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时代,你的孩子们打架吗?
1. 你的孩子们打架吗?
我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姐姐,今年5岁,老二是弟弟,今年2岁。人们都说这是最完美的组合,因为姐姐懂得照顾弟弟。可是自从弟弟会走路以后,他们之间就开始了争斗!
他们总是抢同一样东西,即使家里有其他很多书很多玩具,抢着抢着就动手打架,然后其中一个就哭起来。如果哪天,发现她们开心的在一起玩了十五分钟,那就是一个奇迹。
看到身边的二胎家庭也都差不多,兄弟姐妹之间因为各种原因而争斗,有的为了同一样东西,有的为了争夺父母同样时间的陪伴,有的为了争夺有限的空间,甚至有的只是无聊而已。
2、我们应该介入吗?
每次两个人发生冲突,我都坚持公平,谁错了就批评谁,可是一点儿用都没有。
我看了很多育儿书,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孩子之间的争斗。正面管教书系讲的是大人不要介入,因为孩子之间争斗就是为了让大人介入,以此来证明谁在大人心目中更重要。可是他们动起手来,我就没办法不介入,而且即使我不介入,奶奶爷爷姥姥姥爷也不可能不介入。所以感觉没有机会去验证不介入是否可行。
那么我介入其中的方法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呢?
3、我们应该如何介入?
当我读到《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中下面这句话时,我觉得找到了答案。
我们介入,并非为了解决他们的争端或是作出判断,而是为了打开封锁的沟通渠道,让他们能够重新回到解决问题继续相处的轨道上来。
当人们开始吵架时,他们的“爬行脑”主导着他们的行为,处于“非战即逃”的状态,那样的状态下是没有理智的,小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更弱,因此更容易被“爬行脑”控制。如果我们能先处理好他们的情绪,再引导他们自己通过沟通解决问题,也许会让他们逐渐意识到吵架打架通常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也许会让他们逐渐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书中提供的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首先,表明已经了解孩子们对彼此的愤怒,仅这一条就能够帮助他们冷静下来。其次,以尊重的态度聆听每个孩子的解释,并表示出对问题困难程度的认可。然后,表达出对他们能力的信任,相信他们能够找出一个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离开房间
这些步骤其实也很符合非暴力沟通的模式。首先描述观察,不带有任何评判的语言;然后表达出他们的感受,让他们知道我理解他们的愤怒、气氛、委屈等等各种情绪,这可以帮助他们处理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接着倾听他们的解释或对此事的看法;最后以一种温和的态度提出要求,希望他们自己商量着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争吵和打架。
如果孩子们太小(3岁以下),还没办法很明白的表达自己,我们可以在说出他们的感受以后,让他们分开,告诉他们等他们准备好了再一起玩耍。
如果在表达了他们的感受之后,两个人还没有冷静下来,或者冲突已经升级到他们即将或已经伤害对方,那么可以直接表达我们的担心和害怕这种心情,并要求他们分开自己呆一会儿。等到冷静下来,再一起解决问题。
如果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方法启发他们想出解决方案。最关键的是,在他们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时,无论如何都不要去评价或打断,只需要写下来,最后挑出大家都满意的方案。
参考书籍:《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阿黛尔·法伯 中央编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