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娑婆世界下方的菩萨们
这是立春之后的第一场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于油,因为春雨对于草木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实,生长不干春雨事。生长这个法,是春风、春雨、草木、泥土等种种法因缘和合的结果。
继续边读边聊《法华经-从地涌出品第十五》(82)。
【尔时他方国土诸来菩萨摩诃萨,过八恒河沙数,于大众中起,合掌作礼而白佛言:世尊,若听我等,于佛灭后,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进,护持读诵、书写供养是经典者,当于此土而广说之。】
这时候,他方国土超过八恒河沙数的诸来菩萨,从大众中站了起来,合掌作礼而对佛陀说:“世尊,莫若听我等之言,在佛灭度之后,我等在这个娑婆世界勤加精进,护持、读诵、书写、供养此法华经典,并在此国土广泛演说之。”
前面曾提到,阿罗汉们虽然听闻了法华经,但由于智慧德能尚不具足,故而不敢在此堪忍的娑婆世界停留,都纷纷发愿去往他方国土弘扬此经。
而从他方国土来的菩萨们见到这种情况,就纷纷在佛前发愿说,愿意在佛灭度之后,在娑婆世界教化众生。
【尔时佛告诸菩萨摩诃萨众:止,善男子,不需汝等护持此经。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一一菩萨各有六万恒河沙眷属。是诸人等能于我灭后、护持读诵广说此经。】
佛陀止住了他方菩萨们的想法,对这些菩萨说:“不需要你等护持此经。我娑婆世界自有六万恒河沙数的菩萨摩诃萨,每一位菩萨又各领六万恒河沙数的眷属。这些人在我灭度后,能够护持读诵此经,广泛演说此经。”
【佛说是时,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地皆震裂,而于其中有无量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同时涌出。是诸菩萨身皆金色,三十二相,无量光明,先尽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是诸菩萨闻释迦牟尼佛所说音声,从下发来。】
佛陀说这个话时,娑婆国土的大地出现了震裂,无量千万亿菩萨同时涌现出来。这些菩萨身是金色,具三十二相,无量光明。先前都在娑婆世界之下的此界虚空中住。而这些菩萨听到的释迦牟尼佛的音声,是从他们下方发来的。
金者,譬喻明心见性也。故而从菩萨的金色身相看,这些都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
因为已经明心见性,故而相对于众生累累妄心而见到的娑婆世界而言,他们住在娑婆世界的下方虚空中。就好比植物细胞之于植物一样,是居于种种植物的下层,而植物是在植物细胞基础上的妄上加妄。
如果从众生相见来看,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讲法,菩萨们在娑婆世界的下方,那么释迦牟尼佛的音声应当从上方传到下方去的。那么为何菩萨们听到佛的音声是从下方传来的呢?
这是因为,在菩萨们净行的下方,是自性究竟圆满处。而释迦牟尼佛的音声就是从自性圆满处传来的。因此,从时间路径讲,菩萨们其实比众生更早地听到了释迦牟尼佛的音声。故而当释迦牟尼佛说这个话时,菩萨们就出现了。而震裂的大地,其实震裂的是众生的坚固妄见。
【一一菩萨皆是大众唱导之首,各将六万恒河沙眷属,况将五万、四万、三万、二万、一万恒河沙等眷属者,况复乃至一恒河沙、半恒河沙、四分之一、乃至千万亿那由他分之一,况复千万亿那由他眷属,况复亿万眷属,况复千万、百万、乃至一万,况复一千、一百、乃至一十,况复将五、四、三、二、一弟子者,况复单己,乐远离行,如是等比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每一位菩萨都是大众的唱导之首。而这个唱导之首,根据菩萨们的觉悟程度,其眷属数量也各不相同。
六识皆清净的觉悟者,眷属有六万恒河沙数的眷属。五识乃至一识清净者,眷属有五万到一万。一识未净,但妄念减少者,随其减少的数量,就有一恒河沙、半恒河沙,一万、一千、一百、十。如此类推,乃至只有一个眷属。
灭掉一个妄念就得到一个眷属。就好比,贪求美食者,住在美食色香的相见中,是品不到食物的真味的。而灭掉这个贪求,就会得到自性的真味眷属。
有的人乃至一个眷属也没有,这说明他还没有灭掉一个妄念。虽然没有灭掉一个妄念,但他已经开始远离执着。故而他自己一个人喜欢远离红尘而单独修行。
譬如,很多断舍离的修行者,并非是灭掉了对物质的贪求,他只是远离了这种红尘贪求,走上了自我觉悟之路。像这样的菩萨有无量无边,乃至算数譬喻都不能知道其数量。我们见到的很多淡于名利者,就属于这类的菩萨。
