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变“降本增笑”

2024-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何安之

最近看了很多裁员裁到大动脉的故事。

很多企业在发展进入瓶颈期的时候,或者是在行业经济形势不佳的时候,往往会开启降本增效模式。但是绝大部分的企业对于降本增效的理解都是裁员,而且往往会裁到平时看起来不显山不漏水的关键人员。这时候,常常导致一整块业务或者整个业务无法维系。于是乎,“降本增效”变成了“降本增笑”。容错率高的企业还能承受一定的波动,容错率低的差不多就可以宣告破产倒闭了。

很多工作,平时看不出重要性,但是它却是维系一块工作的基础。比如,我们平时走在城市的马路上往往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来到路不好的山区、乡村,就会发现平整可靠的马路对于交通的重要性。这还只是显性的,真实业务场景中,关键环节和关键基础设施并不是那么容易识别的。

识别业务的关键环节和日常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应该做在日常。对于一个已经运行中的系统,支撑基础运行所需要的资源并不多,其他大部分资源往往是投入到让它看起来很高大上和必要的冗余备份上了。做好冗余的前提,就是识别哪里是真正、必须要做的。

降本增效,首先应该降低的是用在粉饰上的成本,以及对不必要部分的冗余。

降本的本是要降低不必要的本,关键环节和关键基础设施是系统运行必要的本,是万万不能动的。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抓主要矛盾的应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