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29:输者打手背
朱小四
课间孩子们玩的花样越来越多:以前只会借上厕所在外面晃一下,后来揣摩出老师是让他们真玩,手脚就多了,花样也出来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903384/abfc726793e8828c.jpg)
比如下象棋,比如“翻花”(类似用手指跳皮筋)。最近突然流行锤子剪子布比输赢,输者被打手背。
本来我觉得这游戏挺好的,不需要道具,人数可多可少,关键是收手快,基本不影响上课。
谁知道有人委屈地跑过来伸出手背给我看:“老师,你看,某某真毒啊,打这么重!”确实下手狠啊!手背几乎成红烧肉,似乎肿胀得将要流汁。
我看着免不了替他们爹娘心疼:“你玩不知道找个手轻的?”
又在班会上强调:“以后玩打手游戏注意点,你打的是人,知道疼。不会玩的就别玩了。”
果然有几天没人说手痛了。
这天中午发现有几个学生没吃饭。一调查,一个说学校饭菜吃不下,两个说饭卡没钱,四个说玩“三国杀”忘了吃。
先把前三个骂了一顿,重点骂没卡吃饭的:“老师的卡就在抽屉里,其余同学也会帮你刷。不许有下次了。”
再重点找玩“三国杀”忘了吃饭的。细细碎碎问,问得我心拔凉拔凉拔凉的:
1.女生玩“三国杀”已经不是“个别”。
2.女生熬夜玩“王者荣耀”的也不是少数。
3.男生还有在班里玩纸牌的。
4.玩三国杀纸牌很有趣,真的可以忘了吃饭。
大禹治水在几千年就告诉我们,只用“堵”这一招肯定治不好“潮水流沙”。我决定找几个人商量商量。
意料之中的说法有:
1.学习压力大,玩游戏可以放松。
2.玩游戏可以交更多的朋友。
3.有空余的时间也不知道玩什么,拿手机玩是第一反应。
4.爸妈不允许出门,偶尔出门也很难找到人。
意料之外的说法:
1.跳绳打篮球没场地,在家里怕影响邻居,在学校时间不够。而且这两样运动需要有人配合,不好找人。
2.做其他运动容易受伤挨骂,比如打篮球爸妈就担心受伤、别人打架。
3.和同学肢体接触老师也不爱,比如勾肩搭背老师就说凑一块干嘛,打手背老师说不该打重了。
4.别班也有玩纸牌的,甚至更多,还有带玩钱的只是我班同学不瞒班主任。
总结一下就是:在家玩电子游戏简单、合群、爸妈放心没乱跑。在校玩纸牌简单、安全、不容易引发矛盾。
我扒拉一下大家的“说辞”,觉得我可以做的似乎只有“打手背”这一点儿——现在学生安全大于天,家长没有想开的理儿,老师也是束手无策。
何况没玩伴这事儿,是城市和计划生育的硕果,让老师来管比指挥“天空一号”着陆还难。
我先做一个小调查:
课间你觉得做什么健康快乐可行(可多选和推荐):
1.纸牌
2.翻花
3.玩三国杀
4.和同学追赶
5.做作业
6.预习下节课内容
7.打手背
好家伙,百分之九十都选了“打手背”。看来周瑜和黄盖21世纪再现: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于是顺从民意,不再强调打手背的轻重了。但强调了玩的前提:吃好喝好睡好。只有保证这几点,才可以长久享受做人的权利。
后记:一学生找我玩打手背,我同意了。打完手摸着手背才领悟到:
1.锤子剪子布可以锻炼大脑,活动关节
2.增进人和人的感情
3.洞察一个人的性格
4.肢体的痛感可以释压,也可以回味
难怪孩子们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