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挖笋杂记
清明挖笋杂记
清明小长假,天气晴好。5号上午,回老家东西邵村,祭祖扫墓,走亲访友。儿子来电说,看你们聚会这么热闹,都想回家了,为何这种节日不多放几天?是的,上班族、学生等对假期有更多的期待。
当日下午,又到岩头。于我而言,岩头村里无发小,也没有那种成长过程中的乡愁,但因是妻的老家,自然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比较而言,去的次数反而更多一些,这或许是中国大多男人的通病。
我对岩头村是了解的,譬如,前几天拆了破残的人民大会堂,包括前面的阊门。看到门前空荡荡的,有些不习惯。有老人说,没了阊门,岩头就不像岩头了,期待阊门和大礼堂能早日复建。
清明挖笋杂记岩头村离龙游城并不远,驱车十来分钟便到。但每次去之前,妻总是要先打个电话。
岳母今年68,晚年的她变得很忙碌,这很出乎预料。电话中,妻子告诉她等下要去山里挖笋。岳母说没时间陪你们,她要去采茶。果然,等我们九点多到时,她已早早出门。
岩头多山,毛竹、茶叶多。我曾与岳母讨论过,到山上挖春笋,两三人一天可晒20斤笋干,若便宜点按27元计,也有540元收入。她笑笑说:“这个太吃力,除了挖,还要挑回来,又要清理又要煮,雨天还晒不了,我挑不动也不划算。还是采茶好,一天八九斤,20元一斤,现钱支付,每天150元到袋。”
的确是这样,我的账算不过她。山上挖笋时,随处可见在采茶的中老年妇女,而几乎见不到有挖笋的。这个季节是采茶旺季,工钱相对较高,村民舍不得闲着。
这几年,岩头村的农村生产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茶叶山和部分土地通过流转,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经营,从而大部分原本闲着的中老年人变成了香饽饽。上半年以采茶为主,下半年有种植大户的甘蔗剥衣壳,摘青豆荚、小黄瓜、西瓜、小萝卜等。而笋厂的加工活则可常年有。这些活,耗时,但不是重体力,像岳母这般年纪的都能参与,她断断续续的,一年也有一万六七的收入。因为是以日工资结算,很是吸引人,村里有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都偶尔参加。
让老百姓得实惠,这样的变化,他们是欢迎的。这让我想起了士元大花园建设,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村集聚,改善居住环境这么简单,更重要的要改变土地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产能,让老百姓能像上班族一样,随时有活干,随处有钱赚。这一切,值得期待,也可以期待。
原来,农村可以更好!
清明挖笋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