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余生

今天早上不到六点半,就被护士从睡梦中喊醒,“四十四床,查饿血了……”迷迷糊糊伸出左手臂,抽完血以后,护士离开房间,而我确是彻底清醒了。一看时间:六点三十分。
窗外的天空依然还没有亮,彩灯绽放像一条五彩的长龙。等待复查的心情,既轻松又有些不安。轻松是没有痛苦,闲适的等待。可以阅读书籍,可以打开电脑写作。不安是二年过去了,身体的指标还是不是正常,有没有病变。
健康人五十五岁后,每二年就要做一次胃肠镜检查。更何况是肠梗阻病人,也就义无反顾地住院复查。
看到身旁的病友,满身插着各种管子和塑料袋,还不时发出轻声的呻吟。想起二年前的自己,除了没有呻吟,也是如此的痛苦和不堪。护士走马灯似的打针、输液、换药,以及测体温……曾经等待早输液早结束的心情,仿佛如昨。
昨天晚上十点睡觉到早上六点半起床,睡了八个半小时的时间,睡眠时间足够。很久没有这么早的时间起床,吃了烫了煮好的清水鸡蛋和面包,喝了牛奶,时间才不到八点半。

医生们在主任的带领下查房,让病房立刻充满了生气。在十一层的楼道,围着病房走了一圈,欣喜地看到玻璃窗外成都人说的烘烘太阳,心情变得愉悦了起来,今天午饭后下楼去走走,下午会像昨天一样定是阳光灿烂。
在关注的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报道“让文学与生命共鸣,诗集《我的余生》在深圳首发”
《我的余生》是由深圳市龙岗区宝兴肾友互助关爱中心胡杨林艺术团的透析患者、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创作的诗集。
胡杨林艺术团成立于2016年,自成立后,每周日都组织"透友"(对透析患者的昵称)开展体育文娱活动,2020年起,在志愿者的教学辅导下,"透友"们开始学习写诗,《我的余生》由此诞生。他们以诗歌为媒介,用质朴的文字记录真实的情感,书写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与坚守。

当生命受到死神威胁的时候,这样健康阳光的生活,足以使余生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泛起阵阵涟漪,唱起生命的赞歌。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这句话出自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3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当我们每一位在这个世界上认真用心活过的人,特别是文学与生命共鸣的人,都没有虚度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