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静静写读书笔记美味的读书笔记

请收起你的怒火…

2018-06-30  本文已影响716人  青年心事
龙小云·著

当你穿梭在人潮涌动的街道上,亦或是川流不息的交通线上,或者是各种类型的公共场所,你都会发现人们存在着广泛、普遍的情绪不理性的现象。这种不良的情绪既不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会误人误己误事。今天向大家推荐的这本《照着做,你就能掌控情绪》向你揭秘怎样理性的看待生活、工作中的烦心事,如何在愤怒时冰释心中的怒火,在垂头丧气的时候燃起奋斗的希望。

我会用文章重点标注再呈现的方式向你叙述书中有价值的部分,并名列出思维导图供大家查阅~


讨论问题的原则是,要从容镇定地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努力不让对方厌烦,不迫使对方沉默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在遇到问题与他人争吵时,我们的欲望倾向于让他人在意见和思维上臣服于自己,也希望以自己的气势压倒对方,使对方哑口无言。

这种第一直觉带给事情的后果其实并不太好,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这样的情形:A和B二人是要好的朋友,在大庭广众之下因为意见上的分歧两人由事件上的讨论很快升级为争论,由争论演化为争吵,最终A用尽力气把B说的灰头土脸,双方面红耳赤,B通常心里感到非常受伤,铩羽而归,A当时沉醉于胜利的喜悦,殊不知,两人之后形同陌路,便无联系。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在遇到意见分歧的问题时,双方的目的不应该是以一方意见压倒一方,或是让对方感到无话可说,而是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1. 保持冷静

2. 让对方亮明观点

3. 消除对方的怒气

4. 平静地给恶意中伤者以回击

是否觉得这样的方法可行呢?衡量一下:你宁愿要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别人对你的好感?正如睿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争辩、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保持冷静、理智和幽默感。只要你能够听我说,我也愿意听你讲;如果我们能让自己专注于问题的讨论而不是引向感情用事或固执己见,那么讨论就不至于上升为争吵。

辩论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对方诚心实意的接受自己的意见,在会谈中,我们应尤其注意这点。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礼貌、谦逊、尊重对手,冷静的思考问题提出建议,在紧张的气氛中,我们可以运用幽默的表达方式使对方放心警戒的心理与你正面的、温和的交流。我们不应该因为对方对于自己观点的拒绝或是建议而把这种情绪带到脱离问题本身的讨论,我们要时时刻刻明白讨论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华山论剑,一决高下。


争吵使人们分离,而讨论却能使人们结合在一起。争吵是野蛮的,讨论则是文明的

与狗争道,若被其吠,倒不如放它前行,因为就算因一时怒火杀而快之也并不能治好你的咬伤。

许多人就像一辆辆车,车里面装的是你往里倾倒的愤怒、悔恨、失望,如果你总是倾注于此,久而久之,车的载荷不堪重负便会一股脑的倒在你的身上。与其让人怕你,倒不如让人敬你,心服口服不仅伤不了和气,更是在人性上多了一份关怀,也多了一份善存。


如果别人的言行触犯了你,你首先要看一看对方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假如是无意的,则应该“不知者不怪”;假如是有意的,则要分析其言行是对还是错。对者,应该欣然领教;错者,可以采取恰当的方法回敬。凡事没有必要生气,否则便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如果你今天在公交车上、工作岗位上、学校里遭遇到了倒霉透顶的“人际关系事件”,大概是受到了委屈或者误会,相信我,不要急于去解释,回到家冷冷静静的分析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就主动去找对方承认错误,对方不仅会谅解而且还会因自己愤怒的过失与你说一声抱歉;如果是对方的错误先不要急于解释,冷静几天,一般对方会主动向你解释当天他对你的不应该,你也应该宽容大度以君子之风微笑的说一声:没关系,毕竟人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这样就又收获了一份尊重,一份感激;倘若是对方因为面子上过不去,不与你主动言和,变应该抽出时机以其他生活上的事情避重就轻的引入当天的话题,冷静的解释,并告诉对方自己不会在意,不要想太多。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认为:“在多数情况下,同事间争论的结果只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你赢了,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同事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样?你会觉得洋洋得意。但他呢?你使他自惭。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即使口服,心里也不服。最糟糕的是,转过身来,你们还不得不同在一个屋檐下共事。”


以养鱼作为比喻,做人退一步有三种境界:初级境界是玻璃缸里赏鱼,只让它在一定的范围存在和活动;中等境界是池塘养鱼,水肥鱼跃;最高境界是让鱼归江海,任其自由自在地游弋。

