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

令人头疼的写作,到底可以写点什么东西

2020-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拾画2022
版本1(写文前版本) 版本2(写文后的版本)

写作,到底写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我们需要先来认识“写作”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随便在网络上搜索一下,我们都可以找到很多不同的定义、解释。《改变人生的写作法》这本书中的写作,到底指写的什么呢?

以我的理解,作者是首先划定了“写作”的外延“文章”,再来定义其内涵“随笔”。

在日本,“writer”——写作的人,大部分情况下是指写文章的人。这也是本书确定的writer的定义。

从定义中,我们发现,写作就是写文章。那文章是什么意思?其本质是什么?我们要写的是什么样的文章?

市面上不少写作类图书都是在教我们怎么写报告,写论文,写策划等。在作者看来,论文、报告、策划、邮件这些都不属于本文所定义的写作、写文章。

它们是为解决某一个问题,实现某种目的而写的,仅仅可以称为“文件”。这些文字,没人想写,也没有人想读。

与之相反,有的人有写的欲望,有的人有读的欲望,这样的文字才是文章。比如,本书作者的兼职时写的影评,比如博客、时事评论,还有网络上的爆款文章。

文章就是本书讨论的写作内容吗?是也不是。

一、写手写作内容的外延内涵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既有人想写,又有人想读的文章是随笔”,但文章不单单随笔。明确了写作内容的外延——文章,下面来确定写手写作内容的内涵——随笔的含义。

随笔是什么?你可能会说是随心所欲地写的文字吧。本书中,作者自己重构了随笔的定义——在事象和意象交织处产生的文章。如何理解?

事象,是指耳闻目睹的一切人、事、物。以事象为中心的叙述的文章一般有报道、通讯。写的文字聚焦于事象的,一般是记者、研究者。

意象,则是指与事象接触之后,心灵为之触动,而产生的想要把所见所闻想记录下来的念头。以意象为中心创作的文章一般是虚构的,比如诗歌、小说。写的文字聚焦于意象的,一般是诗人、小说家。

而随笔,则是我们看见、听到事象,对其展开思考,不仅想把它记下来,还想读一读。只有事象和意象具备,才能写出随笔。

前面我们说到的“writer”写手,便是在随笔领域写文章的。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常在网上看到阅读量10w+的文章,这些大多都是随笔。

二、确定写作的内容

根据确定了的写作内容的外延内涵,在动笔开始写文字前,我们需要先确定确定自己所写文章的领域,是聚焦事象、意象还是写随笔。如此,才能找到文章的聚焦点。

确定领域后,我们要明确所写内容的含义。如何明确定义?作者建议先从怀疑开始。

比如,本书提到的“随笔”,有人问“是不是随心所欲写作”,也有人答“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字典里则解释为“以自由的形式将感想付诸笔头、记录下来的文章”。

但作者并没有照搬别人对“随笔”的定义,通过怀疑、反思,深入思考随笔的本质,从中清晰地感受其厚重和真实性,重新构建了“随笔”的定义。

只有牢牢地把握住定义,才不会忘记现在自己写的是什么。并且,如果作者本人都没理解所使用的词语的本质,也就无法将意义准确地传递给他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