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讲堂三笑集社会热点

岁月‖《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020-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挽天文化传播

逍遥玄出品,《论语》解读。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七篇“述而篇”。告诉我们如何学习好古人智慧。

在上文品读了“ 志于道,据于德”,孔子告诉弟子要做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四件事,便是最好的修养之路。

孔子认为,做人应该立志高远,以美好的德行作为处事的依据。

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大众,还要博古通今,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各种技艺。

当然,现在就不太需要礼、乐、射、御、书、数这些都去学了,放现代来说,就是多多去学习新的事物,不断学习阅读、学习手艺,提升自己。

在孔子时代,平民百姓想要读书学习是难上加难,而孔子开启了一扇大门,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不管什么出身,不管是皇宫大臣,还是贩夫走卒,从监狱里刚出来的也好,孔子都愿意教。

有教无类”便是出自孔子这里的。他认为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接受教育,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出身贵贱而受限制。

接下来这章,关于教学习的。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表达又找不到合适的言辞表达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东西,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重复教他了。”

这章反应的是孔子的教学方法,从现代来看都特别符合科学依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就是说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去苦思冥想,没有深入去思考,就先不去给他开导;要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去表达,不到最后一个,都不早去启发他;要让学生善于思考,懂得去举一反三,才能够不断深入去学习。

人的大脑是跟身体的肌肉一样,需要锻炼的,大脑的锻炼就是要去不断的自主思考,如果总是想着别人告诉自己答案,那大脑很快就会变得懒惰,不愿意思考。

所以孔子的这种教学方式,一直到现在也还被借鉴使用。老师讲课时,能够恰当地把握火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不管教育事业怎样发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和精神并不会因此而过时,现代的老师依然应该将其发挥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

接下来讲孔子去参加葬礼。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因为同情其失去亲人,自己就会动恻隐之心而食欲不振,食不甘味,所以从来没有吃饱饭过。

我国古代对于丧礼非常重视,它能够直接体现孝道,所以制度规定得严格。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不下饭去,便是礼的一种表现;同时也表明孔子胸怀博大,普爱众生。

这章也是讲葬礼的!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过,就不再唱歌

在古代,唱歌是士大夫阶层生活的一部分,孔子十分喜欢唱歌。

但当他因参加丧礼凭吊死者而哭泣过,心理余哀尚存,所以一天之内就不再歌唱了,这是孔子具有仁爱道德的表现。

同时也能看出,孔子为人处事都合于礼,处处按照礼仪规范行事。

这章和上章所表达的意思大致是相同的,体现出孔子心中具备“仁德”的表现,只有心中有他人,才懂得去为他人考虑,以少食,默哀的态度来敬畏去世之人。




两大福利:

福利一,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

福利二,有奖征文,做青春勇士。大熊之影带领小伙伴们给广大文友发福利啦,快来为自己的青春歌颂一篇。

详情请点击☞【岁月拾遗】专题第一季征文:青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