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艺人物散文

《边城》:沈从文的浪漫与忧愁

2017-09-18  本文已影响51人  北时一

在《边城》这个故事里,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姑娘,遇上一个热烈唱歌追求她的军人,两情相悦,不能相守,于是他选择赴死,而她生下孩子后毅然随他而去,爱到两两殉情不苟活,正应了元好问那句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随。”在这个故事里,她和他初相见便互生爱意,可她羞于表达,于是阴差阳错,他远赴他乡,她等着他,他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在这个故事里,有个老人,一辈子摆渡,从不私收过路人的钱,他白发人送走黑发人,与女儿留下的孤女相依为命,可是女孩长大了,又总要分开的。

这个故事里的人个个天性率真、浪漫,美好,一如沈从文自己,一生爱着浪漫,可那浪漫之中,却总有种说不出的忧愁和哀痛。

所谓浪漫,意为纵情,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不拘小节。浪漫可以是一见倾心,可以是久别重逢,可以是两个孤独的灵魂相依相伴,也可以是等一个人到地老天荒。沈从文的浪漫是写无数的情书给张兆和,“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和张兆和,那时才子佳人,纸短情长,今日读起仍觉得浪漫得很。可是沈从文和张兆和结婚之后,在现实面前,他们渐渐开始争吵、猜疑、疏离、甚至有了背叛。

1955年,沈从文死后,张兆和在《后记》中写道“从文与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他们的爱情开始于浪漫,结束于无穷悔恨,现实的悲伤使得沈从文不得不寄情于文字,他笔下那些个天性浪漫的人,又何尝不是他自己?

所以,沈从文的忧愁源于浪漫,笔下的浪漫又源于忧愁。正如《边城》中的人物一样,可以不顾及一切的浪漫,却终究是暗伏的悲剧。在翠翠和二老的爱情中,自始至终也只是几次照面和一段歌声,翠翠在一个人的思念中逐渐深爱上二老,把它当做内心深处的秘密,而二老的爱在与哥哥的竞争中执着起来,又在哥哥的生命面前变成逃避。浪漫到底是什么,如果浪漫是抛开现实一切不谈,那只是个美好的梦,而现实是有代价的。我以为真正的爱情不是浪漫,如《恋爱的犀牛》编剧廖一梅说的:“人这一生,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翠翠和二老的阴差阳错,错在没有早点表达自己的心意,差在现实中两个人背景的差异。而于沈从文和张兆和,沈从文猜疑张兆和的爱,张兆和不懂得沈从文,也是他们的爱情悲剧。

《边城》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浪漫得无可救药,抛开浪漫的风土人情不谈,我看到的可能是一个个任由命运摆布的孤独无助的灵魂。故事开篇老人,女孩和狗,守着一方水土,慢慢地,女孩长大了,老人走了,时间匆匆而过,这方水土的人们仍旧在历史的洪流里随波逐流,仿若静止了一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