一个出口,小溪在做好份内之事、对得起每月领到的不多不少的薪酬外,就做一些在别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比如学着养鱼、种花、喝茶、写软文。按她的话说,这些年全凭了它们,自己才能在体制内撑下来。
正是这些精神养料,闲情逸致,再加上丰富的想像,载着小溪在“要有”和“有了”之间穿梭往来,度过了一个白昼黑夜,春夏秋冬。
无法舍弃还算体面的工作,又不愿顺从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潜规则,自愿被体制“绑架”着,被迫收起自己引以为傲棱角和幻想,努力学做体制内的人。遵纪守法,低调做人处事,虽然身心疲惫不堪,但还在努力挣扎地坚持着。
小溪在一次又一次的不公待遇中煎熬着,度日如年。她告诉子栩说,体制内的日子毫无意义,她的想象力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耗散殆尽,如今只剩下脱离幼稚后的沉默,还有青春流逝掉换来的抑郁。“从周一到周五,早上起床是一天中最痛苦的事,从床上爬起来,没有一丝力气,想到又是一整天毫无意义的忙碌,空虚便爬满了全身,内心顿时疲惫。” 小溪话语中充满了无力感。
体制内的小溪如同一台高速旋转的机器。所有的人都认为她只该旋转,也只有旋转。不该有欲有求,有血有肉。
久而久之,连小溪自己也麻木了,莫非大家都拿她当神仙姐姐或是田螺姑娘?无视她的价值,无视她的感受?她感觉自己连思维都快没有了。
没有了思维,人还是人吗?生命还有意义吗?无视,是最大的蔑视。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才能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于是,子栩劝小溪,尽管我们不需要证明谁是谁的意义,但是在意义被破坏、被消解的时候,跳出世俗的篱笆,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存在感,也是一种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