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国》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2019-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凡人问道

文 | 凡人问道

《理想国》也许可称得上西方文化史上最著名的一本哲学书,或者也可以说是西方文化史上最著名的几本书之一。而它的作者柏拉图、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是整个西方文化世界中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理想国》也许可称得上西方文化史上最著名的一本哲学书,或者也可以说是西方文化史上最著名的几本书之一。

而它的作者柏拉图、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是整个西方文化世界中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以上这些内容大体上涵盖了一般人对《理想国》这本经典著作的认知内容。同样的,这也是笔者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对它的概念。

然而真正细细品读之后,你会发现这本书真正的内涵要远超过那些对它的溢美之词,你会发觉我们对它有太多的误解,甚至搞不清楚该如何给这本著作归个类别。

关于《理想国》我们还因该知道的更多一些。

01

先从这本书的归类开始说起吧,

现在的人会不假思索地将《理想国》归入哲学书的范畴,然而翻开书本,读完正式内容的第一页恐怕你就会对这个归类产生怀疑。

书从柏拉图老师苏格拉底的一段独白开始,进而着墨文字描写了苏格拉底前一天的行程并交代了之后的行程,而后描写了相关人物并以第一人称记录了对话内容,甚至记录了苏格拉底与他一位朋友家奴的互动。

如此开头毫不掩饰地向读者传达,这是一本戏剧书的意思。

通篇阅读《理想国》你会发现这绝不是开头部分的小惊喜而是贯穿全书的写作形式,如果你阅读柏拉图的其他著作,你会发现这是贯彻柏拉图整个写作体系的写作形式。

没错,用戏剧的形式写哲学书正是柏拉图写作的一大特点,《理想国》是带有戏剧色彩的哲学书,是糅合了历史演义、台词戏剧,具备人物塑造,矛盾冲突的一台谈哲学的舞台剧。

《理想国》还具备一定史学价值,书中参与讨论的人物比雷埃夫斯港10人议政团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与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有直接关系,是柏拉图非常熟悉的人。

如果你比较阅读同一时期,也就是“轴心时代”中国先哲孔子的著作,古印度思想家释迦摩尼的著作,你会发现也是以对话为基础写成的,都是由具体的人物来完成对话的。

鉴于《理想国》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它对于哲学问题的探讨,后世才将之归入哲学书的范畴,但严格说来,这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一本哲学书。

即使将之归入哲学书范畴,我们还会面对第二个问题,那就是该归为那种类型的哲学。

02

《理想国》从书名上来看,应是讲理想中的国家政体,因此有人将之归入政治哲学。

这个观点有其道理,因为就书的内容来看,阐述理想中的政体占用了绝大多数篇幅,然而通读前后文,就会留意到,书中的苏格拉底从本意来说并不想讲政治制度,他是为了向书中的听众讲明另一个问题才用政治制度来举例子。

书中苏格拉底的本意是谈什么是正义,如何成为正义的人。

原文中谈到这个问题后,苏格拉底认为以人的主体太小,以之为剖析对象不容易讲明正义的构成因素,因此将之放大到由人构成政治体制中去更容易阐述清楚。

这一点从大多数人容易忽略的副标题:论正义,可以得到印证。

03

此外《理想国》书名的翻译也有不严瑾的地方。

书面原文对照中文可以翻成国家,但从历史实际情况出发,当时希腊人概念中的国家与当今的理解是不同的。

这里的准确表述应该是城邦,城邦可理解为城镇的联合体不是中国文化意义上的国家,而是由数量不等的几个城镇以民主制的方式组建起来的小规模区域性政体,柏拉图所处的是当时的雅典城邦。

古希腊时期出现过许多城邦联盟,小的城镇常游走在大城邦之间。

历史上同一时期存在的著名的大城邦斯巴达在政治制度上与雅典有极大的差别,柏拉图阐述的理想城邦制度很多地方借鉴了斯巴达的制度。

04

继续阅读下去,你会发现更多有疑问的地方。

柏拉图的书为什么全部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角?

书中的观点到底是苏格拉底的还是柏拉图的?

一本谈论古希腊时期正义理念的书,为何能够成为经久不衰的永恒经典?

无论如何以《理想国》《论语》《道德经》为代表著作,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

随着时代的更迭,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代先哲都隐入历史长河之中。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富足安康,但精神世界却日益匮乏,迷茫、痛苦困扰着当世的人们。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为大家阅读《理想国》做一些导引,让大家拾起重温古代思想智慧,回顾人类发展的源头的兴趣,也许就能够从先哲智慧中找到当代人文问题的答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