作者的这个比喻十分之恰当,把对情绪的把控分为三个等级,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初级就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可以容忍对方,人不犯我我就不犯人,可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基本上就像一个弹簧一样,你用的力气越大,它的弹力越大。

中级就像是“小概率事件”,如果是一般问题,我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鸡毛蒜皮的事情便不再追究了,可是若是遇见原则问题或者是上升到个人尊严层面的,会坚决予以抵制。

那么高级境界究竟是怎样的呢?在这里我想举出三位古人做个对比便清楚了:

诸葛亮对孟获一忍再忍,七擒七纵,终于以自己的忍让征服了人心,保住了蜀国大后方的安宁与和平。但在六出祁山时,诸葛亮却遇到了一个更能忍的司马懿。当时,司马懿深知自己的韬略不如诸葛亮,就采取拖延战术,不出兵与诸葛亮决战。无奈之下,诸葛亮派人向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服装,并递信说:“如果你羞耻之心还没有泯灭,还有点男子气概的话,便立即批回,定期作战。”司马懿的左右看后,非常气愤,纷纷请战,但司马懿却坚守不战。不久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死,司马懿没伤一兵一将,不战而胜。

在三国时期还有一位聪明绝顶的谋略家,他就是杨修,杨修之死被收录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九年级的语文课本,这个历史事件堪称是不能理性对待情绪的“经典事件”了,杨修在夺嫡之战、"一合酥“事件、”揭穿曹丞相梦游事件“、”鸡肋事件“,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引来杀身之祸。这个历史事件就是要告诉我们遇到什么事都应该平静的去对待,不要用情绪和第一直观感受鲁莽的去做事情,而是应该深思熟虑、心知肚明,但嘴上糊涂,在该出手的时候,找准时机,一击毙命。


能包容一切、忍耐一切,必能改变一切、克服一切。当环境所迫或者与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有理智的人总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有克制,忍让忍让再忍让,一直忍到苦尽甘来的时候。

等待时机对于事情的处理是何等的重要。记得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卢梭曾经说过:忍耐是痛的,但是它的结果是甜蜜的。如果我们克服了时间给我们的磨练,那么结果一定不是差强人意的。我也经常会在浮躁的时候提醒自己:半衰期越长,收益越高。

忍耐就像是一颗种子,时间就是水、阳光、肥料这些外部条件。你今天种下种子,不能期待明天就结出果实,它必须要受到阳光、水、空气及各种恶劣天气的洗礼,如果你不能安心等待或是“揠苗助长”那么最后也只能枯竭。

一代名将韩信的故事妇孺皆知。韩信为什么能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呢?对此,韩信后来说:“我当时并不是怕他,而是没有道理杀他,如果杀了他,也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了。”作为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韩信的确不是胆小鬼,试想一下,如果韩信一剑刺死无赖,就难逃一死,哪有日后百战百胜的韩大将军呢?因此忍让不是窝囊,我们要像韩信那样“忍小忿而就大谋”,这才是大智大勇的表现。


1. 与老板相处:尊敬加学习

2. 与朋友相处:真诚加联络

3. 与下属相处:帮助加聆听

4.与竞争对手相处:坦然加微笑

在石缝中那些最平凡不过的青草为什么可以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因为它们面对恶劣的环境没有选择放弃和堕落,而是随风摇摆,不为所动。

在于上级相处时,我们首先应该保持谦逊、尊敬的态度,领导自有自己的一套本领可以让自己所处高位。其次我们应该怀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善于聆听,善于分析,才能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在与朋友的相处中,我们应该多一份真诚、多一份信任。朋友间若不真诚,那一定不是真的朋友,奉献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更加睿智。所以我们应该每天都抽出时间把它定义为“人际关系联络时间”,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电话就会让你们维系着良好的友谊。

在与晚辈和下属的相处中,我们更应该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当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面对领导时,试问哪一个不想再上司面前做出成绩?可是对于职场新人,他们往往缺乏各种各样的技巧和工作经验,只要愿意吃苦、愿意去学习,我们就应该多一份耐心,尽量去帮助他协调好工作,以便以后更好的为你产生更多的效益。而且,我相信,这样的对待自己的下属,就算他以后的成绩跃然于你之上,他也会心存感恩,关键的时候也会助你一臂之力。

在与我们的竞争对手相处时,我们应让自己更加坦然,虚怀若谷。你礼貌待人,他也不会一直恶言相向,微笑面对,坦坦荡荡,表现出我们的大气,这样我们才能安安静静的把心思放在工作和学问上去。


思维导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