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谓的努力,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安心
最近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些话:
这种强迫自己不停地努力劳动并不能改变命运,因为命运是由上帝预先设定好的,只是预告已定命运的一种手段;同时,疯狂的努力又使人安心,否则便只有难以忍受的无能为力感。
书中提到,对中世纪社会的某些群体而言,劳动似乎是一种生产能力的实现,是享受;而对许多其他人而言,他们不得不劳动,他们觉得这种劳动的必要性是受制于外在的压力的。而现代社会中的新东西便是,趋势人们辛勤劳动的不是外在压力,而是内在强制力。
现在的人们早已不再是谁的奴隶,唯独成了自己的奴隶,守着自己最深处焦虑和孤独的驱使,去工作,去完成一项项任务。我们的所有努力真的是要有所成就吗?又有多少付出只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安慰自己说这段时间我并没有浪费呢?
图片源自网络现在每天去图书馆都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因为去晚了就没有座位了,8:20开门,9点到几乎就满员了。有人在认真学习眼前的那几本书;有人打开六级单词书的某一页后就再也没翻动过,而是一直拿着手机在看小说;有人拿着iPad在玩游戏;有人对着电脑屏幕的节目乐不可支,笑得花枝乱颤。
他们也许下午、晚上回到宿舍之后觉得,今天一天都在图书馆,不错不错;不知情的室友也许也会夸奖他天天泡图书馆好用功,渐渐地也许他也认为自己很认真很努力了。
或者一天有10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你花费了3小时来学习,就觉得自己努力的不得了了,但却没看到用8小时来用功的人。或者你用了8小时来学习,却杂乱无章毫无效率章法,还不如别人3小时的效率高,最后如若失败,就会琢磨:“我明明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不成功?”
我们上学期的期末作业是四篇论文,许多同学因为假期有别的事情(或是没有,就是不想写),把作业留到开学后补。那两周也许是我们最勤于学术的时候了,每天拎着沉甸甸的电脑奔向图书馆,一呆呆一天,只为了能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作业。我也不例外。那时候我一边写一边想:“啊自己真是努力,一整天都在看论文写论文呢。”
或是这样一种体会:上网、看剧这些一个人的消遣活动,一天两天可以,持续的日子久了,便会有一种焦虑、无所适从的感觉。“一种可能逃避着中难以忍受的不确定状态,并麻痹自己的微不足道感的方式就是疯狂地活动、拼命地做事。”
图片源自网络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用自以为的努力安慰自己,不高效的投入除了给我们带来了自我安慰,仿佛再无其他益处。我们真的从那段时间里收获了等价的内容吗?我们真的有全情投入吗?还是在消磨时间,打发对“自己要勤奋”的目标?
当我们抱有目标时,比如四级、六级考试一定要过,比如这个月我健身一定要有成效,比如我一定要在这个月看完这本书,重要的是行动,着我们都知道。当我们开始时,也是好的征兆,但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断开网络、藏起手机,让自己全然沉浸在自己设定的目标之中,而不是刚看了两页书就想发个朋友圈,再配上一句文艺的话,不是拍一张健身器械再附上“这次减肥一定要成功!”
在网络中表明自己的目标,进行打卡无可厚非,前提是建立在这只是一个记录、强制自己的途径的基础之上。最怕的是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给他人和自己一个幻象:我正在行动,并且有着强烈的愿望和信心。真的吗?只有你自己知道,或许,自己都不知道,只有最后的结果知道。
图片源自网络就像书中说到的:这种意义上的活动具有强迫性质:个人必须积极活动,以克服他的怀疑感和无能为力感。这种努力和活动并非内在力量和自信的结果,而是绝望地逃避焦虑。
我们还是要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的,但这个付出需要是有明确方向、持之以恒、用专注和热情填充的付出,而不是自欺欺人、无意义的时间消耗。真正的努力不是为了给被人看,被他人夸奖,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