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及絮语

尊师,而后能重道

2019-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听潮者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展厅门口,有两座人物雕像,一是孔子,一是老子。

      这两位,在中国思想史上,都属于圣人。

      中国历史上,成功人物大多留下了一些美谈,如果仔细去寻思,还真是按照古圣的哲学去做的。如果不是自觉的,也是暗合,而不是巧合。

      孔子的思想,最在于仁。具体来讲,内容太多,不妨选取其一来看。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颜回。当然,子路也算。

      颜回之所以受器重,首先在于他尊师。

      所有的老师选择衣钵承继者,首要的看学生是否诚心尊师。因为,学生诚意敬老师,说明他能“重道”。

      真正的大师,其实早已并不十分需要学生的尊崇,但是,选择得意门生的时候,还是首看其诚意敬重老师做得如何。

      知道应该尊敬老师,不能说是尊敬老师,因为他的行为不一定跟得上。只懂得尊师的道理,却不能落实到行动上,说明他并不能遵从道。

      颜回对孔子极其尊敬,常常侍立左右,像是对待自己的父亲。说明他不但懂道理,而且能切实实行。

      从这点来考察,颜回不仅能学习理论,而且能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德高才巨的人。即便是资质差一些,但是,一经老师悉心指点,加上自己的坚持不懈,一定能弥补天赋不足。当然,颜回的资质并不差。

       为什么要尊敬老师?父母生养身体,老师助我们滋长灵魂,其作用是不亚于父母的。所以,才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

      尊师重道,最有名的典故是“程门立雪”。“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杨时拜程颐为师,为了不扰老师午睡,于雪中站立等待,以至于成了雪人。

      如此行道之人,当然会得到老师的悉心指点。

      后来有张良得兵书的故事。张良遇一老翁,老翁故意把鞋脱落桥下,让张良拾鞋,再为他穿上鞋。然后三次约张良夜里相见,故意刁难。张良从尊敬老者出发,恭顺而行。终于让老翁觉得“孺子可教”,授其兵书。张良终成奇谋,助刘邦夺取天下。

      一般人以为张良靠的是尊老,这其实只是表面现象。

      老翁其实应该是考察他是否重道。张良懂尊老之理,能够切实实行呢?这很重要。因为,读了兵书,懂得战争之道,能否按道行事,才是决定他能否成为优异军师的关键。

      所以,能切实尊老,告诉老翁张良的执行力很强。“孺子可教”,在于他是一个重道之人。

      如今,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不仅需要孩子有优异的成绩,也希望孩子能有优良的品行。可是,家长们对于孩子的重道的关注够不够呢?

      你看,那位副所长因为老师把自己迟到的孩子罚站了几分钟,竟然将老师从校园带走,在派出所关了几个小时。

      周姓老师因为管理学生,家长竟然强行要求赔钱道歉。结果,周老师投江自尽。

      学生逃课,老师去管理,仅仅是用书背敲了几下,家长竟然“闹校”“闹教育局”,迫使相关部门处分老师。

      ……

      如此对待老师,孩子如何“重道”?

      如此对待老师,孩子将来就能尊敬和孝顺老去的家长吗?

      知道尊老尊师的道理却不去实行,孩子即便背诵得了千万条人生格言,却没有去身体力行,孩子又如何得到真正的成长呢?

      所以,尊师之风,要大力弘扬。

      因为,优良的品行,是从方方面面去养成的。

      指望一个不懂得努力去尊敬老师的人将来会是一个孝子,这是很危险的。

作者简介:谢永红,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

关注我,长按二维码,或扫一扫二维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