【是诸菩萨从地出已,各诣虚空七宝妙塔多宝如来、释迦牟尼佛所,到已向二世尊头面礼足、及至诸宝树下师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礼。右绕三匝,合掌恭敬,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以赞叹,住在一面,欣乐瞻仰于二世尊。】
当这些菩萨从地面涌出之后,就来到虚空中七宝妙塔多宝如来和释迦牟尼佛所,向二位世尊头面朝地、顶礼佛足,以及到诸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前皆一一作礼。
他们向右绕佛三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接着合掌恭敬,以诸菩萨的种种赞法而赞叹诸佛。然后住在一面,以欢欣喜乐的心情瞻仰二世尊。
【是诸菩萨摩诃萨从初涌出,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赞于佛,如是时间、经五十小劫。是时释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诸四众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如半日。尔时四众亦以佛神力故,见诸菩萨遍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虚空。】
这些菩萨从刚开始涌出地面,到以种种赞法而礼赞诸佛完毕,经过了五十小劫。这时的释迦牟尼佛默然而座,四众也都同样默然五十小劫。因为佛神力的缘故,令大众以为这不过是半日时光。这时候,四众亦以佛威神力的缘故,见到了诸菩萨遍满无量百千万亿的国土虚空。
佛威神力之所以对众生有功用,是因为众生本来就具有超越时空的佛性。如果没有此性,无论怎么加持也是没有用的。
【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二名无边行,三名净行,四名安立行。是四菩萨于其众中,最为上首唱导之师。在大众前各共合掌,观释迦牟尼佛而问讯言: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否?所应度者,受教易否?不令世尊生疲劳耶?】
在这些菩萨众中有四位导师。分别依根、尘、识、法而立名。“上行”者,喻灭妄觉归真觉,觉根清净、向上归于自性真觉。“无边行”者,喻不囿于相见,无相则无边。“净行”者,喻无分别处识性清净。“安立行”者,喻法性安立在觉悟之道中。
这四位菩萨是菩萨众中最为上首的唱导之师。他们在大众中合掌,观释迦牟尼佛而问讯说:“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吗?所应当度的众生,容易受教吗?我们不希望世尊生疲劳啊。”
【尔时四大菩萨而说偈言:世尊安乐,少病少恼,教化众生,得无疲倦。又诸众生、受化易否,不令世尊,生疲劳耶。】
接着,四大菩萨用偈言的方式把上面的意思又说了一遍。
这句话是殊胜的问候语。少病是身安,少恼是心安。没有分别攀缘则有安乐,众生容易受教则不起菩提瞪发劳相而无有疲劳。这种问候是觉悟的问候。
【尔时,世尊于菩萨大众中而作是言:如是如是,诸善男子。如来安乐,少病少恼,诸众生等易可化度,无有疲劳。所以者何?是诸众生世世已来常受我化,亦于过去诸佛恭敬尊重,种诸善根。此诸众生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入如来慧。除先修习学小乘者,如是之人,我今亦令得闻是经,入于佛慧。】
世尊听到问候,当即回答说:“如是如是,各位善男子。如来很安乐,身少病,心少恼,诸众生们容易化度,没有疲劳。为什么呢?”
世尊进一步解释说:“因为这些众生世世以来常受我的教化,亦于过去诸佛恭敬尊重,种下了种种善根。故而这些众生刚见到我的身相,闻我的说法时,当即就能够相信接受,入于如来智慧,除了原先修习小乘者。但这些原先修习小乘的人,我如今亦令他们听闻了此法华经,已经入了佛的智慧。”
【尔时诸大菩萨而说偈言:善哉善哉,大雄世尊,诸众生等,易可化度。能问诸佛,甚深智慧,闻已信行,我等随喜。】
听到佛陀如是说,这些大菩萨们以偈言赞叹随喜。一是赞叹佛的大雄力,二是随喜众生根性殊胜,没有坚固的执着,故而容易化度。听闻佛之甚深智慧后,能够相信病受持。
【于时世尊赞叹上首诸大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能于如来发随喜心。】
于是,佛陀亦赞叹上首的诸大菩萨能够如来发随喜心,并以此心回向给他们。
菩萨们涌出地面后的种种行持,很好的诠释了礼敬诸佛、称赞如来的普贤行。而诸佛的回向则表明:礼敬诸佛就是礼敬自己,称赞如来亦是称赞自己。
边读边聊法华经(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