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电影这么拍一定好看
首先,图灵本身的经历就有很多值得说道和发挥之处。打上真实事件改编的烙印又更具震撼力。
接着要先说最感兴趣的部分:演员的出色演绎,尤其是卷福(他的名字实在是记不住)。这次他所出演的图灵,其实跟福尔摩斯有着相似之处:两人作为各自领域不容于世俗的天才,都有着可以忽略不计的低情商,并且目中无人。就这么两个相似的角色,卷福却演绎出了完全不同的感觉。眼神、动作,都是两个风格,两种感觉。如果说福尔摩斯的傲慢带着点臭屁和令人发笑的喜剧细胞的话,图灵的傲慢则被卷福演绎地多少蒙上了些悲剧色彩——当然这跟电影呈现的故事背景也有关系,但卷福自己也是功不可没。福尔摩斯显然也是工作狂,但当他沉浸在案子之中时,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天下唯我独尊就算输了老子也还是第一”那种并不太令人伤感的傲慢之气,并且就算输了观众也知道他肯定没有输;而图灵虽然也有不可一世的一面但在那种对他人的蔑视中更多的则是包含着一种孤独:故人(恋人)逝去的终身遗憾。
影片采用了三个不同时间线的交叉叙事手法:图灵的学生时代、战争期间参与机密工作、战后的不幸经历,第二条为主线,另外两条穿插呈现。三条线都有着各自的吸引点。当主线因为过长的平淡可能导致乏味时---图灵的解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难令观众情绪高涨--适时地插入副线来制造高潮点,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避免产生冗长、情节过慢的观感。
复古的色调和画面也非常具有质感。
个人觉得,结尾稍显画蛇添足。不够干脆利落,觉得导演想要在结尾点睛的东西太多,结果反而让每个点都被削弱。想要面面俱到,结果都不讨好。
结尾想要渲染的有两个部分的情绪:学生时代的克里斯托弗和战时的无名英雄的情怀,所以结尾有两次闪回。先是学生时代,提到克里斯托弗这个名字,出乎意料但又情理之中,明白的那一刻涌现出“原来如此”的小悟,又因为结局的遗憾被迅速带入电影营造的伤感之中。如果在这个时候戛然而止,就能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遗憾美并让观众在电影结束后迟迟无法忘怀。
但是导演还想煽另外一个情:图灵跟女主重逢(当然这一段有其叙事上的必要性,说明那个时候图灵的经历),但是在编排和呈现顺序上接在前者之后,则让人很难突然地产生更好的共鸣。因为观众还沉浸在上一段的情绪中,此时却要急转调头,心里多少还是有着劫后余生一般无法完全踏实的心态,所以左顾右盼的,在情感渲染上打了折扣。以至于最后闪回到跟战友们火烧XX的画面,也多少变得力有不逮。
小小的遗憾吧,但整个电影依然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