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9-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柏莲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8学习共同体全国教育峰会”心得体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语,意思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也就是说,人家的经验方法,我们也可以拿来,化为己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巧妙运用,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次上海“2018学习共同体全国教育峰会”之行,收获颇丰。可以说,倾听了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了解了最可信的教育改革,知道了最真实的教育追求,遇见了最感动的教育领航者。而对我来说,最大、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对于语文教学中的“三单”的设计与运用的成功借鉴。所谓“三单”,即“学习共同体”活动系统中关乎“学习设计”的“预习单、学习单、作业单”。

      “学习共同体”是在当前巨大的社会变化的背景下的一次教育改革。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改革的目的是改变学生虚假学习、浅表学习的现状,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重构“深度学习”模型,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在自发、自主、自愉、自信中进行。这一改革的愿景是“保障所有学生高品质学习权”,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每个学生真实的参与学习,学生的学习要取得真实的效果。所以,学习共同体要求教师要把凸显学科的逻辑以及教师的“教”的逻辑的基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转换为展现学生的学习逻辑、空间、过程的“学习设计”。因此,在“学习共同体”的“以学定教”理论指导下,“三单”应运而生,可以说,“三单”的设计和应用是追求高品质教学的最重要、最有效、最合理的核心环节。

      认真倾听了陈静静博士的讲座《保障高品质学习权,走向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了解了关于“学习设计”代替“教师设计”的理论依据,了解了在“教”与“学”的翻转中,这些学习任务单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再认真倾听了郑艳红老师的《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的语文示范课,让我的认知从理论层面一下子落到了实处。在这节课上,我听到了学生在“安全、安定、安心”的心理状态的真实表达、乐于表达、创意表达,我看到了教师在倾听中的耐心、真心、坦诚和那种不折不扣的接纳,我感受到了一种柔和温润而又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这不就是学习共同体所追求的教学愿景——“交响”的课堂的真实呈现吗?而“学习单”就是这节“交响”课堂不可缺少的乐谱,学生的一举一动、所思所言都是依据这张乐谱来实现的。

附《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学习任务单: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学习任务单(略)

从这张简单明了的学习任务单中,我们看到了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形式的变化、学习思维导向的深入、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等。最主要的是,这一切都是通过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的“落笔”、通过学生的倾听与交流而真实的发生着,最终使知识达到由表及里的“内化”。

      法国有一句谚语:启示在教诲,成事在榜样。此次上海学习,让我倾听到了教育专家学者的哲思高论,醍醐灌顶;让我倾听了来自教育领航者的成功案例,茅塞顿悟;也让我倾听到了来自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悸动神凝;更让我倾听到了来自自己灵魂静处的反省,思绪翻涌。所以,回到自己的课堂,我也怀着“邯郸学步”的忐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根据我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把“学习共同体”学习设计的“三单”合而为一,设计了语文课堂教学“学习任务单”。虽然,设计上谈不上科学合理,但在实施中,却收到了以往教学中难以达到的效果。终于又在自己的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快乐。下面,我把我设计的“《赤壁赋》学习任务单”展示给大家,希望各位老师能指正批评,提出宝贵建议,如果也能给大家一点教学启示,那就是我的荣幸了!

附:《赤壁赋》学习任务单案例

《赤壁赋》学习任务单

班级 ——姓名——

学习规则

1、每个学生课下预习时完成学习单中自己能完成的学习任务。

2、课上小组四人共同对预习情况公共发表,其他人认真倾听、记录、整理,不打断他人。其他人陈逑完整后,可以补充自己或他人的不足,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争取完成。

3、各组代表发表,其他人认真倾听、记录、整理,不打断他人。小组代表陈逑完成后,本组或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可以质疑、解答等。

4、展示发表的方式:课上可以是陈述、可以是板书、可以运用多媒体。但最终呈现的是完成学习单上所有任务的“学习任务单”。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苏轼,了解苏轼的人生感悟,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习和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3、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的语言的能力。

4、探讨本文中的人生哲理,从中得到启发。

一、了解旷世奇才苏东坡(略)

《赤壁赋》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黄州城外有一块红色的岩壁,相传是三国时期赤壁大战的战场。苏轼在此期间经常与朋友夜游赤壁,月下泛舟。写下了光耀千古的前后《赤壁赋》与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写200字以上的评价赞美性的文字。

示例(一):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示例二:我眼中的苏轼(柏莲华)

苏轼,我最敬佩的一位古人。他是顺达清明之时兼济天下的儒者,是风雨逆袭之际豁达乐观的道士,是世态纷坛之中超凡脱俗的佛徒。他是真正称得上坚守住了自我的智者。在政治漩涡中翻涌,随波逐流已是限难,他却总是逆流而行,倔强地抗争。甘愿一次次地绝地突围,也不愿说一句违心之话。长江无穷,天地无尽,纭纭众生谁人不是终归于一粒尘土。而他却化作一颗种子,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耸立千年,让后人在他的树阴下咀嚼着他的文辞,给心乘凉。

三、写出至少两首你所学过的苏轼的诗词。

四、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略)

五、解读赏析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1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解释,在原文标记出文言现象(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特殊句式等)

2、用曲线划出第一自然段描写景物的句子。

3、赏析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发挥想象描绘一下这幅图画?如果给这幅画命名,应该叫什么?此时作者心情如何?

