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刻画
1.终于理解了一个道理四大名著写的都是悲剧了。
1.1《西游记》写了一个取经但一切都在如来设计之中的故事。
1.2《红楼梦》写了一个大观园从兴盛到败落的故事。
1.3《三国演义》写了一个一心想成大事,但实力不够还要硬上,不得不屈从于命运故事。
1.4《水浒传》写了一群人带着理想情怀,想革命实现理想,但最终分崩离析的故事。
2.西游记刻画了很多现实世界的人性。
其实这也是我的教育启蒙的出发,从小对西游记不仅耳熟能祥,还看来来回不知多少遍86版外加其他的版本和改编电影,可谓爱听故事尝了遍。
对于我的作用就是再进阶通过学习看到本质,对照着每一个人性,培养自己的心性,然后从西游再到红楼再到三国再考虑学习水浒(没有完整看过水浒)。出门远行开启自己的心里路程不可没有《西游记》对人性的考量,在加上犹如《孙子兵法》般的智慧。在中国的大公司层级里,想处理好人际之间的冲突,玩个明白,不得不明白《红楼梦》的中国特殊文化下的人性,搞好关系。
3.西游记中金角银角和青牛怪明白一个简单而不容易的道理,就贪多嚼不烂。
这两集就体现出了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待。知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了解自己的宝贝,如何使用,还有防止自己的宝贝给自己带伤害(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即便是红楼梦里厉害的王熙凤最终也有自己给自己挖坑的时候)。知彼:比较重要的是知己,但遇到冲突和竞争的时候也要知道对方的实力,才能用对药。
4.人身上的三个角色:车夫白马黑马(理性/意志/感性)。
对照着自己的,在聊天当中的紧张,可以看出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很需要提高。表面是聊天不行,本质是能力不够底气不足,最为本质是我的元认知能力不够,黑马、白马感觉到了恐惧,但车夫没有时间教自己应该什么才是对的,干焦虑,其他啥是做不了。
4.1我跟小光聊天就特别不想聊,后面是跟雪玲也不能发挥我的聊天。
小光和雪玲都是我的发小,从小学就认识的,跟雪玲的关系不错,和小光的关系,以前是小弟跟大哥的关系,而我不喜欢做别人的小弟,所以就经常被他欺负,后来他读了初中就没读了,我就继续读高中大学,也就没有跟小光玩了。
过年去雪玲,他也来了,一起泡茶,平时我跟雪玲可以有说有笑,但他来了,就唤起了我黑马的记忆,然后就不想聊了,两人认知层面也不一样,在老家我可没什么优势,因为我讲方言讲的差。
4.2当我遇到了,黄思思(我妹)做错了事,明知不能马上纠正,而应该慢慢的正面影响,而应该停止直接告诉他什么是错的,而我的黑马不听话,立马就想纠正。
这是发生在过年带我妹出去玩,很没礼貌,所以我就想纠正他的本能反应,在《正面管教》这本书中提出,在孩子放错的时候,立马教育孩子是不管用的,或者说不能用骂代替教育。
但在农村里,大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出错了大喊大叫,而作对了,却没有发声,或者就是夸聪明。正确的做法是,做错了,不要给反馈,或者过后要给二级反馈(二级反馈就是告诉孩子作对/做错,然后对在哪/错在哪)。
但我的车夫是知道的,但场景一出现,又回到自动状态,仿佛不知道一样,这是黑马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