4、试着用诗句的形式来重构第一段的内容。

示例:白露横江水接天,

明月徘徊斗牛间。

苏子泛舟忘忧烦,

酒酣羽化若登仙。

(二)研读课文第2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解释,在原文标记出文言现象。

2、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3、如何看待苏轼的唱歌?"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如何理解?

(温习提示:香草美人:最早出自屈原《离骚》。意指: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4、苏轼是怎样描写箫声的?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三)研读课文第3段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解释,在原文标记出文言现象。

2、客人因何而悲?

3、3、客"是如何抒发当时的情怀的?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l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

1.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4.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四)研读课文第4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解释,在原文标记出文言现象。

2、第四段中写了哪些事物?

3、苏轼给我们阐述了什么道理?

4、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结合本段内容来回答。

5、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五)研读课文第5段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本段感情色彩如何?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六、探讨本文中的人生哲理,从中得到启发。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启示:           

附:成语归纳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七、背诵默写。

其实,我给学生设计的这份学习单,是把《赤壁赋》的教学内容以段落为单位分成了几部分,各部分训练形式又有异同。这样把大任务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小任务,会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因为,学习目的明确了,便于操作,容易掌控。而且,我把学习任务单提前发给学生,给他们足够多的预习时间,这就相当于做了有准备之战,使学生在上课时减缓或完全丢掉了因对未知知识的恐惧而产生的紧张感。再加上有小组的协同合作,学生基本都能在轻松自如中愉悦思考、自信发表。尤其对“学困生”来说,他们更需要这种“有准备”“心安”地学习形式,他们也才能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习任务单”中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设计:有新旧知识的衔接,有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有教材与生活的交融;有知识的积累,有阅读感受,有写作的训练;有独立思考,有对话交流,有思想碰撞。教师把想要传授的知识、技能交给学生,变成学生的任务能力,学生的学习才会真实地发生。而真实有效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内在能量的一种释放,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助推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使学习任务的完成更精彩!

当然,学习犹如登山,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必然有快有慢。但“学习任务单”能让每个学生留下学习的痕迹,或多或少,都会有收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附:“《赤壁赋》学习任务单”中任务完成情况摘录:

任务: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写200字以上的评价赞美性的文字。

学生完成示例选录:

我眼中的苏轼

高一七班 李杨

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独具传奇色彩的。他才气过人,性情耿直,一心为民,追寻真理,笑对人生。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他总是用一种超然于世的胸襟,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苏轼为官期间,多次为民请命,敢于为百姓挑战权威。由于他的率真,得罪了朝中许多人。由于小人的诬告,导致皇帝大怒,将他贬职,一贬再贬。从京城贬到湖北,从湖北贬到广东。最后,在花甲之年,将他贬到海南岛,那个蛮夷荒凉之地。这在当时,是贬职中处罚最重的。然而苏轼,不论身在何地,始终利用身边资源,寻找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乐趣,笑对生活。他没有因为仕途坎坷而心灰意冷,一蹶不振。而是愈挫愈勇,在苦难面前,展现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苏轼,他不仅为官颇有作为,在文学艺术成就上更是让人叹为观止。集文诗词画书法为一身,著作等身。他的笔下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迈气势;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儿女情长;还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优雅浪漫;更有“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境界超然。

苏轼用他一生的经历诠释了儒家的积极、道家的超脱、佛家的良善。

任务:试着用诗句的形式来重构第一段的内容

学生完成示例选录:

潘嘉宇:月露东山头,露满江水流。

                船如苇叶游,人似江中舟。

潘嘉宇:明月出东山,江雾横江岸。

                东坡游此间,醉酒如登仙。

刘桓宇:壬戌七月秋,好景不言愁。

                举杯属客饮,苏子诗意稠。

                月出东山上,徘徊于斗牛。

                  我有遗世情,自当予风留。

魏申研:

壬戌七月赤壁游,举酒属客明月情。

茫茫江雾天地流,羽化登仙乐悠悠。

陈耀楠:

七月既望赤壁游,水光接天任舟行。

茫然万顷若凭风,飘然羽化登仙境。

唐崇博:

苏子乘舟赤壁泛,举酒属客诵诗篇。

月出东山水接天,纵舟万顷羽化仙。

刘茜冉:

壬戌七月与客游,清风徐徐波不兴。

举杯诵诗明月情,飘然羽化若凭空。

孟祥鑫:

泛舟赤壁属客酒,月出东山移斗牛。

一苇御风不知止,醉梦遗世忘却愁。

孟祥鑫:

徐徐清风水未兴,夜游赤壁泛舟行。

明月斗牛耀星空,冯虚御风若飞升。

周昕蕊:

明月出兮于东山,舟凌万顷茫茫然。

浩浩江水若接天,飘飘羽化而登仙。

赵震禹:

苏子与客酒意酣,兴起吟诵明月篇。

白露跨江水接天,如若升天变神仙。

李明璇:

苏子与客醉江天,皎月徘徊斗牛间。

舟凌万顷境界宽,遗世独立若成仙。

李杨:

清风徐来水不兴,明月徘徊引诗情。

与客同游任舟行,共醉美好仙境中。

刘高原:

清风徐来水波上,月出东山耀辉光。

茫茫白露横铺江,与客对饮心舒畅。       

刘雪莹:

清风水波窈窕诗,月出东山斗牛迟。

举杯属客如遗世,飘然羽化登仙祉。

    以上就是我上海之行的一点不成熟的心得体会和做法。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不拘泥于所谓的教学模式,但对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论我们必须要学习,对于有益于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取长补短,自我完善,完成教师传统角色的蜕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